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水利设施5个特征指标,通过组合赋权法和改进TOPSIS法对贵州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了评价,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能够尽可能的综合主观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二是把TOPSIS法中的距离改成马氏距离,计算更加简单。从而更好地为贵州乃至相同类型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等建立起综合评价模型,对济南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的10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各准则层中,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投入强度,其次是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地利用强度影响最小。济南市农用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今后在增加投入,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准确评价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的可行性,从而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技术、工程、管理、环境及效益组成的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农业高效用水工程的特点,采用指标体系法建立了定性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具体的农业高效用水工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SIM构建农业滴灌管理模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玛纳斯县乐源农业合作社滴灌管理模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农业滴灌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依照评价目的,从管理效率、管理效果及可持续性3个准则层入手,构建了适合农业滴灌管理模式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并对各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在综合指数法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函数模型,并利用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5.
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是与自然及人类活动紧密联系的复杂适应系统,不断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因素方面的交换和作用。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12个农场为研究基点,运用主成分-相关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构建农业水资源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可变模糊模型评价方法对其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进行评价,并利用ArcGIS技术对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双鸭山、八五三、北兴和八五二农场的农业水资源恢复力为Ⅱ级,饶河、二九一、五九七、红旗岭、友谊、江川、宝山和曙光的农业水资源恢复力为Ⅲ级。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农业水资源系统力恢复情况,为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6.
谢月亮 《农业工程》2024,(1):146-150
四川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提高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成为农业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四川省2004—2020年数据熵值法分析表明,2004—2010年,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分逐年下降,2010年达到最低0.035;2010—2020年,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不断上升态势,并且上升幅度逐年增大。熵权法赋值计算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对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减少其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聂磊  周静雯 《南方农机》2023,(23):36-39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于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耕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经验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基于GIS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等。基于此,课题组先对耕地质量的含义和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评价方法的使用方法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构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耕地质量评价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完善评价指标和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可比性和精细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吕博  张荣群 《农业工程》2011,1(2):30-35
农业集约化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我国农业正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集约化程度进行纵向比较和空间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纵向上基本呈现阶梯状上升的发展趋势;2009年各县(市)农业集约化程度空间差异显著,基本表现出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分布规律。该评价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农业节水工程形式优选的多目标性,探讨了Blin法、密切值法、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和综合效果测度法等4种多目标优选方法,研究了逼近理想点的赋权法。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不同评价方法的集结建立了农业节水工程形式优选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现阶段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应以低压管道为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山东省2012年—2020年的数据,通过构建山东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山东省整体及各地级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同时借助地理空间分异图以及三维趋势图分析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空间变化状况。经一系列分析后,结果显示:(1)山东省整体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各区域之间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日益缩小。(2)从空间格局分布来看,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匀且具有不均衡性,序列两端区域稳定。(3)从东西方向来看,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由西向东平滑过渡,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呈阶梯状。南北方向上呈现南部与北部弱于中部地区的趋向。各区域在空间上仍存在差异但也呈缩小的趋势,但空间差异格局仍然存在。最后根据上述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1)西部地区要依靠技术创新改造其传统农业存在的弊端,加大现代化农机设备的投入力度;(2)东部地区依靠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3)中部地区依托其地形的特点,开发多样化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多维耦合评价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业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理论,采用Delphi和AHP法相结合,建立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复合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设3层,21个指标。根据各层指标权重,对指标进行总排序。结果显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污水治理率、水资源可用量利用率是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水资源负载指数、生态用水量、节水意识、地表水控制率、万人拥有水利科技人员属于次重要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辽宁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评价的水资源优化模型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黑河中游的适用性,在充分考虑地表径流随机性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以灌区农业水生产力最大、农业灌溉损失最小、净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引入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及熵权法对3个优化模型的配置结果进行综合效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基于黑河中游水资源利用现状,以灌区农业水生产力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模型,更适合现阶段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配置要求.使用灌溉水生产力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对有限水资源进行优化后的配水方案整体用水比现状水平年减少了334×108 m3,灌溉水生产力增加了0453 kg/m3,用水成本比实际减少了421×107元.评价结果验证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方案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概念和发展战略,已经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选择郑州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把研究对象划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评价,得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熵权法对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合理赋权,结合改进TOPSIS模型,对某地区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科学简单,结果合理可信,能够有效应用于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生态安全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以长株潭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PSR模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长株潭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研究区域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37.59增加到55.82,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压力指数由23.37下降到4.14,年均减少率为6.86%;状态指数从10.00增加到33.55,年均增长率为19.63%;响应指数从4.22增加到18.12,年均增长率为27.45%。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耕地环境质量指数、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单位耕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单位耕地粮食产量、环保投资额占GDP比重和当年造林面积。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场数字化赋能是我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重点支持的内容,其规划方案科学决策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根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字农业规划内涵,从设备、经济、社会及生态方面建立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某规模化猪场数字农业规划3套备选方案进行综...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开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是开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条件。从广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内涵入手,结合拟研究区域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可构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选择具有分类评价优势的主成分投影评价模型,并以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对川中丘陵区2008年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评价结果显示,指标含义明确客观,评价模型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川中丘陵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和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是关键.对各地区农业信息服务发展水平做出客观综合评价,必须确定农业信息服务指标体系的要素设置和指标权重.为此,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两个层次级别的农业信息服务指标体系要素,应用了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AHP)和TOPSIS序列法对评价指标要素确定了权重.依据项目的指标要素和权重对地区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进行测算,并可以对地区间的农业信息服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找出该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的激励因素和制约因素,为政府农业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权法测度甘肃省农业经济和农业生态的耦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近9年来甘肃来农业经济和生态模块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分析两者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期探索二者协调共生的方式,并为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依据。对各指标运用熵权法定量分析确定其权重,再通过结合甘肃省2010—2018年农业经济与生态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其耦合协调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3年,甘肃省农业经济模块与农业生态模块的耦合度是逐年上升的,2013—2015年出现小幅度的波动且趋于平稳状态,都是0.9以上,并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0.9694,说明这几年二者耦合协调性很好,甘肃省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生态也非常重视,并加强了农业生态的建设,突出了农业生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015—2018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LM-BP神经网络模型的原理及算法和模型的优点。针对实际水质评价问题,利用随机内插方法在地表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阈值间生成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建立了新乡市卫河地面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卫河2011年3月份、9月份的水质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设计合理,泛化能力强,收敛速度快,算法稳定,推导严谨,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应用于水质评价具有其合理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作深入的水环境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