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其繁殖性能直接决定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母猪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对母猪的健康造成威胁,甚至会降低母猪的产仔率以及仔猪的存活率,进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各种母猪产后疾病的研究,找寻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养猪企业仍以中小型规模养猪场(万头以下)为主,占养猪行业比例达60%以上,多数中小型规模养猪场自繁自养,属于家庭经营模式,技术力量薄弱,养殖技术含量不高,特别是对母猪产前产后及仔猪的护理重视不够,造成仔猪死亡率较高,直接关系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搞好中小型规模养猪场母猪产前、产后及仔猪的护理至关重要。对中小型规模养猪场母猪产前产、产后及仔猪的护理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母猪产后的常见病,不但影响仔猪的健康发育,而且会延长母猪的生产周期,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饲养母猪企业和大户要及时、合理治疗母猪产后疾病.笔者结合三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四种产后疾病3663例进行了总结探讨,初步摸索出一些防治经验,介绍予后,愿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4.
母猪产后疾病不但影响仔猪的健康,而且会延长母猪的生产周期,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母猪产后常见疾病有少乳或缺乳、子宫炎、产后便秘、子宫脱出、瘫痪等。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对上述疾病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能否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母猪的繁殖生产能力作用极为重要。母猪产后护理,关系到繁殖效率的提高。只有做好母猪产后科学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产后母猪的常见疾病。1产后母猪的检查母猪产仔后需对母猪的产后各项情况进行检查,先检查母猪的胎盘是否完全排出。如胎盘排出困难,可注射催产素,有利于母猪将胎盘排出。检查母猪的乳房情况,如有明显的红肿,则说明母猪患上了乳房炎,需要尽快治疗,避免影响仔猪哺乳。最后,要仔细观察分娩后母猪的动态,生产会对母猪的子宫以及产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对于初产母猪和高龄母猪来说,这种损伤可能更为严重,此时母猪的抵抗力比较弱,病原微生物可能会进入到母猪体内,威胁母猪的生命安全。如果发现母猪子宫以及阴部有炎症必须要及时的采取消炎治疗,避免其病程被耽误,影响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某养猪场2016.4~2017.8期间30只患有产后疾病的母猪,均给予中兽医治疗,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母猪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中兽医疗法用于治疗母猪产后疾病,有助于改善病猪症状,优化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母猪是养猪场生产的核心,猪场养殖效益的80%来自于母猪群的正常生产。近年来,生产母猪产后不发情、累配不孕、产弱仔和死胎等现象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防治生产母猪繁殖障碍,确保母猪正常生产,最大限度发掘母猪生产潜能,成为养猪业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李大秋 《猪业科学》2016,(1):120-120
正现代规模化养猪场,能否赢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母猪繁殖生产的顺利与否,而科学合理的管理母猪产后的护理工作,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关系到整个养猪场的发展前景。母猪分娩时,生殖器官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做好母猪产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母猪的常见疾病,加快产后恢复,让其尽早恢复,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母猪产后瘫痪在农村和饲养管理不当的养猪场时有发生,本人在基层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母猪产后瘫痪疾病,母猪产后瘫痪一旦发病影响较大,很多病猪因治疗不当被淘汰,甚致死亡。既影响了母猪的生产利用率,也威胁着小猪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发育。现结合本人的临床治疗经验,阐述了母猪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为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引导养猪户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增多,如何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养殖从业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母猪是猪场最重要的一个群体,其繁殖性能的高低体现了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一个系统工程,规模猪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可在改善养殖环境、母猪选择、科学配种、科学饲养管理及母猪产后和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治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正母猪产后泌乳综合征,即母猪产仔后出现乳房炎、子宫炎、无乳或缺乳等综合症状。笔者走访桂东县的多数中小型养猪场,发现各场均不同程度发生过该病,且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6~9月)。因为母猪患乳房炎,导致产后缺乳或无乳,影响母猪的正常哺乳,造成仔猪生长发育受阻。加上母猪患子宫炎症,往往母猪在断乳后,不能按期发情,延长空怀期,甚至丧失繁殖能力,最后被淘状,母猪年生产力下降,整个养猪场经济效益受损。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经常出现产后不吃食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乳或无乳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造成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的造成仔猪死亡,为此,笔者对我区生猪养殖场(户)母猪产后不吃食的病例进行调查发现,母猪产后不吃食偶见经产母猪,常见于炎热夏季的初产母猪,下面笔者就此次调查来剖析一下母猪产后不吃食的现象:1通过对生猪养殖场(户)母猪产后不吃食的病例分析得知,来自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猪发病少,母猪产后不吃食主要是来自散养农户的生猪。究其原因规模化养猪场的生猪由于  相似文献   

13.
养猪场的核心就是母猪的饲养,母猪饲养的好坏和养猪场的效益紧密相连。母猪产后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本文根据养殖生产情况,详细阐述一下产后缺乳、产后热、产后尿闭、产后瘫痪等疾病的防治措施,给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几种疾病的临床策略。方法: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某养猪场怀孕母猪中的80例,开展此次研究。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疾病试验开展共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方法为西药治疗母猪(40头),试验组为中兽医治疗组,中草药治疗母猪(40头),对两组母猪产后恢复作出总结。结果:中兽医治疗组母猪产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母猪产后疾病治疗建议优先采用中兽医治疗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母猪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母猪分娩阶段的保健是集约化养猪场的重要管理内容。做好母猪分娩保健可减少仔猪死亡率与弱仔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进而提升养猪经济效益。本文分别对临产母猪、分娩母猪、产后母猪及泌乳母猪等几个阶段的保健方法进行了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母猪子宫炎是生产母猪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主要是由于子宫黏膜受到刺激或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生黏液性或者化脓性炎症。随着养猪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该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该病既会对母猪生产后哺乳性能产生影响,还会对其今后的发情产生不良影响,导致繁殖性能下降,使其淘汰率升高,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现概述母猪子宫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提高养猪场生产效益。本文就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梳理,随后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和治疗经验提出了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的具体防控措施,为今后的养猪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云龙 《中国猪业》2021,16(4):36-38
在一线养猪生产中,大多养猪场存在能繁母猪乏情或不发情、产道炎症、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等情况,一直困扰着养殖者。经过长时间试验、统计、总结,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源头抓起,遵循母猪的生理特点,适时使用一些小技巧就能显著提升母猪的发情受孕率,从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猪子宫内膜炎是母猪产后极易暴发的较为常见的生殖器疾病,该病在规模养猪场和纯种母猪场较易暴发,如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母猪的生产性能,直接导致母猪的淘汰,造成不小经济损失,因此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的措施是提升猪群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将对一起子宫内膜炎及病例向广大养猪场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浅谈规模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母猪子宫内膜炎在集约化养猪场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母猪产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有的养猪场发病率高达40%~60%。本文针对规模猪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母猪子宫内膜内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