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实践证明,根据鱼和鳖的生活习性,将鱼鳖混养于一池,既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又能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名、特、优水产品,是提高池塘生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1、建池:凡可养鱼的池塘均可改建成鱼鳖混养池,面积1—10亩均可,初养以1亩左右为好,池塘东西走向,池中央留小岛,  相似文献   

2.
<正> 在池塘中同时养殖鱼和鳖的混养生产方式称为鱼鳖混养。鱼鳖混养时,在生产措施上应相应的改变,以创造适合鱼鳖共存的池塘生态环境。1 建好防逃墙 鱼鳖混养池的建设,应本着养鳖为主,养鱼为辅的原则。因此,除了稚鳖池因水体较小,又需经常换水,而不宜混养鱼类外,其他鳖池,只要水位可加至1~1.5m以上者,均可混养鱼类。 一般鱼池经过改造都可与鳖混养。但因鳖有爬墙、凿洞逃逸的习性,因此应在池塘四周筑起防逃墙,方可与鳖混养,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修建饵料台、休息场及产卵场。  相似文献   

3.
1、以繁殖为主的鳖、鱼混养模式。本模式主要是根据鱼、鳖的生活习性,将鳖、鱼混养于一池,既能促进鳖的产卵繁殖,又能提高池塘利用率,增长一定数量的亲鳖体重和鲜鱼。汉寿县沧浪渔场童梅秀3.7亩池塘实行鳖、鱼混养和稚鳖繁育,1993年养种鳖200公斤,人工孵化受精卵3420枚,成活出稚鳖3130只,销售收入4.65万元,产鱼1000公斤左右,种鳖增重20公斤左右,总收入10.35万元,纯收入3.92万元,亩平收入、纯利分别为2.80万元和1.06  相似文献   

4.
李振言 《科学养鱼》2003,(11):20-20
笔者从1998年开始,在潮洲市潮安县东凤镇东一水产养殖场,用50亩池塘进行奥尼罗非鱼混养鳖试验,以罗非鱼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兼用少量野杂鱼。经过两年的实施,2000年该试验经市水产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已在广大养殖专业户中推广,建成鱼鳖混养面积达600亩。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的改造与建设 池塘地点在东风镇东一水产养殖场,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池塘包括幼鳖池2个,300米~2,全部采用水泥、砖建造,每口池塘面积150米~2,蓄水深0.5米左右,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水产指导站承担了“池塘鱼鳖混养”推广项目。经过两年试验推广,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97年试验面积16106.3亩,经核产以鳖为主的402.5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275.1公斤,亩产鱼107.3公斤,投入产出比1:1.43;以鱼为主的15703.8亩池塘平均亩产成鳖42.55公斤,亩产鱼554.对公斤,投入产出比1:1.41,经验收各项指标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书所规定的要求。通过试验,在大面积池塘鱼鳖混养的放养模式、水质控制、病害防治以及施肥投施等技术方面摸索了一套成功经验。一、池塘环境条件1.环境。鱼鳖混养池要设置在环…  相似文献   

6.
鱼鳖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池塘经济效益。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亲鳖池混养春片鱼种养殖成鱼,则由于吃食鱼类抢食活动能力较强而影响亲鳖产卵,养殖效果并不理想。为充分利用池塘,提高池塘经济效益,2001年5月我们在通许县特种水产研究所进行了亲鳖池混养夏花鱼种试验。  相似文献   

7.
郭瑜 《内陆水产》1997,(1):22-22
池塘鱼鳖混养,作为人工养鳖的一种形式,以其投资少、易管理、操作简便、病害少、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以及不影响鱼产量等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渔农所接受。笔者根据江苏省金湖县近几年发展池塘鱼鳖混养的经验,尤其是通过1996年实施“江苏省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认为采用池塘鱼鳖混养技术应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点:1搞好池田孜追建设必要设施1.l地点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以及阳光充足的池塘,为实行鱼鳖混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1.2池塘改造实行鱼鳖混养的池…  相似文献   

8.
1997年江苏省淮阴市推广鱼鳖混养面积1万亩、亩产成鱼502公斤,鳖24.8公斤,亩净利2436元、经济效益是单养鱼的3~4倍。鱼鳖混养、鳖鱼共生互利,是增加综合效益的有效养殖方式。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鱼鳖混养选择安静、避风、进排水配套的鱼池,水深25米左右。在池塘向阳一边筑30°斜坡、以供鳖休息产卵,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2%,上面铺一层厚30厘米细沙、鳖池四周由钙塑板、玻璃钢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高出地面50~60厘米的防逃墙。2鱼鳖放养亩产400~500公斤的精养鱼池,5月初每亩混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规格为150~200…  相似文献   

9.
一、混养池塘的建设1.池塘选择和改造。鱼鳖混养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天然饵料来源较广、环境比较安静、不受机械噪音和人群畜禽活动干扰的池塘。要求池塘面积5-15亩,水深2米以上,池底保持25厘米左右的松软土层,便于鳖在其中栖息和越冬。池塘坡度以1:2-3为宜,以利于鳖爬上斜坡休息。建设好进排水设施。池塘在放养15-20天前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加水遍洒全池消毒,池塘注水后适量施肥,并移养鲜活螺视每亩100-200公斤,以便在池中繁生小螺蜘供鳖摄食。2.防逃设施建设。在池塘四周建防逃墙,即沿池塘四周的池…  相似文献   

10.
张研 《河南水产》1995,(2):17-17
鱼鳖混养,是提高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鱼鳖混养既充分利用了水体的生物循环,又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1、鱼鳖混养条件。混养池要有充足的水源。为防鳖逃散,池周围均用砖砌成一米高围墙。要求环境安静,无外来干扰。池塘向阳开阔,堤埂坡度平缓,堤岸无树丛杂草,在池岸设置沙洲或在池中置人工小岛,便于鳖上岸活动和“晒背”。2、饲养管理。鳖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除投放螺、蚌及其它动物废弃物等动物性饵料外,还应定期投放适量的生石灰以满足池内鳖、螺对钙质的需要。生石灰还可起到防治鱼、鳖疾病的作用。一般每隔30天撒一次生石灰,每公顷用450公斤,应在池塘浅水中设置定位的饵料台,于日落前投放饵料。  相似文献   

11.
继甲鱼养殖过热之后,乌龟养殖热潮又在悄然兴起,为了提高池塘生产力,有一部分专业户把乌龟和家鱼混养,平均每亩水面可提高经济效益5000-8000元,现将龟鱼混养有关事项简介如下: 1、建池要求:龟池可利用普通鱼池改建,一般以水面2亩左右,水深1.5-2米为宜,池周围筑墙高0.5米,底基深入地面0.3米,紧靠围墙内侧留1.5-2米空池,池中间建有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鱼虾鳖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秋虎 《内陆水产》2004,29(6):24-24
鱼、虾、鳖池塘混养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鱼、虾、鳖的质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现根据近年来的生产实践,介绍池塘鱼、虾、鳖混养技术,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地方参考应用。一、池塘条件虾鳖混养的池塘面积最好在5亩~6亩之间,易管理也好捕捞;池深1.2m~1.5m,水深0.8m~1m;池塘坡比1∶3,池埂牢固。为了防鳖逃跑,埂上可用铁皮或水泥瓦设防逃墙,防逃墙设置时要求埋入地下20cm,地上高30cm。池边座北朝南处设几块水泥瓦为饲料台,设置时顺池边横放一半于水中一半在水上。池塘要求注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4.
鱼鳖混养是我国池塘养殖效益较高的混养形式之一。但一些养殖单位大多仍采用以鱼为主套养少量鳖的粗放式。其实有些池塘只要略加改造,做好一些防逃措施,同样可以进行以主养鳖套养鱼的方式。实践证明,鳖鱼混养要比其它混养方式效益高出一倍甚至几倍。为了便于养殖单位掌握鳖鱼混养的基本技术,通俗介绍鳖鱼混养的最佳放养模式及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一、鳖鱼混养的生态原理 众所周知,混养是一种利用不同鱼类的生态习性在池塘中的合理配养,以达到提高池塘利用率和生产力来取得更高效益的养殖方式。鳖鱼混养则是通过以主养中华鳖套养其它鱼类的混养模式。这里由于鳖较少占用池塘水层和与其它鱼类较少发生生态中的共栖矛盾,如鳖除了交配季节外,一般不经常在水中游动,即使游动持续时间也不长,所以夏天它多在岸上晒背或在池边草中与池底伏夏,而冬季则完全伏栖底泥中冬眠。特别是在人工投喂的情况下,鳖的觅食活动就大大减少,所以鳖与鱼的生态矛盾是极小的。相反,如配养得当,还有互补促进作用。如鳖在底层爬行时可翻动底泥增加池水肥度,这对肥水龟类的生长大有益处。另外鳖能吞食些易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如螺蚌等。  相似文献   

15.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7,22(3):27-27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33.3hm2,每667m2产商品鱼534.36kg,商品鳖27.93kg,产值10748.13元,纯利润3440.83元。实践表明,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将该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将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0.33~1hm2,平均水深2m以上,池底淤泥深25cm左右。在…  相似文献   

16.
杰林 《河南水产》1999,(1):30-30
1 鱼鳖混养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水面与饵料,减少池底残饵淤泥,改善池塘水质条件,有利于鳖与鱼类生长。鳖除吃去一些体质瘦弱、病、死鱼外,其粪便还可肥水,以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为鲢鳙鱼提供饵料。另外,鳖的食物残饵剩渣也能为鲤鲫提供饵料。如此培肥水质,饵料互利,双增双收。无论幼、成、亲鳖池,均可放养鲢、鳙鱼,少量草、鲤、鲫鱼占15%,草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瓜山分场,利用池塘鳖、鱼混养获得成功。利用2.46亩池塘,投放鳖种1559只重量263.3公斤,投放鱼种有草鱼、白鲢、鳊鱼等6个品种9650尾。放养期分别为139天、299天,捕捞商品鳖1363只重量544公斤收入81457.5元,商品鱼1766公斤收入6359元,二项费用支出51229元,盈利36587元,折每亩盈利14873元。开发鳖鱼混养是提高淡水资源的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和脱贫致富的一项新途径。一、鳖,鱼混养增产的原理。1、鳖、鱼同他混养从生物学观点看,既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又能保持生态系的动态平衡。不仅有利…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河蟹、小龙虾、鳜鱼混养中小龙虾的合理存塘量,我们在兴化市临城镇进行了河蟹、小龙虾、鳜鱼混养试验,现将两年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2010年在兴化市临城镇任庄基地进行试验。试验塘口共6口,1#池23.5亩,2#池25亩,3#池25.5亩,4#池25亩,5#池24.5亩,6#池26.5亩,面积共计150亩。池塘为"回"字型结构,坡比1:2.5,四周围沟宽10米、深0.8米。2.准备工作(1)池塘清整: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  相似文献   

19.
虾鳖混养是利用养虾池塘在不影响养虾的前提下混养鳖的一种新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虾、鳖的质量,也可以大大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两种鱼鳖混养模式”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鳖的养殖方式主要足开展池塘小面积精养和池塘鱼鳖混养,池塘小面积精养虽然产量相对较高,但是水质容易恶化污染,养殖鳖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成活率低,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市场价格低。而池塘鱼鳖混养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养殖方式,鳖的品质好,产品价格高,可显著增加池塘养殖效益。课题组2008年开展了“两种鱼鳖混养模式”池塘健康养殖对比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