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姿势及行为的检查 包括鸡的站立姿势、行走步态、颈部活动、眼神、翅膀及尾羽状态等。健康鸡站立稳健,行动灵活,采食敏捷,食欲旺盛,颈部活动频繁,眼有神,翅膀收缩,贴于体躯,尾羽竖立。病鸡不爱活动,无精打彩,步态不稳,翅膀下垂,羽毛蓬乱,独立一偶,闭目缩颈,或将头插入翅下、蹲立而睡。发生腹水症或卵黄性腹膜炎时,腹部胀大、下垂,呈企鹅式站立或行走;动作困难或鸭式步样,常见于佝偻病或软骨症;仰头蹲伏,呈观星姿势,常见于维生素B_1缺乏病;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一肢前伸,一肢后  相似文献   

2.
在鸡群中发现病鸡,主要是认真观察,根据病鸡的各种外部表现来判断. 1.病鸡表现步态不稳,呈企鹅式站立或行走,两腿交叉或站立,行走谨慎,鸭式步态,仰头蹲伏,呈望天姿势,不能站立,呈劈叉姿势,头颈直伸或弯向一侧或向后弯曲.  相似文献   

3.
小鸡维生素B_1缺乏症的诊疗廖仁彩(湖南林业专科学校衡阳421005)衡阳市郊一村民饲养的一批小鸡突然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不能站立,倒地,两腿麻痹向后直伸。根据症状表现、病理变化及病原检查、诊断为维生素B1缺乏症,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此批小鸡1000?..  相似文献   

4.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疾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乌骨鸡对本病非常敏感.笔者养殖乌骨鸡多年,1994年养殖2批1600多羽,相继发生一种以外周神经症状和两腿麻痹、瘫痪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开始认为是维生素D和维生素B_2缺乏症,经过治疗无效,最后经过实验室诊断为鸡马立克氏病.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发病率明显减少,1995年养殖乌骨鸡5批8000多羽,平均育成率95%以上,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一、疾病鉴别诊断(一)马立克氏病(MD)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淋巴细胞组织增生,内脏器官以及神经、肌肉组织肿瘤现象。1.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神经型,一般侵害坐骨神经最为常见,病鸡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一侧神经麻痹,严重的不能站立,蹲伏或呈特征性的"劈叉姿势",当迷走神经受侵时则可引起失声、嗉囊扩张以及呼吸困难,腹神经受侵时  相似文献   

6.
一养殖户饲养的6000羽10日龄肉仔鸡来我处就诊,3d前个别鸡出现行走不稳、蹲伏,食欲不振等现象;以后每天逐渐增多,发病鸡运动失调,腿软,站立不稳,步态跛瘸,呈“内八字”或“外八字”半蹲伏姿态,经初步诊断怀疑疑钙、锰缺乏症。用乳酸钙、鱼肝油和高锰酸钾对症治疗3d后,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到一处养种鸡一万多套的鸡场检疫,发现部分种鸡发生维生素B_1缺乏症,并以出现雏鸡死亡。病鸡表现食欲不振,羽毛松乱,精神萎糜;随后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脚软无力,步态不稳,有的头颈扭曲,头向后仰,尾部着地,呈“观星状”;有的倒退行走,转圈,直至衰竭死亡。解剖病死鸡,仅见胃肠道有炎  相似文献   

8.
正维生素B_1又被称作硫胺素,鸡维生素B_1缺乏症会使病鸡出现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或消化系统疾病,如神经传导障碍、加重病鸡心脏负担、减缓病鸡胃肠道蠕动,减少病鸡消化液分泌等,影响鸡正常生理功能。以某养鸡场的鸡群维生素B_1缺乏症诊断案例为基础,分析如何准确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9.
1997年4月,我县石壁坑村的刘时华,从本村一农户处购了32只健康活泼的雏鸡,用精白米喂养到15天后,发现雏鸡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沉郁,呆立,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不佳,消瘦,并有下痢,重者站立不稳,左右摇摆,喜蹲下,直至脚软无力,行走困难,头向背后弯曲,以及转圈、瘫痪,最后抽搐死亡等症状。根据上述症状,笔者初步诊断为雏鸡维生素B_1缺乏症,立即停喂白米,改用全价配合饲料,同时,每1公斤水加400毫克维生素B_1作饮水,同时,1公斤水加400毫克维生素作饮水,连用3天,经上述处理后,雏鸡活泼有神,采食量大增,10天后检查,不再出现上述症状,但仍有维生素B_1缺乏症而引发的后遗症。 分析原因:雏鸡维生素B_1缺乏症是由于饲料中维生素B_1含量不足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肉鸡因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喜爱。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其腿病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控制肉鸡的腿病,结合多年临诊经验,将常见的引起肉鸡腿病的因素作一些介绍,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 1.维生素A缺乏症:雏鸡比较多见。病雏消瘦,喙、脚黄色变淡,角膜混浊和失明。运动失调,跗关节和跖骨、趾骨着地,站立困难。 2.维生素B1缺乏症:腿、翅、颈的伸肌痉挛,病鸡以飞节和尾部着地,仿佛坐于地面,头向后仰,呈特殊的“观星”姿势。 3.维生…  相似文献   

11.
<正>1雏鸭维生素B2缺乏症1.1诊断要点1.1.1雏鸭体内几乎不能合成维生素B_2,当饲料中维生素B_2供给缺乏或含量不足,又不注意添加时,易发生维生素B2缺乏症。1.1.2病鸭生长缓慢,不愿走动,腹泻,软弱消瘦;两脚趾均向内蜷曲,不能行走,以飞节着地;腿部肌肉  相似文献   

12.
我地区一养殖场,从北京家禽育种公司引进5000套海兰褐父母代种鸡,第3d鸡群出现个别鸡行走不稳、蹲伏,食欲不振;第5d逐渐增多(有300多只),部分鸡运动失调,腿软,站立不稳,步态跛瘸,来我处诊治,初步诊断疑似钙缺乏症。对症治疗(补充乳酸钙和鱼肝油)5d后,有所缓解,但恢复的较慢,并且还陆续出现瘫痪鸡只,多呈“内八字”或“外八字”半蹲伏姿态,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瘫痪难以觅食和饮水,逐渐消瘦以致死亡。  相似文献   

13.
我县中城区安宁公社种鸡场,于1982年10月26日从北京引进良种鸡蛋1800个,孵出小鸡729只,经育雏15天后,该鸡群大部分雏鸡突然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不能站立、倒地,两脚麻痹,向后直伸,经过诊断为雏鸡维生素B_1缺乏症。现报告如下。一、概况:该鸡场是我县中城区畜牧兽医站办的种鸡场。育雏室只有13平方米,育雏  相似文献   

14.
(1)马立克氏病神经型马立克氏病以麻痹症状为主要特征。病毒侵害脚部坐骨神经时,开始见病鸡步态不稳,随后发生足肢完全麻痹。与此同时,常见翼下垂、头颈下垂或歪斜。病鸡常一脚向前、一脚向后呈劈叉状侧卧予地。剖  相似文献   

15.
一、流行情况及临诊症状鸡马立克氏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的育成鸡,最早发病龄期一般为1月龄。据调查,怀仁县1987年部分养鸡场爆发了此病,育成鸡的发病率达70%,死亡率为50.9%,成鸡发病较少,死亡率为2%。临诊症状主要表现为脚麻痹、蹲伏地面以至瘫痪,有的鸡出现特征性劈叉姿势,缩颈垂翅,有的头颈歪斜或向后翻转,全身痉挛;食欲不振或废绝,逐渐消瘦,直至骨瘦如柴;大部分病鸡流泪,个别鸡失明。二、病理变化剖检1~4月龄死鸡20例,病鸡极度消瘦,肌肉苍白,其中脾肿大的有4例,肝肿大的4例,肿大一至数倍,质脆,其他脏器  相似文献   

16.
正1类症鉴别白冠病易与内脏型马立克氏病混淆,内脏型马立克氏病的发病周期与白冠病相似,病鸡也会出现消瘦,且肝、肾等内脏器官会出现肿大。蛋鸡白冠病也易与产蛋鸡维生素缺乏症混淆,维生素缺乏鸡也有鸡冠苍白及产蛋量下降的现象,发病时鸡会排绿色粪便,但其死亡率较低,如果对病鸡进行解剖,可发现其卵泡收缩、变形。2综合防治2.1提高鸡体抵抗力保证鸡舍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营  相似文献   

17.
鹌鹑常见传染病有新城疫、马立克氏病、支气管炎、溃疡性肠炎、白痢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曲霉菌病、白喉病、鹑疫;寄生虫病有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羽虱、石灰脚病;营养代谢性疾病有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1、B2以及维生素D、E缺乏症;普通病常见有胃肠炎、脱肛等。一、新城疫鹌鹑新城疫多在鸡新城疫流行后期发生,该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败血症,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病禽的唾液、粪便等均含有大量病毒,通过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健康禽。病禽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也可通过空气传播病毒。病初一般出现神经症状,头向…  相似文献   

18.
<正> 1986年8—9月间,我省几家养鸡场饲养的肉用AA鸡和上海鸡,发生一种以生长停滞,两肢麻痹和歪头扭颈为特征的死亡率颇高的疾病。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排工除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和单纯性硒——维生素E缺乏症等能引起神经症状的疾病。对  相似文献   

19.
我场饲养艾维茵肉鸡已有5年的历史.前两年肉鸡育雏早期(10日龄前)经常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尤其是核黄素(B_2)缺乏症. 核黄素是动物体内形成十几种酶的辅基,是所有动物生长和组织修复所必需的.肉雏鸡缺乏核黄素,表现生长缓慢,消瘦,并且造成1-2周龄阶段的雏鸡发生腹泻.肉鸡脚肉萎缩和松软,皮肤干燥而粗糙,严重缺乏者双脚爪产生“卷爪”麻痹症.有的病鸡专靠两肢肘关节着地行走;有的双翅展开以维  相似文献   

20.
1传染性疾病 马立克氏病多发于3~4月龄的鸡,由于病毒侵害坐骨神经丛,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全麻痹或麻痹,最常见的特殊性姿势是一腿伸向前而另一腿伸向后的“大劈叉”姿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