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萍晚一号”辣椒是我所1987年至1990年从地方晚椒7个常规品种中,经筛选试验,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1990年通过市科委鉴定,1991年获市科委成果奖。几年来,“萍晚一号”辣椒栽培面积1000×6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2.
辣椒是安徽省主要蔬菜之一,其中拱棚早熟栽培面积占较大比重。以往我省多使用“早丰一号”品种,存在早期易落花,病害较重等问题。从1985年起,我们引进湖南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配的“湘研一号”辣椒与“早丰一号”进行了拱棚早熟栽培比较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试验方法试验地设在本院成果推广基点五河县城郊乡张耀军家的塑料拱棚内。1987年10月25日播种,12月  相似文献   

3.
辣椒是我市蔬菜的主要品种之一,在蔬菜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兰州市辣椒栽培面积467 hm2左右,年产量1.4万t,主栽品种以兰州羊角,猪大肠等羊角类地方品种为主,为适合本地的消费习惯,本课题开展了辣椒果实多皱羊角形新品种选育的研究,经多年的选育,选育出了早熟、丰产,抗病,多皱羊角形新品种安宁羊角.  相似文献   

4.
桂航2号是广西桂林市蔬菜研究所将本地辣椒常规种红椒1 号通过太空诱变处理后,经单株定向选择6代选育而成的极早熟、高VC含量的辣椒品种。该品种田间种植早熟性表现突出,2008~2009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获得广西桂林市科技局立项,2009~2010 年参加区域试验,2010~2011 年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桂航2号。目前重点在桂北地区进行推广,截至2011年10月,种植面积约20 hm2。  相似文献   

5.
辣椒是甘肃省天水地区的主要土特产之一,栽培面积大,群众又喜爱。甘谷线椒在省内外享有盛名,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但多年来由于不注意选种,导致品种混杂,病害严重,造成大幅度减产。如甘谷线椒的主产区盘安乡,1976年干椒亩产76.5公斤,而1971年亩产为 2 8 0公斤。天水羊角辣椒是当地鲜食用的主要品种,亦因不重视选种和栽培管理粗放,导致品种严重退化,病毒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栽培面积逐年缩小。为此我们从1977年开始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1985年有5个鲜食及干制辣椒新品系通过地区级鉴定,其中‘线3’为鲜食干制兼用品种,于1987年5月经…  相似文献   

6.
辣椒新品种──辽椒一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由于病毒病危害,严重影响辽宁省辣椒产量和市场供应,因此选育抗病丰产品种,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978年以来,我所开展了辣椒抗病育种研究,1982—1983年选育出22—1新品系,经区域性试验,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品种增产增收,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议鉴定通过,定名为辽椒一号,目前  相似文献   

7.
胡洽  俞世敏  王朝莲 《蔬菜》2002,(1):19-19
为适应我国辣椒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的不断发展,并根据辣椒病害呈上升趋势的情况,我们开展了耐病毒病、疫病,高产、稳产、优质的辣椒新品种选育工作,以丰富蔬菜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已培育出丰产、抗病、中早熟的辣椒一代杂种“都椒一号”。 一、选育经过 都椒一号母本N141是经多年系统选育并由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选出的早熟甜椒自交系。父本N73是经多年系统选育及人工接种育成的耐疫病的辣椒自交系。 1990年试配组会,1991~1992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993~1995年…  相似文献   

8.
吕素端 《蔬菜》2007,(10):13-13
集美区位于厦门特区近郊,地处南亚热带,是生产蔬菜的"天然温室"。为尽快调整青辣椒品种布局,优化品种结构,集美区种子站于近年引进了"湘优29号"等58个辣椒进行品种比较。经过多品种多点次多季节试种,筛选出适宜集美区栽培的"湘优29号"辣椒品种(系隆平高科公司选育的中晚熟杂交辣椒种)。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其主持的重庆市“九五”六大作物联合攻关中的“春秋兼用型辣椒新品种选育”项目中,成功选育出春秋兼用型辣椒新品种“渝椒5号”。这是一个面对辣椒生产和市场的迫切需求,瞄准辣椒育种研究的前沿,在西南地区较早利用生态育种理论,采用自然逆境鉴定和人工胁迫鉴定结合、重庆鉴定与异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由所选育的辣椒优良自交系而创造的新品种。渝椒5号的育成,实现了重庆辣椒育种由经验走向科学育种的突破。该品种丰产抗病、抗逆、商品性好,适宜春秋不同季节种植,可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重庆三峡库…  相似文献   

10.
“矮抗一号”是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协作在“六五”期间选育出的不结球白菜抗病新品种。经有关专家室内和田间验收认为:抗病性和商品性均佳,可大面积推广。1987年我区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引进,并进行了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抗霜霉病、病毒病,且商品性好,耐寒,是代替主栽品种普通矮脚黄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辣椒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供应期较长的蔬菜品种之一,但在近年的生产中发现现有的辣椒品种在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表现不佳。千丽1号是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于2002年选育成的一代杂交组合,在浙江桐庐、安徽祁门等地试种后,表现出抗疫病和病毒病,以及较强的耐热性、耐旱性、耐寒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适合温室栽培的黄瓜品种不多,现有的品种目前有些已混杂退化,严重地影响了温室蔬菜的主产。自1985年起,我所从常规品种“图们小八权”的混杂体中,经四年六代单株系选,选育出早熟、丰产、经济性状好、品质佳的“津早3号”新品种。经20多个生产单位试种及专家技术鉴定,品种性状表现突出,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3.
桂航2号是广西桂林市蔬菜研究所将本地辣椒常规种红椒1号通过太空诱变处理后,经单株定向选择6代选育而成的极早熟、高VC含量的辣椒品种。该品种田间种植早熟性表现突出,2008~2009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获得广西桂林市科技局立项,  相似文献   

14.
“新椒12号”是新疆焉耆盆地农家品种“猪大肠”经“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后系统选育而成的辣椒新品种,属中熟品种,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较强,产量高,制酱、制干、鲜食都可,在当地推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西园二号、西园三号甘蓝已于1986年4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川农牧品审(86)04号文件)正式发布为优良新品种。一、西园二号该一代杂种是由甘蓝地方品种“小楠木”和“二乌叶”中选育出的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1983年育成,1984-1985年参加四川省统一组织的秋冬甘蓝新品种区域试验,在6个区试点上,平均亩产4000公斤以上,比对照“京丰一号”增产20%。1985年秋,经全国蔬菜抗病丰产新品种选育攻关协作组,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一致认为,该一代杂种性状整齐、丰产、抗病,是一个优良的秋甘蓝杂交组合。现已在省内及国内的部分省市推广。  相似文献   

16.
鲜食辣椒新品种桂椒5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于2007年3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桂审菜2007004号)。母本CP1-08是用广西全州县辣椒品种全州辣椒,经6代自交选育而成的自交系。父本A18是用泰  相似文献   

17.
经中国园艺学会辣椒分会推荐,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申报的“艳椒系列干制辣椒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获2016年度华耐园艺科技奖. 干制辣椒是中国西南、西北丘陵山区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艳椒系列干制辣椒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针对干制辣椒产业中存在的专用品种缺乏、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低、品质无法保证等问题,在行业科研专项(农业)(200903025)的资助下在国内开展了干制辣椒品种选育与栽培关键技术集成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干制辣椒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青海大红番茄是由青海省农科院国艺所和西宁市东郊农科站育成的一代杂种,1980~1986年进行区试和生产示范,1987年元月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至1987年省内种植面积4000多亩,目前已成为西宁市郊区塑料大棚番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约占大棚番茄面积的70%.产量和其它主要性状表现良好,适合高寒地区塑料大棚栽培。 一、选育过程 1975~1976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原始材料67份进行品种观察和比较试验。根据性状,生长势与产量分析鉴定,共选出16份适于做亲本的品种。1977年根据植株类型,成熟期,结果数,果实大小和果色,配制了19个组…  相似文献   

19.
辣椒是潜江市早春主要蔬菜之一,保护地早熟栽培面积占的比重较大。为了选择适合本地栽培并受市场欢迎的辣椒品种.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7月进行了辣椒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湘研一号(湖南农科院),早杂二号(江西新建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地区消费者喜食微辣薄皮辣椒,要求辣椒品种具有早熟、高产、薄皮、优质等特性。目前,苏椒5号在当地市场上虽仍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但由于产量低、抗病性差,栽培面积逐渐减少。上海种都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蔬菜生产和市场需求,以早熟、高产、优质、抗病为主要选育目标,最新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栽培的薄皮辣椒新品种—薄脆早。该品种是以育性稳定的胞质雄性不育系AJ22为母本,恢复系CJ32甜椒为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