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影响建平地区色木槭林分天然更新幼树(苗)株数和高生长主导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更新幼树(苗)株数影响大小依次为:坡向郁闭度坡位土层厚度,表明影响色木槭更新株数的主导因子是水分条件和光照;(2)对更新幼树(苗)高生长的影响因子排序为:坡向坡位郁闭度土层厚度,表明水分和养分条件是影响色木槭更新幼树高生长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疏林林下更新、林缘更新、侵蚀沟更新、林隙更新和动物传播种子更新5种类型。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来对油松天然更新能力的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后得出:油松不仅天然更新能力强,效果好,而且其幼树能在上层林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下生活5~10年,条件好的可生活15~20年。幼树数量与林分年龄关系近于直线相关,同时油松林天然更新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的环境条件,更新效果不同。上层林木郁闭度0.4~0.7,林龄30~50年,坡度25度以下,半阳、阴坡,地被物覆盖率30%以下,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是油松林天然更新的适宜条件。郁闭度与坡向因子可修正更新幼树数量回归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辽西阜新地区油松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差异,以35年生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不同坡位及坡向的土壤,并对土壤中的各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供试土壤中所有检测营养成分均以坡下位置含量最高,其中除速效K以外,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的含量顺序均依次为坡下>坡中>坡上;不同坡向所有检测营养成分均以阴坡含量最高,半阴坡含量次之,其中有机C、全N、速效P含量次序均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速效N和速效K含量次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5.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6.
辽西油松林下幼树分布规律及其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调查分析了辽西油松人工林天然下种幼树的分布规律与坡向、郁闭度和土壤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是影响油松林下幼树生存、生长的首要因子,其次是郁闭度和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接坝山区陡坡地段不同坡向油松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阳坡的油松存活率最高,阴坡最低,大小排序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阳坡的油松人工林地径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3)阳坡的油松树高最小,阴坡最大,大小排序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调查了天然起源闽楠林不同坡向、不同坡位楠木林及其林下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坡向、坡位对闽楠林木胸径、树高和郁闭度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对胸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对树高和郁闭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闽楠林木胸径、树高生长阳坡极显著大于阴坡,中、下坡极显著大于上坡;阳坡的中、下坡有利于楠林胸径生长,阳坡、阴坡的下坡有利于林木树高的生长,阴坡的中、下坡则有利于其郁闭。(2)坡向、坡位以及坡向×坡位交互作用均对林下闽楠幼苗的数量和苗高生长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阳坡幼苗的株数和苗高极显著大于阴坡;中坡株数最多、但苗高最矮,下坡株数最少、但苗高最高,上坡株数、苗高均居中;阳坡×中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株数生长,阳坡×下坡最有利于楠木林幼苗苗高生长,而阴坡×下坡既最不利于幼苗株数生长,也最不利于苗高生长。  相似文献   

9.
厚朴与日本落叶松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应用厚朴与日本落叶松混交模式在高寒山区的不同地类、不同坡位和坡向造林后三年生幼树生长情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地类、坡位和坡向等因子对造林成活率、幼树的高生长和地径粗生长影响显著。在造林地类中,以坡耕地造林的幼树生长明显优于荒山荒地的;在荒山造林中,坡位和坡向对幼树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在阴坡的山下部环境中厚朴生长最好,阳坡的中、下部环境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效果最好,其它坡向坡位次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揭示陕北黄土区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适生范围。[方法]通过调查陕西省吴起县沙棘人工林大面积衰退及死亡后的天然更新状况,以68个样方的更新率、成林率及每木数据(株高、地径等)作为更新恢复能力的衡量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拟合及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棘更新恢复能力与各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1)各坡向沙棘更新率差异显著(P=0.018),沙棘更新率均值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阴坡更新生长状况最好,半阴坡更新幼株数量大,存活率较高;(2)坡度对更新率无显著影响,但更新率在阴坡缓坡、极陡坡范围内出现峰值,在阳坡条件下随坡度上升而减小;(3)总体上衰退沙棘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4)坡面微地形对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具有显著影响(P=0.038),缓台较好,陡坎较差。[结论]半干旱黄土区部分衰退沙棘人工林可自行完成天然更新,部分恢复困难,需人工辅助或重新栽植适合的树种。阴坡、半阴坡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生长状况较好且基本能更新成林,阳坡、半阳坡的生长状况较差且难以更新成林;阴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沙棘更新率的影响程度随着坡度上升而变小,阳坡坡向条件下坡度对更新率的影响较小。衰退沙棘人工林更新率因所处微地形不同而存在差异。处于缓台的衰退沙棘幼株种群基本能更新成林,浅沟的沙棘幼株种群与所处的原状坡面上的更新状况相似,部分能更新成林,处于陡坎的沙棘幼株种群基本不能更新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