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珍珠绣线菊白粉病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忠  于洋  杨彦 《北方园艺》2011,(21):127-128
以新鲜洋葱和珍珠绣线菊白粉病无性孢子为试材,研究不同碳、氮源、pH、温度及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葡萄糖,氮源为丙氨酸,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适宜萌发的pH为6~7,全光照条件下适宜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琴 《北方园艺》2011,(1):169-171
采用凹玻片法,通过不同碳源和氮源处理条件对黄花乌头根腐病的镰刀菌的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孢子在温度为10~35℃的温度处理中均可以萌发,其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5~30℃;在pH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在pH 5~6的不同处理条件下最适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黄花乌头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率受光照条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光照、pH对玉竹黑斑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最适于菌丝的生长,pH 7~9适于孢子的萌发;光暗交替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温度均为28℃.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省铁树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叶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原体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铁树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铁树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在15~35℃之间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25℃;在pH 2~12之间,病原菌菌丝(孢子)均能生长(萌发),其中pH为6时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好,pH为10时病原菌孢子萌发率最高;光照条件对菌丝的扩展和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该病原菌对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其中以蔗糖作碳源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佳,以硝酸钾作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供试氮源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均不佳。  相似文献   

5.
光照条件及外源物质对蕨菜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蕨菜孢子培养成苗率, 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及外源物质(GA3 、6-BA、腐殖酸等) 对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 孢子萌发及生长发育速度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以试验中所设最高光强1 800 lx 连续光照下的孢子萌发及成苗最好, 而光强低于1 000 lx 时孢子萌发速度极慢且不能成苗; 无光照时孢子不能萌发; GA3 对孢子萌发及生长发育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0. 2 mg/L GA3 处理成苗率最高, 达61. 42 %。光照条件与外源物质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甜瓜“玉金香”采后主要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不同温度、pH、光照等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掌握甜瓜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甜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粉红聚端孢霉菌(Trichothecium roseum)在10~35℃菌丝都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镰刀孢霉菌(Fusarium spp.)和链格孢霉菌(Alternaria alternata)在5~35℃菌丝都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最适生长温度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5℃,其中在最适温度镰刀孢霉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速度显著高于其它2种致病菌;粉红聚端孢霉在pH 4~10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的适宜pH 4~8,最适pH为6,镰刀孢霉菌和链格孢霉菌在pH 3~10较宽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孢子萌发pH 2~10,最适宜生长的pH为7.光照条件对3种致病菌菌丝的扩展和孢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蝉  张敬泽  王晓清 《长江蔬菜》2012,(16):104-107
研究了疏亲水界面、温度、pH值和不同物质对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美味黑粉菌冬孢子在自然生境条件萌发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界面促进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在疏水的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和茭白茎表皮上,萌发率高;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3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萌发;酸性条件促进冬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3~4;蔗糖促进冬孢子萌发,且以1%浓度最适,但同样浓度的甘露醇、葡萄糖、海藻糖、D-果糖等抑制冬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菌核侧耳担孢子收集及萌发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华虎奶-1号(Pleurotus tuber-regium)子实体为材料,采用了弹射、贴壁、菌褶冲洗等方法收集担孢子,结果表明,菌褶冲洗法是菌核侧耳担孢子收集的最佳方法。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核侧耳孢子萌发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最适温度为30℃;无机盐离子和光照、黑暗交替处理都能促进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条件处理下,对菌丝生长和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及pH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的生长速率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5~30℃,菌丝生长量与温度呈正相关,25℃最适合菌丝生长;5~35℃,病原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pH值在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pH值在3~11条件下孢子能够生长;最适孢子生长的pH值为8。  相似文献   

10.
以大杯蕈孢子为试材,采用平板涂布法,对影响其孢子萌发的培养基、温度、酸碱度(pH)、金属离子、三十烷醇浓度及光照条件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为大杯蕈遗传育种中单孢菌株的获得提供有效方法和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大杯蕈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使用20%马铃薯+2%蛋白胨固体培养基、20%马铃薯+2%可溶性淀粉固体培养基或2%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最适萌发温度为30℃;最适酸碱度为pH 5~6;最适金属离子为ZnSO4;最适三十烷醇浓度为0.050 mg·(100mL)-1;黑暗条件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