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显微蹄形藻Kirchneriella microscopic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e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盐泽颤藻Oscillatoria salina、微小念珠藻Nostoc microscopicum、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在养殖前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5.12×104~95.41×104ind/L之间,生物量为1.95~118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4~2.16,绿藻类和硅藻类较为常见;到养殖中后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66.11×104~1.28×109...  相似文献   

2.
于暴雨频发的华南雨季(2009年5月-8月)对粤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调查,研究在强天气干扰条件下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体异养细菌在104-106 cfu?mL-1间波动,弧菌数量在养殖初期高达105 cfu?mL-1, 虾池301# 和404# 自6月18日开始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态制剂后,其弧菌(Vibrio sp.)数量维持在104 cfu?mL-1以下,403# 和305# 波动较大且多次超过105 cfu?mL-1;4口虾池水体弧菌与异养细菌的数量比值在养殖初期均超过20%,之后301# 和404# 保持在12%以下,403#和305# 在养殖后期分别达到21%和33%。底泥异养细菌先升高后稳定,弧菌数量除305# 较稳定外,其他虾池波动较大(103-107 cfu?g-1)。施用微生态制剂池塘301#和404#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前期降低,305#和403#较前期升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群落的丰富度、常见种的优势度和群落均度较前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可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对稳定,抑制弧菌滋生,降低微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池塘微藻群落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5年秋、2006年春对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对虾集约化养殖池(高位池)、半集约化养殖池(土塘)及其引水渠中水体的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对虾池塘中共检出微藻47种,其中春季检出微藻28种,秋季检出微藻21种。主要优势种是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Ehr.)。微藻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春季东南土塘2.29,东南高位池1.42,东山土塘1.12;秋季东南高位池2.14,东山土塘1.62,而2季节引水渠则处于0.92~3.72之间。对虾池塘微藻平均密度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4.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 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与总氮(TN)正相关性最为显著,G+细菌生物量和G-细菌生物量与NO2--N、NO3-N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微生物群落结构因子全部和透明度(SD)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其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变化,本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基于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对46和86 d虾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以及养殖水样、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 d时微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46 d,水样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底泥和凡纳滨对虾肠道;有35个门、70个纲、152个目、274个科以及420个属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能检测到,其中虾肠道和底泥间共有菌类较水样中更多。微生物群落随养殖时间增加发生变化,46与86 d的差异性门类为放线菌门、绿菌门、丝状杆菌门、浮霉状菌门和TM6,相对丰度随时间增加而增高。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有相对固定的优势菌群,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主要的门类均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纲类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以及放线菌纲,除此以外,虾肠道与底泥共有的优势纲为δ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以及芽单胞菌纲;从目、科、属的分类水平上看,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菌类相对丰度各异,鲜有明显重叠的优势菌类,在水样、底泥和虾肠道中均为一种未...  相似文献   

6.
一种微生物制剂在高密度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活菌制剂等,一般是从天然环境中经严格筛选分离出来的有益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制成的活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它具有改善水产动物的生仔环境、抵抗疾病、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养殖模式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山塘、精养和鱼菜共生三种模式下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精养池塘水体CODMn、总氮(TN)和总磷(TP)[(35.67~108.34)mg/L、(3.40~7.93)m...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微冻贮藏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整虾、去头尾虾和虾仁的表面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不同贮藏时期样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各组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贮藏4周后虾仁的...  相似文献   

9.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 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l→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_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_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有2条属于蓝细菌门的条带特定分布于对照塘.典型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显示,DGGE图谱条带分布与理化因子密切相关.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该养殖模式有助于改善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本研究旨为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鱼藕轮作对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BIOLOG检测法,研究了栽种莲藕池塘及养殖黄颡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莲藕后底泥中有机质(OM)含量分别减少11.45%(深度0~5 cm)、19.12%(深度5~10 cm),莲藕的生长能促进根区底泥有机质的消耗,对底泥中的总氮(TN)、总磷(TP)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种植组与对照组在养殖周期后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高于初始值,且种植组AWCD变化率更显著,表明栽种莲藕的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更;对0~5 cm与5~10 cm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比较发现同一环境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不同;养鱼组(0~5 cm)底泥中微生物Biolog代谢功能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莲藕种植可保持底泥较高的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南美白对虾稳产高效养殖模式,通过对2口面积共计1 hm2的连栋大棚养殖池塘进行改造,在大棚内设置净面积约35 m2的篷布池135口,辅以供水、增氧、排水以及尾水处理等设施,引进SPF一代南美白对虾苗种,采用集中标粗后再分级养成的模式进行试验.2020年放养两茬虾苗,单位面积产量达到13.85 kg/m2,产值59...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养殖面积高位池精养凡纳滨对虾生长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不同养殖面积(0.167 hm2、0.333 hm2、0.667 hm2)的高位池精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体长和体重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体长、体重生长特性表现在养殖早期(0~40d)各池对虾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50 d后,0.333 hm2池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明显快其余两组(P<0.05);60 d后,0.333 hm2池、0.167hm2池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明显大于0.667 hm2池(P<0.05);体长与养殖时间呈直线性关系;体重与养殖时间呈曲线性关系;0.333 hm2池的养殖成活率、单尾虾重、单产分别比0.167 hm2和0.667 hm2的养殖成活率提高9.7%和28.5%、11.6%和13.9%、22.5%和46.3%.3个池饵料系数分别为1.21、1.28和1.18.  相似文献   

14.
Biological water purification grid (BWPG), a type of biofilm, could increase aquaculture production by improving the growth of shrimp and cultur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water, sediment and shrimp intestine were analysed using the Illumina Mi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 Installation of BWPG did not only increase the dissolved oxygen, pH and decreased inorganic nutrients, but also increased shrimp body length by 5.39% and weight by 16.35%.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of water and shrimp intestine in test pond with BWP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ond without BWPG. Cyanobacteria, Bacillus and Lactococcus were enriched in the test pond with BWPG. However, Rhodobacter was mainly identified in the test pond. It thus seems to suggest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BWPG in shrimp culture pond enhanced the microbial species richness, types of species and proport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in cultur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shrimp intestin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ill therefore provide som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hrimp aquaculture.  相似文献   

15.
16.
该研究使用碘(I2)、二氧化氯(ClO2)、甲醛溶液(HCHO)和漂白粉[Ca(ClO)2]4种常用消毒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海水处理后,研究了不同发育期育苗水体总菌和弧菌数量、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幼体成活率以及水体和幼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甲醛组水体的总菌数较低,且弧菌数...  相似文献   

17.
高位池养殖过程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情况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预防对虾白斑综合征(WSS)的暴发,探讨该病毒病的流行规律,笔者针对养殖过程中对虾的携带WSSV情况展开调查。调查于2010年7月-2010年11月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养殖场进行,从10口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随机抽取6口进行跟踪采样。收集指标包括对虾生长状况、基本环境指标、浮游微藻种群结构和对虾病毒携带量等。本文重点报道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6口精养池塘对虾体内WSSV的携带量变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①1-3号虾池苗种携带WSSV,其波动范围在1.3×103~1.7×104copy/g之间;②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均带毒,鳃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2.3×109copy/g)多于肌肉组织中的平均病毒携带量(3.2×108copy/g),且变化趋势一致,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WSSV携带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期间各池出现过数次高值。前期WSSV拷贝数的波动范围在1.3×103~3.0×107copy/g之间,后期上升到1.5×106~1.2×1011copy/g,使得某些池塘养殖对虾WSS暴发。调查结果说明:1)对虾携带WSSV可以进行养殖生长;2)WSSV在对虾体内的含量是变化的,且其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3)这种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带毒量随着养殖时间的进行及外界水环境中某些主要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如:养殖时间越长,带毒量越高;养殖环境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如:温差较大,不良藻相转换,天气骤变等均可引起对虾体内病毒含量较大的波动。鉴此,作者提出,构建并维持良好的浮游微藻的群落结构,注意有害藻相改变时保持养殖水体环境稳定,对环境突变前后都做好应对对虾应激的措施等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WSS暴发的可能。本研究通过对WSSV的密切跟踪,旨在更好的反映其在养殖环境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受各种环境因子影响的情况,从而为预防对虾WSS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淡水池塘精养南美白对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泽雄 《淡水渔业》2002,32(3):16-17
为进一步探索南美白对虾淡化高产养殖新技术 ,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于 2 0 0 1年 6月至 10月在文昌市抱罗养殖场进行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高产精养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面积为 5亩的旧池塘一口 ,砂泥底质且坚实不渗漏 ,东西向 ,池塘长宽比例为 3∶1,坡度比例为1∶3,蓄水深度 2 2米 ,水源来自抱罗东风水库 ,水质清爽 ,周边无污染 ,采用机械提水 ,排灌方便 ,在池塘进出水口分别设置 6 0~ 4 0目筛绢网过滤及拦虾外逃 ,配备 5台 1 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 2 虾苗放养前的准备1 2 1 清塘消毒  6月 2 0日先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