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大蓟马室内对不同颜色及光波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近年来严重制约海南豇豆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正八角体和正六角体装置分别研究了豆大蓟马成虫对8种颜色色卡及其虚拟波长(白polychromatic light、紫380nm、蓝440nm、浅蓝461nm、绿510nm、黄绿540nm、黄580nm、红647nm)和5种波长发光二极管(LED)(紫405nm、蓝461nm、绿519nm、黄570nm和红650nm)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波长为440nm和461nm及其对应的蓝色和浅蓝色色卡对豆大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其他虚拟波长对应的颜色色卡,其次是波长为540nm的黄绿色和复色光对应的白色。在光趋性试验中,波长为461nm的蓝光LED灯对豆大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其他颜色波长的LED灯。综合分析不同颜色色卡和LED光波对豆大蓟马的引诱作用,两者均表明豆大蓟马对波长为440~461nm的蓝色(光)最敏感,由此可见,蓝色粘虫板或蓝光诱虫灯可作为监测和防治豆大蓟马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诱虫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诱集效果,在室内测试了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对390~550 nm 10种不同波长光源的趋光行为反应,以及光刺激对其4种视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蛾和雄蛾对10种波长光源的趋光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雌蛾对绿光区510、520 nm和550 nm的趋性较高,趋光率分别为68.5%、65.0%、63.5%;雄蛾对绿光区520 nm及紫光区420 nm的趋性较高,趋光率分别为69.0%和60.5%。雌雄成虫对510 nm和550 nm的趋光率存在显著的性别间差异,但其他供试波长处理下,雌雄成虫的趋光率均无显著的性别间差异。520 nm光源刺激下,雌蛾和雄蛾均表现为3日龄(雌:65.0%;雄:69.0%)和5日龄(雌:59.1%;雄:61.4%)的趋光率最高,而1日龄(雌:41.4%;雄:24.1%)的趋光率最低。雄蛾受520 nm光刺激20 min后,其紫外光敏感蛋白(UV-ops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的3.61倍;但长波敏感蛋白1(LW-opsin1)、长波敏感蛋白2(LW-opsin2)...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CLSM)对小麦矮腥黑穗病(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这两种冬孢子中,它们各自都含有自发荧光物质,而且都能在488nm、543nm这2种波长激发光激发下,分别在相应的510~530nm、580~600nm范围中得到相应发射光,只是在488nm波长激发光激发下,两种冬孢子发射出的光荧光强度最高,荧光光分布均匀,大体形态清楚;但层切扫描发现自发荧光在这两种冬孢子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TCK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外孢壁和网脊上,而在原生质中分布少;TCT冬孢子的自发荧光物质主要分布在原生质中,孢壁分布少,而网脊上不分布。应用CLSM在实际TCK检测工作中,能克服荧光显微镜存在的检测重复性较差、可靠性小的缺点,提升了TCK检验检疫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使用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在波长范围400~1 000 nm内采集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原始光谱;之后,求取土壤原始光谱及其A值的一阶导数(一阶导数光谱);对以上两类一阶导数光谱进行小波去噪处理;并分析这两类一阶光谱在去噪前、后,光谱形态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1)土壤原始光谱及其A值的一阶导数中含有大量噪声,严重影响了对光谱曲线波形轮廓、特征信号点和有机质吸收特征的识别。(2)经小波去噪处理后,土壤原始光谱及其A值的一阶导数中的噪声被有效去除,一阶导数光谱的清晰度明显改善,光谱质量显著提高。(3)去噪后的土壤原始光谱的一阶导数,呈开口向下的"喇叭口"状,波长范围567~598 nm内与有机质含量呈较为稳定、显著的负相关性。(4)去噪后的土壤原始光谱A值的一阶导数,波形呈"凹"状,波长范围524~535 nm内与有机质含量呈比较稳定、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紫外线对黑附球菌 Epicoccum purpurascens 分生孢子的影响,提高分生孢子在田间的生物活性,在室内检测了6种紫外线吸收剂和4种光稳定剂之间的不同组合(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黑附球菌XF1菌株分生孢子抗紫外线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XF1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差异较大,其中苯并三唑类与六甲基磷酰三胺的组合(a3b1)及苯甲酮与六甲基磷酰三胺的组合(a4b1和a5b1)保护作用较强,在253.7 nm波长紫外灯下照射40 min,保护效率均达90%以上;水杨酸苯酯类与六甲基磷酰三胺的组合(a1b1)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较低,仅为37.12%;水杨酸苯酯类、苯并三唑类、苯甲酮类与光稳定剂770(b2)的组合(a1b2、a3b2、a4b2和a5b2)则无保护作用。对于选出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a3b1、a4b1、a5b1),其最适宜的溶剂组合为 V (正己烷)∶V (花生油)=1∶1,a4b1和a5b1使用时的质量浓度应大于7.5 mg/mL,而a3b1的质量浓度应大于10 mg/mL。采用波长为253.7 nm的紫外灯照射90 min,所选出的3种复合型抗紫外线保护剂对分生孢子的保护效率均保持在88%以上;照射180 min后,保护效率均大于63%。  相似文献   

6.
孔石莼(UIVa pertusa)中一种抗TMV活性蛋白的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铵盐析和阳离子交换柱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从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藻体中分离纯化得到1个蛋白,命名为UPCM40.经SDS-PAGE确定其分子量约为36 kD,Native-PAGE可知其为单一组分;该蛋白不含糖;其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该蛋白在190~220 nm和250~300 nn处有特征吸收峰,在250~300 nm范围中的最大吸收峰在270~275 nm处.经测定发现该蛋白具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当蛋白质浓度为50μg/mL时,对TMV的抑制效果为:在枯斑寄主心叶烟上的侵染抑制率达85.6%,在苋色藜上为90.2%.测定该蛋白对6种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发现,对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香蕉炭疽菌(Gloeosporium musarum)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抑制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和田地区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反演440 nm、675 nm、870 nm和1 020 nm 4个波段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以及440~870 nm波长指数,并对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进行了滤云处理及数据质量控制,进而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研究表明:AOD的频率呈双峰分布,峰值中心分别位于0.31±0.007和0.64±0.11;波长指数的频率分布与AOD类似,也呈双峰分布,拟合相关系数R2=0.99,峰值中心分别在0.12±0.002和0.33±0.022,其中超过50%的波长指数集中在以0.12为中心的波峰附近。从季节变化来看,和田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平均光学厚度达到0.61±0.35,AOD在春夏季高,秋冬季低;波长指数则春夏季低,秋冬季相对较高。AOD最大值出现在5月(0.81±0.48)和8月(0.81±0.39),最小值则出现在11月(0.31±0.12);波长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月(0.66±0.26)和5月(0.06±0.06)。AOD(波长指数)的日变化呈现出早晚高(低),白天比较稳定的特征。从年平均变化来看,2002—2004年AOD和波长指数分别在0.57~0.60和0.22~0.23,比较稳定,无明显的年变化特征。AOD和波长指数的相互关系分析表明,波长指数随AOD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说明粒径较大的沙尘粒子对高AOD贡献较大。研究结果显示,和田地区光学特性主要呈现出典型的沙漠气溶胶特点,人为活动产生的气溶胶对该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全裕祥 《广西植保》2003,16(Z1):46-48
频振式杀虫灯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害虫具有的趋光特性 ,选用对害虫有极强引诱作用波长的光 ,把害虫引诱至灯下 ,使害虫接触到灯外周围配备的频振高压电网而将其杀死 ,达到触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 ,从而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的目的。这是一种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害虫技术。佳多牌 PS- 5 型频振式杀虫灯 (以下简称频振灯 )自 2 0 0 2年在我县试验推广应用以来 ,已逐步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农业技术人员的认同和赞誉 ,特别是取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 ,可以预见 ,频振灯的应用必将成为我县乃至全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全州县引入佳多频振式杀虫灯 ,试用后反映效果较好。为了推广扩大应用范围 ,促进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应用 ,推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2 0 0 3年扩大了频振式杀虫灯应用示范。现将应用示范情况报告如下。1 示范用灯  佳多牌 PS- 1 5 型频振式杀虫灯 (河南省汤阴县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2 应用示范范围及地点2 .1 梨园应用示范 :示范地在全州县优质水果中心的南方优质梨园 ,园内为种植 4a的挂果梨树 ,示范面积 6.7hm2 ,挂灯 2盏。杀虫灯离地面高度 1 .5 m(下同 )。2 .2 蔬菜基地应用示范 :示范地位于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_(18)反相色谱柱建立一种利用HPLC测定50%双环磺草酮悬浮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以乙腈+水(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323 nm条件下测定待测试样中双环磺草酮的含量。双环磺草酮的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480,变异系数为0.954%,平均回收率为99.95%。该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线性相关性好的优点,可用于双环磺草酮悬浮剂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河南省夏玉米生产潜力及产量差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河南省96个县1961—2010年气象资料和夏玉米实际产量,采用逐步订正模型,计算了近50年河南省夏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两种产量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光温生产潜力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近50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全省平均每10 a减少696.8 kg·hm-2,北、中大部分站点和南部的部分站点下降幅度较大。(2)气候生产潜力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近50年变化趋势不明显。光温生产潜力与气候生产潜力之间的产量差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958.7 kg·hm-2。(3)夏玉米实际产量极显著增加,光温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极显著下降,平均每10 a减少1 718.0 kg·hm-2,但71.9%的站点产量差大于24 000 kg·hm-2,产量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降水是制约河南省西部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灌溉提高产量;后期热量不足影响北部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选用中早熟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的途径;东部可通过增加灌溉面积、选用优良品种和科学施肥等措施缩小产量差。  相似文献   

12.
苄嘧磺隆是目前稻田常用的土壤封闭除草剂品种之一,研究建立其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可以为苄嘧磺隆的残留检测和环境行为研究提供一种经济灵敏的方法选择。建立苄嘧磺隆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以50 mmol/L醋酸钠(pH值4.8,含12%乙腈)为缓冲液,采用10.5 kV工作电压,240 nm检测波长。结果表明,苄嘧磺隆的保留时间为14.6 min,最低检测浓度为0.2 mg/L,在0.4~10.0 m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991.52x+403.67,r~2=0.990 1)。该方法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丙酮,因此可以将丙酮作为分析苄嘧磺隆的内标物。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快速、可同时测定复硝酚钠原药中5-硝基-2-甲氧基苯酚钠(SD1)、二水合4-硝基苯酚钠(SD2)和2-硝基苯酚钠(SD3) 3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通过对流动相和 检测波长的优化,得到3种成分的最佳色谱体系。采用Eclipse XDB C18色谱柱 (250 mm×4.6 mm,5 μm),以V(甲醇):V(水)=60:4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在335 nm波长下,3种有效成分在7 min内能达到基线分离。SD1、SD2和SD3的峰纯度因子均大于999;线性范围分别为0.6~286.7、0.5~518.5 和0.5~272.0 mg/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限(LOQ)分别为0.6、0.5和0.5 mg/L;其质量分数分别为15.8%、50.0%和33.0%,标准偏差分别为1.7%、1.0%和1.3%。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使在色谱柱上不易保留和分离的复硝酚钠中的3种组分同时分离,操作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可靠,为复硝酚钠原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准确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孔石莼(Ulva pertusa)中一种抗TMV活性蛋白的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铵盐析和阳离子交换柱层析(CM-Sepharose Fast Flow),从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藻体中分离纯化得到1个蛋白,命名为UPCM40。经SDS-PAGE确定其分子量约为36kD,Native-PAGE可知其为单一组分;该蛋白不含糖;其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该蛋白在190~220nm和250~300nm处有特征吸收峰,在250~300nm范围中的最大吸收峰在270~275nm处。经测定发现该蛋白具较好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当蛋白质浓度为50μg/mL时,对TMV的抑制效果为:在枯斑寄主心叶烟上的侵染抑制率达85.6%,在苋色藜上为90.2%。测定该蛋白对6种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发现,对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香蕉炭疽菌(Gloeosporium musarum)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但抑制活性很低。  相似文献   

15.
杧小果普瘿蚊是杧果新发重要害虫,为明确不同颜色色板及LED灯光波长对杧小果普瘿蚊成虫的诱集效果,研究了色板不同颜色、不同悬挂高度和方向对该虫的诱集效果,比较了LED灯不同波长及不同时段的诱虫量。结果表明,深黄色(C0 M25 Y100 K0)色板诱集到的杧小果普瘿蚊成虫数量最高、为6头/板·d,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颜色色板,东、南、西、北各方向及树冠中、下部杧小果普瘿蚊成虫的诱捕量无显著影响。LED灯450 nm波长光诱捕杧小果普瘿蚊成虫量最多、为422.67头/灯·晚,显著高于其他波长诱捕的虫量(p0.05)。LED灯在21:00—24:00时段的诱虫量最多,其次为0:00—3:00和18:00—21:00,3:00—6:00时段的诱虫量最少。结果显示,黄板对杧小果普瘿蚊的防控效果低,但LED灯450 nm波长光对该虫的防控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的鉴定、提纯与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华南番木瓜的病毒以番木瓜科(Caricaceae)和葫芦科(Cucurlitaceae)中若干植物为寄主,范围狭窄。病毒的稀释终点为10-2~10-3;热灭活点为50~55℃;体外存活期为8~16小时。病毒颗粒长约600~800nm、宽约10~15nm的略为弯曲的细丝。在感病番木瓜组织的细胞内,电镜观察到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pinwheel inclusion body)。病毒具有马铃薯Y病毒组成员的典型特征,可认为是国外报道的番木瓜环斑病毒的中国株系,初步命名为华南番木瓜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17.
试剂:1.已知纯度(%)的甲基1605标准样品。2.甲醇,农药级或光谱级。仪器:1.高压液相色谱仪,带有波长为254mm 的紫外检测器。也可使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其他波长可能对提高灵敏度、消除干扰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天敌昆虫趋光性中光源因子与虫源因子的作用,采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方法研究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趋光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65~630 nm波长范围内,光波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其对365 nm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为27.90%;对625~630 nm处红光的趋光率最低,为6.50%。在120 min范围内,光刺激时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光波长有关。利用紫外光刺激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5 min时的趋光率(41.07%)显著高于其它刺激时长处理,且其它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刺激时长的增加,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对紫外光、蓝光短波长的趋光率降低,对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趋光率增加。在紫外光、蓝光、绿光及橙光处理下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有显著影响,雌性单性种群偏嗜紫外光和绿光;雄性单性种群偏嗜绿光和橙光;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偏嗜紫外光、蓝光和橙光。表明光波长是龟纹瓢虫趋光性的核心诱因,性别结构及光刺激时长具有重要的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水稻植保素的诱导、纯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非亲和性稻瘟菌侵染48小时后的水稻叶片中,检测出了特异性诱导的抗菌性物质RF2及P2。经过氯仿-甲醇-水的混合溶剂抽提、两次硅胶吸附柱层析、正相及反相高压液相色谱等步骤纯化了P2。纯化的P2在苯-乙酸乙酯(31)和氯仿-乙醇(973)中的TLC迁移率分别为0.35和0.86,并在200~300nm紫外范围有两个吸收峰,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22nm。该物质对稻瘟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水稻植保素。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绿色高效的花生田害虫灯光诱控技术,于2019年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河口镇群建村进行试验,测定光源A(波长365 nm)和光源B(波长390 nm)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诱捕到的花生田地下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的类群和数量,并分析不同光源和天气对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光源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共诱捕昆虫106 899头,其中地下害虫以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昆虫居多,分别为53 338头和22 993头;诱捕的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中分别以步甲科昆虫和水龟虫科昆虫居多,分别为1 495头和4 866头。光源A诱捕的金龟甲总科害虫、叩甲科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数量与光源B的诱捕量均差异不显著,但光源A诱捕的蝼蛄科害虫数量显著高于光源B;晴天诱捕的金龟甲总科害虫、叩甲科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数量与在阴天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但晴天诱捕的蝼蛄科害虫数量显著高于阴天的诱捕量。表明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对花生田害虫的诱捕效果好,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杀伤力小,可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防治花生田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