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北亚热带江苏句容低丘旱坡岗地轻粘土立地条件引种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及其不同种源表明,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3年生幼树深山含笑树高1 64~1 74m,乐昌含笑2 23~2 31m,保存率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醉香含笑适应性差,保存率低,生长量较小。在-7℃持续72h低温冷冻条件下,寒害深山含笑<乐昌含笑<醉香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种源以浙江杭州产地为优,是初选适宜句容栽培的优良种源。安徽黄山种源深山含笑和醉香含笑保存率低,且寒害重,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不宜继续引种。  相似文献   

2.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优良种源扩繁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山含笑、乐昌含笑优良种源栽培试验表明,产自浙江建德的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种源生长快,抗寒性好,苗期能适应-7℃极端自然低温,无寒害发生。其中深山含笑3年生开花株率达40%,4年生达90%;杜英与深山含笑异龄混交生态复合栽培模式的生长量比全光照高15%。乐昌含笑4年生平均树高达4.7m,平均胸径达7.0cm,比同龄深山含笑树高高42.4%,胸径大100%,目前尚未开花。这2个树种的种源已显示出较好的绿化应用潜力。2001—2004年已扩繁深山含笑苗木126.54万株,乐昌含笑苗木42.66万株。同时,总结出了这2个树种的育苗栽培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苦楝自然分布区内8个种源的种子为研究对象,对种子形态特征和播种品质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苦楝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的产地差异,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纵径、横径、纵横径比及千粒重差异均达0.01极显著水平。(2)不同种源苦楝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变幅为50%~81%,平均发芽率为65%,变异系数为15%;发芽指数变化幅度为1.531—2.919,变异系数为19.45%;活力指数变幅为0.054~0.330,变异系数达56.64%。(3)综合种子形态指标和播种品质指标可以分析得出福建平潭,陕西杨凌、广西武鸣、安徽歙县等种源种子品质较好,湖北黄冈种源种子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西南桦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广西、云南的9个西南桦地理种源的种子,设置15,20,25,30℃温度处理,研究不同地理种源种子的萌发特征及其受温度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桦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源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而发芽速度、芽苗根、茎生长以及发芽始期和子叶出现期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种子的发芽特征亦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以龙州种源的种子发芽最快,生长最好;25℃是西南桦各种源芽苗茎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而其根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多为20~25℃。研究结果为西南桦不同地理种源苗木培育及了解其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兴凯湖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兴凯湖松1年生高生长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兴凯湖松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2.5%~24.9%之间,平均值为23.5%;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鸡东、密山种源高生长较快,鸡西种源高生长最差,鸡东种源生长量较鸡西种源快10.4%。49个家系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密山3号家系同生长最慢的鸡西18号家系相比快62.0%。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3.7%~34.3%之间,平均值为20.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给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和优良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种质资源发掘提供参考,以广西凭祥(GXPX)、江西分宜(JXFY)和浙江安吉(ZJAJ)3个种源池杉幼苗为对象,通过不同深度浸没模拟淹水胁迫,测定各种源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各种源的耐淹性,探究不同种源池杉幼苗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耐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淹水深度增加,3个种源池杉幼苗叶片中的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JXFY和GXPX种源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ZJAJ种源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3个种源池杉幼苗的耐淹性表现为GXPX(0.886)> JXFY(0.376)> ZJAJ(0.042)。3个种源池杉幼苗在轻度淹水胁迫下均表现出较好适应性,在重度淹水胁迫下受到抑制与损害,广西凭祥种源的耐淹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使用配方基质对多种树种进行幼苗移植试验,300g福贝菌肥 200g山地红壤、200g福贝菌肥 300g山地红壤两种基质对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幼苗的移植保存率有明显的提高,保存率提高9.0%~23.5%。在山地红壤中加入菌肥,能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其中以加入40%和5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加拿大的7个班克松种源的播种苗,采用阳光灯(B2)、日光镝灯(B3)、碘钨灯(B4),进行了夜间补光试验。结果表明:阳光灯(B2)对于促进苗木生长的效果最好,7个种源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大于对照109%和65%;其次是日光镝灯(B3),苗高和地径分别大于对照74%和45%;再次是碘钨灯(B4),苗高和地径分别大于对照52%和34%。在相同的补光和多种管理措施条件下,A2和A3等2个种源的生长量优势明显,2年生苗高分别达到了23.15cm和24.24cm;地径分别达到了0.39cm和0.50cm。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源香椿抗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西峡等10个种源1年生香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离体茎段的相对电导率,并与活体茎段及自然降温过程中各种源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用Logistic方程拟合曲线,求出拐点温度即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作为评价各种源香椿抗寒能力的参考指标.结果表明:各种源离体茎段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S"形曲线上升,其LT_50最低者为山东济南种源为-7.94℃,最高者为福建霞浦种源为-3.88℃;10个种源香椿抗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山东济南、山东荷泽、河南西峡、陕西安康、江苏南京、四川广元、湖南洞口、湖北随州、贵州黔西南、福建霞浦,与大田自然越冬条件下各种源的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云杉种源选择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国内外23个云杉种源苗期和造林13年内生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杉种原存在苗期试验因子差异和遗传上的差异。其中:分布在中国四川的粗枝云杉、德国(80338)。瑞典(80365)、奥地利(79412)欧洲云杉、加拿大(81586④)美洲云杉在本区生长快,苗期保存率达50%以上,病害率小于30%,出苗率在2.3%~84,93%之间,生长增益为伊犁种源的111.02%以上,存在着一定的生产潜力。其余各种源保存率、出苗率也有高低不同,但病害率较高,生长增益在107%以下。由此选择出适宜我区且生长量大的云杉种源。  相似文献   

11.
设置4个土壤含水量水平W1、W2、W3、W4,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2.5%(严重干旱)、25%(中度干旱)、50%(轻度干旱)、75%(适宜含水量水平,CK),处理盆栽4个种源臭椿苗未,在苗未速生后期,采用英国CIRAS-1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幼苗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盆栽土壤干旱胁迫下,山东鲁中、河南宝丰种源的臭椿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均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旱特性,而宁夏平罗、北京密云种源幼苗的相应指标较低。  相似文献   

12.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方差分析表明,樟树苗期种源间在苗高、地径、枝下高、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家系之间在苗高、地径、冻害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在枝下高性状上无显著差异,种源内大多数家系间各性状的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苗高、枝下高、冻害各性状值,高于富阳种源(Ck)的家系分别有125、95、88、108个,低于富阳种源(Ck)的分别有56、86、93、73个。苗高与种源纬度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冻害与纬度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相关;枝下高与纬度显著相关,与年均温、1月均温、绝对低温显著负相关;苗高与冻害极显著相关,与地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苗,实生苗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14.
喜树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浙江湖州对来自广东、云南、福建等10个省的10个喜树种源进行种源试验,对1年生喜树苗期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种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参试种源在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叶片喜树碱含量、单株叶片喜树碱含量等指标上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广义遗传力为0.527~0.989,这些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利用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性状对药材喜树种源进行选择,初步筛选出江西南昌种源作为叶用优良种源,其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超过对照浙江临安种源119.39%,单位面积喜树碱产量的遗传增益可望达到105.42%,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北移引种原产中亚热带地区的木兰科常绿阔叶树金叶含笑结果表明,该树种能适应北亚热带南京、无锡等地气候条件,正常生长.幼苗喜温暖湿润,怕高温日灼,需采用遮荫保湿技术保障越夏.1年生苗木不耐寒,在-5 ℃时会产生较严重冻害,需采取覆盖防寒措施,保障苗木安全越冬.在霉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型猝倒病,需控制土壤水分并喷杀菌剂防治.其苗木的抗寒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强,在-7 ℃极端气候条件下,2年生苗仅产生叶部或顶芽较轻冻害,无顶梢冻枯发生.2年生苗对37~38 ℃持续高温日照和持续60 d秋旱(降雨量仅1.3 mm)极端气候有较强适应性,其抗旱性优于乐昌含笑,低于阔瓣含笑.苗期生长节律呈单峰型,5~9月速生,7月出现峰值.苗木在3年生时速生,树高年净生长量达1.21 m,显示出引种潜力.采用高干阔叶乔木树种与金叶含笑异龄复层混交栽培,能取得促进幼龄苗生长、显著减轻极端低温下冻害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过对绿玉树不同种源、不同诱变途径选育获得的试管苗进行了与抗寒性相关的形态结构、细胞膜透性.及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等经低温处理后的变化检测。结果表明,在2℃时,三个种源中(云南、海南、美国引进种)云南种源受冻害最严重。温度降至0℃时,三个种源的绿玉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一致:叶绿体、线粒体膨胀成圆球状,并解体。经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处理获得试管苗抗寒性都高于未经处理的试管苗,其中以四倍体试管苗抗寒性最高,为获得高抗寒性绿玉树优良无性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吴县太湖孤山丘陵进行的55个产地杉木种源造林试验表明,种源间生长柱状、抗性、适应性状有显著的差异。种源选择增产效果显著。11年生时,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四川洪雅、荣径,广东乐昌,广西那坡、浦北、信宜等种源丰产性好,适应性、抗性较强,小径材材积比本省对照杉木增加41.16~96.90m3/hm2,表型增益,遗传增益分别达46.5%~109.6%和13.3%~31.3%,可供当地营造杉木短轮伐(12~15年)小径材建材林选用。广西融水种源丰产性最佳,适应性强,是应推广应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红豆杉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云南红豆杉是一种容易扦插繁殖的树种,但是,扦插季节、扦插基质、穗条的药剂预处理及穗条年龄等因素均影响着扦插插条的生根率和生根速度。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棚)是扦插的必要条件;相同地区、相同条件下,春插生根率高达95.83%,比夏插(84.50%)高11.33%;穗条的药剂预处理不但对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加速生根,其中1000ppm吲哚丁酸效果最好;扦插基质以壤土较为理想;穗条年龄以1-2年生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产地闽楠(Phoebe bournei)幼苗生长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来源于6个省区的12个种源的种子培育的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闽楠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的种源差异,苗期生长性状与种源产地气候或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制约;地径、地下生物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观测性状与无霜期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的12个种源可划分为优、良、中、差4类,其中广西、贵州种源具有较明显的生长优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显示:闽楠各种源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地理隔离导致幼苗的生长性状变异丰富,西南地区种源普遍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开展3个种源强力班克木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复合菌肥对强力班克木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菌肥条件下,强力班克木苗高、地径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种源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与对照相比,苗高生长提高17.4%~30.83%,地径生长提高31.27%~43.27%.施用复合菌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的生物量和N养分积累量,其中菌肥处理的全株干重较对照提高98.77%~116.67%,N养分积累量较对照提高47.31%~85.73%.3种复合菌肥(1号、2号、3号)对苗木生长均有较好的正向促进效应,其中种源38163在施用3号菌肥时生长表现较好,而种源38164在施用1号菌肥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