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量化研究晋西黄土区的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揭示二者的多因子复合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蔡家川流域16块20 m×20 m林龄为28年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划分成64块10 m×10 m样方,利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地形-林分结构-水土保持功能的关系模型。其中将地形因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作为潜变量,调查实验获取的各项指标作为观测变量。[结果]油松林的水平结构是对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两类水土保持功能影响最为显著的潜变量,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3和0.79。而在其对应的观测变量中,林分密度和林木竞争指数是主导水平结构的因子,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8和0.97,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6,且较易调控。受结构因素影响较大的敏感功能因子为产流量、产沙量和林冠截留率,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7、0.91和0.69,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6、0.961和0.731。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功能。[结论]提出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的油松林分密度范围为1 100~1 400株·hm-2,据此来调整林分密度、林木竞争指数等结构指标,将对地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拦沙减沙起到良好效益,多因子协同调控将进一步提升黄土高原的植被质量,发挥植被的水土保持效能。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沙棘建造植被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1 975~ 2 0 0 3年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开展的沙棘种群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探索利用沙棘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以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沙棘具适应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耗水较经济 ,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其水分利用效率为 1 2 1~ 1 5 3g·(m-2 ·mm-1 ) ,是荒山植被的 3 1~ 5 8倍。在干旱季节沙棘叶水势降低 ,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 ,较大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 ,较高的组织含水量 ,临界饱和亏增大 ,持水力增强 ,蒸腾减少。这些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是沙棘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 ,通过自身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使之适应性强 ,分布广。沙棘林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功能明显。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 ,其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沙棘是植被建造的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 ,沙棘林形成的灌木、草本群落 ,其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效益明显。沙棘林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在黄土高原大面积人工种植和飞播造林 ,为黄土高原迅速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林草等生态植被具有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功能,具有改良土壤、控制土壤侵蚀的功能。通过沙石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的观测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选择合理的指标与方法,对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可为水土流失风险辨识与预防、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阐述了植被的主要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及常用指标,总结了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实际应用,并对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森林植被稀少,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质量尤显重要。山西之短在于缺水,水资源缺乏的根子在于缺少森林。温家宝总理曾经讲过,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局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因此,林业事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改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因此,退耕还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结构优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山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在对典型植被类型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山地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10项指标,并通过不同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效能指标测定和径流小区泥沙对比分析,认为人工-天然复合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乔木林最适郁闭度为0.6~0.7。阐述了突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的植被优化结构建设是太行山石质山地植被恢复的根本途径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油松是黄土高原的乡土树种。它适应性强,生长稳定,寿命长,蓄水保土防护作用大,有利于改造低产林分,不仅是黄土高原营造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培育用材林的主要树种,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黄土高原各地积极选用油松造林,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了加速绿化黄土高原的步伐,我们对这一地区的油松造林进行了初步调查。谨将搜集的有关造林技术措施方面的资料,整理如下,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以及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针对目前植被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林草植被建设应统一纳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总体规划之中,与工程措施结合配套;依据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和水分条件,建造不同的植被类型;重视封育这一恢复植被的有效途径;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依法监督管理,防止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对黄土高原治理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水患源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根治泥沙在于中游水土保持。这一直是主管部门治理决策的依据。我们根据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十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对坝系农业的地位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的分析评价,提出“集肥调水—提高单产—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养畜增收—持续发展的模式。强调黄土高原大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以耕地为主体、粮食为先导、农林牧综合发展。而退耕还林还草、制止过度垦殖的基础就是坝系农业,我们认为它是治理黄土高原的过渡之策,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水上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改变黄土高原贫穷落后的而貌已刻不容缓。建国三十多年来,水土保持虽然作了大量工作,但因多方面的原因,减沙效益不大。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要把黄土高原建成林、牧业基地”、“种树种草,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等,为治理开发这一地区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为探索造林种草的水土保持效益,我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是衡量人民币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内容和标准。六盘山区是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组成部分,尽管水源一直是这一区域造林的重要制约因素,但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等黄河支流发源于此,每年近3亿立方米的径流量直接惠及周边200多万人口,被称为黄土高原上  相似文献   

12.
连栽杉木林不同生育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Chpin,1983;Chastain et al.,2006),如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褚建民等,2007)、提高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袁正科等,2002)和保护环境(刘苑秋等,2004;Fabia et al.,2002;Kume et al.,2003;Taylor et al.,2006).对森林林下植被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Taylor et al.,2006;吴鹏飞等,2008;李春义等,2007;段劼等,2010).  相似文献   

13.
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一直被列为陕西省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点,研究总结和推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围绕解决造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技术的应用,对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适宜黄土高原中、南部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油松白榆沙棘混交林、油松侧柏黄松混交林、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核桃油松沙棘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文冠果沙棘混交林、短梗胡枝子林和火炬树灌木林共10种高效水土保持乔灌木植被类型及其适宜的立地环境,以期为黄土高原中、南部的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农业生产不利,应迅速增加这一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的方法除了人工造林种草外,还可采取封禁措施以消除对植被发育的不利因素,促进植被自然恢复。高原上除少数山地森林和次生梢林外,绝大部分地区光秃裸露,且气候条件干旱严酷,是否能通过封禁恢复植被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73~1974年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调查研究,尤其是调查总结当地群众封山育林、封山育草的宝贵经验后,认为在现在的气候条件下,只要在一定时期内消除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营造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的原则,总结了几种水土保持林的植被配置模式,为提高水土保持成活率与保存率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对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森林水文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凡是植被,特别是物种组成丰富的植物群落,都具有水土保持、调节生态平衡的功能,尤以森林群落的作用最显著。不同类型的森林,其调节能力和效果又各有差异。本文根据我所对海南岛(主要是尖峰岭)某些森林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土流失的观测研究,对海南热带林水文效应的某些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望能对决策海南大农业的  相似文献   

18.
铁铮 《国土绿化》2000,(3):5-5,7
在西部大开发中,一定要注重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们从科学的高度和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心声:西部大开发,必须要高扬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这面绿色的大旗。 植被建设对于黄土高原意味着什么 王礼先教授是著名的水土保持专家,近来多次参加高层次的西部考察和调研活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明确提出,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 黄土高原现有林草植被不能满足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想  相似文献   

19.
森林植被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河川径流、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恢复植被是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研究板桥河小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生物量、生长规律,对于掌握小流域的植被现状、物质积累(生产)、经营管理、评价森林植被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对森林植被的利用日益扩大,已经进入了全株利用或全林利用,因此研究森林中包括干、枝、叶、根以及灌木和草本地被物生物量,不仅是定量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流的基础,而且是为了最经济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板桥河小流域的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几乎为次生天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阔叶林(以栎类为主)、柏木林、杉木林、以及灌木林等,研究这些类型的生长规律,评价适生情况,对经营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林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物种,特别在各主要竹产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认识竹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本文综述了竹林生物学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的关系以及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减少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作用方面的进展,阐明了竹林在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