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橡胶园土壤资源信息,实现土壤资源信息共享,在调查和收集大量橡胶园土壤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和空间数据库技术,探讨了橡胶园土壤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和构建方法,对橡胶园土壤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胶园土壤数据库系统的E-R模型,确定橡胶园土壤数据库的结构以及库中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系模型,构建了橡胶园土壤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实现橡胶园土壤数据可视化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橡胶园的草带套种余甘树,2—3龄即可投产,每亩产值达42元,十龄树可突破千元,三年内可基本实现以果养胶目的.从而可有力地巩固植胶场企业.“胶果结构种植法”对我省植胶业来说,尚未有先例.然而南安县洪濑镇坝田林果场,在山地荔枝、龙眼、凤梨等果园的田埂套种余甘,表现速生,投产早(种后第二年即嫁接当年结果).经11周年实践,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套种200亩年收二万多元,不仅对荔枝、龙眼等果园  相似文献   

3.
橡胶园套种胡椒的效益和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椒是世界上重要的香辛作物之一,原产于印度西海岸热带雨林,适宜温湿、静风环境.橡胶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属耐荫性树种;生产性栽培植距比较宽,林间空隙大.在橡胶园套种胡椒是胶园立体农业的一种模式,可以达到保水、保肥、保土,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的目的,具有比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胶园套种茶叶、咖啡、砂仁、菠萝等作物,已有报道,但胶园套种胡椒的报道不多,现结合我场多年的橡胶——胡椒间作实践,谈谈胶椒间作的效益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省国营阳江农场为例,阐述了如何将GIS技术应用在橡胶园土壤样品采集上。运用ArcGIS对橡胶园土壤类型图、林段分布图等专题地图进行处理。以土壤类型和按定植年度合并的林段为依据,通过叠加分析,取其交集并以树位作为表达单元,得到全场243个采样单元,为国营农场橡胶园施肥工作的更加精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橡胶园更新树桩的处理是橡胶树根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介绍了目前海南区在橡胶园更新中橡胶树桩的处理方法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预防根病和有利于下一代胶园树代的生长出发,提出海南垦区胶园更新中树桩处理分三个不同类型区以及各个类型区中树桩处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实施合理的养分综合管理是提高橡胶树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正确科学的土壤取样方法是橡胶园养分精准管理 成功的关键。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可以指导土壤属性的取样布局,但其无法解决区域取样约束问题。本研究将空间模拟 退火算法引入到橡胶土壤取样布局中,探讨了无约束条件和约束条件下田块尺度橡胶园土壤取样方案。研究结果表明: 在橡胶园土壤取样过程中,如果研究区域既无先验方差也无早期观测点情况下,在给定一定取样数量情况下可以基于 最小均值距离准则进行优化布局;如果具有早期观测样点或者具有类似区域的先验方差,则可结合先验方差知识和最 小克里格方差准则进行指导取样布局。空间模拟退火算法在处理橡胶园土壤取样区域障碍以及充分利用先验知识方面 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阳江农场为例,分析国营农场橡胶园间作覆盖的影响因素,对各因素进行分类。运用ArcGIS建立以树位为单位的农场地图数据和属性数据,结合分类结果,运用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建立胶园间作覆盖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国营农场橡胶园间作覆盖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壤团聚体和土壤有机碳是指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连续多代次种植橡胶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可为了解橡胶园土壤质量演变规律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在海南儋州选取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一致的不同代次(一代、二代和三代)的橡胶园,分层(0~20 cm、20~40 cm和40~60 cm)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土壤团聚体、容重、孔隙度和有机碳(SOC)随种植代次及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第三代橡胶园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橡胶园(P<0.05),而第一代橡胶园的土壤孔隙度、MWD和GMD均显著高于第三代橡胶园(P<0.05);在不同土层深度中,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第三代橡胶园土壤大、中团聚体占比显著低于第一代橡胶园(P<0.05),不同土层间,0~20 cm土层土壤大、中团聚体占比显著高于40~60 cm(P<0.05);相反,土壤微团聚体占比表现为第一代胶园显著低于第三代橡胶园(P<0.05),微团聚体占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3)第一代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第三代橡胶园(P<0.05),不同土层间,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40~60 cm土层(P<0.05);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种植代次和土层深度增加显著降低(P<0.05);不同土层中,0~20 cm土层土壤中、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40~60 cm土层(P<0.05)。上述结果说明,连续多代次植胶后土壤出现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儋州市2 511个橡胶园表层土壤样点数据,采用地统计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对该区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环境变量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橡胶园土壤全氮含量为0.22-2.62 g/kg,平均值为0.71 g/kg,处于缺乏水平。土壤全氮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块金比为0.159,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结构性因素中的成土母质和平均降雨量为影响橡胶园土壤全氮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介绍橡胶园更新化学毒杀树桩技术防治橡胶根病的原理,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监测传统胶园与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的养分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低;除速效磷外,全周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高。总体而言,全周期胶园土壤全氮、无机氮和微生物量碳低于传统胶园,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传统胶园,其中速效磷含量达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模式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相对较高,其他指标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前,胶园间作研究多集中在幼龄胶园,而对成龄胶园研究不多,多局限在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橡胶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养分竞争、水分竞争,而养分、水分资源协同高效利用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未来胶园间作的研究应着眼于成龄胶园,解决成龄胶园各组分之间的养分、水分竞争问题,着重探讨成龄胶园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养分、水分竞争的影响作用,阐明养分、水分竞争的机制,提高间作系统养分、水分利用率,为成龄胶园间作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的可行性,通过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20 m)距离橡胶树不同位置间作花生,并开展其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含量以及经济性状表现观测。结果表明,间作的花生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并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其中行间距橡胶树(东)6 m至(西)8 m之间6 m范围内(相当于25%的胶园面积)间作花生的产量与单作花生无显著差异,间作花生的蛋白质与粗脂肪与单作花生均无显著差异。试验期间(2013年5~7月份),间作花生的全周期间作胶园的橡胶树平均每刀次单株干胶产量和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与不间作的全周期间作胶园无显著差异。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能提高胶园收益29.15%,达3 065.04元/hm2。这表明,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间作花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橡胶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更好地了解橡胶林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成龄橡胶林及另外2种主要类型人工林——澳洲坚果林和茶园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采用完全收获法采集平均标准木全株,划取样方采集土壤、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并对所有样品进行实际称重和含碳量测定,进而计算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橡胶林的总生物量为(289.18±15.15)t/hm2,其中林木生物量占比97.06%;橡胶林的总碳储量为(285.02±15.12)t/hm2,其中土壤碳储量占比54.18%、林木碳储量占比45.30%。橡胶林的总生物量远高于茶园[(56.82±12.10)t/hm2]和澳洲坚果林[(44.46±3.83)t/hm2],但三者生物量分配特征相同,均是林木生物量占绝大部分而枯落物和林下植被占比很小;橡胶林的总碳储量也远高于澳洲坚果林[(162.70±3.83)t/hm2]和茶园[(112.03±8.52)t/hm2],且三者都是土壤碳储量占比最大、林木碳储量其次,但澳洲坚果林和茶园都是土壤碳储量的占比(88.18%和77.64%)远高于林木碳储量的占比(10.76%和21.70%)。尽管橡胶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与热带雨林(生物量约420 t/hm2,碳储量约310 t/hm2)相比低很多,但比其他类型人工林高,而橡胶林复合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储碳固碳能力,提升橡胶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为评估橡胶树种植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概述橡胶栽培技术经济合理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种植形式和种植密度研究不够、开垦种胶的产量底线缺乏系统研究、胶林林下资源利用研究不足和缺乏不同植胶环境类型区的采胶策略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橡胶林是我国热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碳汇功能不能忽视。本研究中将海南儋州橡胶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位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三队的50 m微气象观测系统观测的2018—2020年数据,分析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态系统光合生产力(GPP)的物候变化特征,并结合物候模型分析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扮演着碳汇的角色且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呈现“U”型,NEE白天为负值,夜间为正值,11:00—13:00达到峰值;(2)以年度为单位时,会发现明显的趋同物候变化。在橡胶的生长季(3—11月)时,Re及GPP明显大于非生长季,NEE(负值)小于非生长季,均呈现单峰,在8—9月的橡胶生长旺盛期均达到峰值;(3)橡胶林生态系统物候特征显示,在第Ⅱ期生产力上升,在第Ⅲ期达到顶峰,第Ⅳ期开始下降,第Ⅴ至翌年Ⅰ期落叶盛期生产力持续降低;(4)橡胶林生态系统生长季较长,NEE与Re均在生长季达到最大值,雨热同期导致橡胶树在第一、二蓬叶抽发时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增加迅速;(5)不同物候时期NEE与环境因子关系不同,海南儋州橡胶林的环境因子影响物候,物候影响NEE的变化。研究物候与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关系,同时结合环境因子综合讨论,可为后续橡胶林碳循环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橡胶林生态系统评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农垦局多年的植胶经验,结合农场的实际,总结新一代胶园的建设标准,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与策略,为胶园的现代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依据气候减缓项目选择可贸易的碳库,利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了2008年和2011年橡胶林碳汇量,进而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了2015年我国橡胶林的碳汇贸易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到2015年,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为248.61万t,占现有碳储量的10.62%,碳汇量年均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显示出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后劲不足。最后提出了依靠内涵式增长途径来提升碳汇潜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南琼中14个村委会15个代表性植胶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的技术应用及需求,并从农户的视角评价科技推广工作。从农户的技术应用、科技推广工作评价、农户的技术服务需求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橡胶生产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橡胶种植历史不长;农户橡胶栽培割胶技术仍以传统经验为主;胶园抚育管理差和割胶技术水平低是农户认为影响胶园产量的主要因素;割胶技术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户技术需求重点是胶园抚育管理、死皮复割、根病防治和割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