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东茶业》2010,(3):45-45
<正>顺德是广东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近几年,经顺德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茶叶约占广东辖区出口量的80%。2010年,顺德检验检疫局以"质量提升"为契机,创新出口茶叶监管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力促顺德茶叶出口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正> 为解决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出口问题,东北农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和广东省农科院旱地作物研究所合作,就马铃薯出口问题进行研究.广东旱作所在引进筛选的基础上,1987年开始从东北农学院批量调运东农303种薯在广东进行试种示范和推广工作.至1990年秋季,先后共调运东农303种薯近2000吨,分别安排在广东北部山区及石灰岩地区的乐昌、乳源、连县、清远、阳县,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海关统计资料,今年1—7月乌龙茶进口1784吨,比去年同期的2554吨,减少770吨(30.1%)。按进口地区统计:福建、广东1235吨,减少2O%;台湾504吨,减少39%。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年,俄罗斯的大豆需求不断扩张,其大豆生产和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西部地区(远东地区)发展得更快,远东地区的大豆生产扩张主要得益于对华大豆出口。运输成本问题导致俄罗斯东西部市场相对割裂,形成"东出西进"的大豆贸易格局。尽管近年来俄罗斯大豆对华大豆出口规模的扩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国内的大豆需求,但由于进口数量相对较小,以及进口大豆用途的差异化,俄罗斯进口大豆尚无法对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形成替代。俄罗斯大豆单产水平低是主要问题,瓶颈是资金与劳力不足和生产技术落后。远东地区有助于中国的大豆来源多元化战略,但短期内规模有限;长期看,黑龙江省对俄大豆投资开发将是推动俄罗斯大豆生产和对华出口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茶世界》2008,(9)
从2008年10月1日起,我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定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将正式实旋。针对日本和欧盟等茶叶进口国家和地区不断提高的茶叶检测标准,给我国逐步发展的自行经营茶叶出口设置新的技术壁垒的现实,国家标准委颁布了该国标,它将为出口茶叶行业带来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1年欧盟各国对进口茶叶严格实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以来,我国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上海口岸出口到欧盟地区的茶叶下降到历史最低点1118吨,比执行新标准前正常年份的出口量减少了70%。近两年,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出口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也只停留在3000吨左右。  相似文献   

7.
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增长,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总体上,茶叶出口以亚非为主的市场结构、以绿茶为主的产品结构没有明显变化,出口价格小幅提高,对亚洲市场尤其东盟出口较快增长。茶叶进口保持增长,但进口均价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张菲  管曦  朱荣军 《茶叶科学》2021,41(3):430-438
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运用37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2001—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率。结果显示,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效率呈现随时间递增的趋势,但是总体上我国茶叶出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区域不平衡,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效率相对较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茶叶贸易效率比较低;我国茶叶出口效率无法完全实现主要是由于技术效率损失;国内供给增加、进口市场容量扩大以及贸易成本降低均对茶叶贸易效率有促进作用;进口市场营商环境改善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贸易非效率的影响,提升我国茶叶出口效率;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我国茶叶出口尚未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生观赏植物在厦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水生观赏植物在厦门地区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出口和进口2个方面分析了1986-2007年菠萝国际贸易的规模、贸易产品结构,2007年进出口市场结构及中国菠萝贸易情况,并据此分析中国菠萝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19年河北省进口棉花的质量检验表明,2019年河北省进口棉花在品级、长度、马克隆值方面不合格率较2018年同期有所上升,以美棉品级不符合率最高,巴西棉整体质量好于上年、南非棉整体质量较差。同时介绍了2019年河北省进口棉花的基本情况及各进口国别的组成以及所占比例,分析了进口棉花中所带的有害生物情况和进口棉花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东省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新特征,主要农产品消费量走势各异,水稻与蔬菜的消费量平稳波动,食用油、肉类、水果和水产品消费总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从消费结构角度看,城乡农产品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稻米、蔬菜城镇人均消费趋稳,农村居民消费开始下降。消费结构的转变导致了广东省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转变,目前广东主要农产品进出口呈逆差状态,大部分小麦等粮食需从外省调入。采用GM(1,1)模型对广东主要农产品消费做出需求预测,发现未来10年的稻谷、蔬菜、食油、肉类、水果和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均呈现平缓增加的趋势,并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优质稻发展及稻米品牌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从明朝以来广东优质稻品种和稻米品牌发展历程。广东的优质稻品种经历了从传统的高秆农家品种到现代矮秆高直链淀粉含量型优质常规品种,再到目前的矮秆低直链淀粉型优质常规品种。广东优质稻米品牌从传统的“增城丝苗米”和“马坝油粘米”,发展到现在的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2个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品牌优质稻米均以粒型细长、无心腹白、晶莹剔透、米饭香软滑为特色,形成现代“广东丝苗米”的典型特征,在优质米市场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最后讨论了广东现代优质丝苗产业存在问题和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4.
热带、南亚热带作物是我国农业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国内生活需求和保障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全国、各省主要热带作物及2012年我国进口最大的2个热带作物的生产、贸易情况,为热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2011年,我国热作面积排前三的是广西、广东和云南;热作总产值排前三的是广东、广西和云南;热作进出口占农产品进出口的比重偏高,特别是进口比重偏高,容易导致我国物资安全,特别是战略物资安全。2012年,国内天然橡胶市场量增价跌;我国积极推动油棕生产技术研发,努力挖掘油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不断下滑,许多胶农放弃橡胶种植,导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下滑,库存量随之减少,但随着天然橡胶需求量的增大和用途的不断拓展,相信整个橡胶产业前景仍然向好。本文概述了广东省火炬农场近几年来天然橡胶的生产状况,指出天然橡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思路,以期通过对火炬农场橡胶产业的分析,为广垦橡胶及整个国内橡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Crop Improvement》2013,27(1-2):279-301
Abstract

Invasive plant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21st century, cause an estimated $35 billion loss per year to the econ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alone. More than 50% of all invasive plant species and 85% of invasive woody plant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originally for ornamental and landscape use. Because many non-native ornamentals are commercially important and widely utilized for various purposes, completely banning their use and prohibiting their import are unpractical solu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urrently used methods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non-native plants are ineffective, expensive, or environmentally problematic. Recent advances i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and plan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ay enable us to create sterile cultivars of these non-native ornamental crops of high commercial value. The use of sterile cultivars should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undesirable spread of some non-native invasive plants into nat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7.
广东山区野生芳香植物资源丰富,初步统计共有111科311属763种(含变种),包含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4种生活型。区系成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芳香植物科的气候带分布类型以热带至亚热带分布(主产热带)和热带至温带分布(主产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分别有29科(占26.1%)和38科(占34.2%),主要集中于木兰科、樟科和芸香科等10个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187属,占60.1%),同时兼有大量的温带成分(99属,占31.8%)。研究发现,本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园林开发前景的特色芳香植物有  相似文献   

18.
以16种广东省特有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在文献资料查阅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观花性状、观叶性状和观株性状3个方面选择了12个评价指标对其观赏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适用于园林园艺花卉的兰科种类。结果表明:在各约束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值中,花径所占的权重最大;根据综合评分结果将16种广东省特有兰科植物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2.8~3.0),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共计3种;Ⅱ级(2.5~2.8),观赏价值中等的种类,共计8种;Ⅲ级(2.5以下),观赏价值低的种类,共计5种。其中,深圳香荚兰、紫金舌唇兰和蕉岭石斛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极高的观赏价值,为优良的野生花卉,建议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其多样化的花朵、叶片和植株形态使其具有开发为极具我国特色的新花卉的潜力。近年来,国产苦苣苔科植物,尤其是报春苣苔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世界苦苣苔科植物新品种登录权威——世界苦苣苔协会(The Gesneriad Society, GS)进行登录的报春苣苔属新品种日渐增多,而该属也有望得以被我国农业农村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但是目前报春苣苔属植物在国内外均无相关的DUS测试指南与标准,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开展。因此,本研究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规则,参考UPOV关于同科不同属的、源自不同国家的测试指南,结合资源现状,研制适用于我国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测试的指南,对其适用对象、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进行详细研讨,为报春苣苔属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提供测试技术的支撑,为极具我国特色的该类植物测试技术规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参考,为将这一类群的新品种培育、园艺化、产业化和新品种保护提供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给观赏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有关文献的分类系统,鉴定了1998-2000年在广东调查的12种凤梨科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即围小丛壳[Glomerrellacingh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辣椒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etBisby]、水塔花星裂盘菌(PhacidiumbillergiaeL.ZengetP.K.Chi)、凤梨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ananassaL.Zeng,Z.D.JiangetP.K.Chi)、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钝头粘盘孢菌(ColletogloeumobtusumSutton)、油球拟茎点霉[Phomopsisdiplodinoides(Sacc.)Punith.]、筒凤梨拟茎点霉(PhomopsisspectabilisV.G.Rao&B.R.D.Yadav)引起的叶斑病,灰霉(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花腐及分别由强雄腐霉(PythiumarrhenomanesDrechsler)、簇囊腐霉(PythiumtorulosumCoker&Patterson)和蕨柱帚霉(Cylindrocladiumpteridis Wolf)引起的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其中,星裂盘菌叶斑病、顶多毛孢叶斑病为凤梨科观赏植物的新病害;钝头粘盘孢菌、油球拟茎点霉为中国真菌新记录种。在温室生产中,以围小丛壳引起的叶炭疽病、筒凤梨拟茎点霉引起的叶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在部分生产单位常引起死苗或死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