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6年生东京野茉莉14个家系试验林的测定材料,开展生长和结实性状差异及遗传参数分析,并采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部分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各家系间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家系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03~0.36,而家系重复力为0.25~0.99,家系受遗传控制影响较大;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44号家系和31号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红松自由授粉子代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选择优良家系。以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林木种子园117个红松自由授粉子代家系为研究对象,对27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以材积性状育种值表现为主进行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家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均受到较强遗传控制,其中树高变异相对较小,胸径变异相对适中,材积变异相对较大,各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对家系各性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11个优良家系。所选优良家系可指导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疏伐并为红松高世代种子园营建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毛红椿优树自由授粉子代生长性状的早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3个省的58个毛红椿家系在安徽南陵进行了造林试验。3年生幼林的生长结果表明,毛红椿的树高、胸径2个性状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2个性状在不同重复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毛红椿幼林期树高和胸径2个性状变异系数分别为21.1%和28.8%,其变异比较丰富,树高、胸径2个性状具有中等以上的广义遗传力。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对象,选择出10号、15号、19号、27号和39号等5个在幼林期表现较为优异的家系。  相似文献   

4.
长白落叶松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龙江省宁安县省林科院所属的江山娇实验林场23年生长白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都存在较大的变异,9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5.5%、8.2%、18.0%;23年生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8.0%、38.9%.家系间变异幅度树高、胸径及材积分别为7.9%~14.2%、12.6%~21.9%、28.0%~45.2%.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显著差异,23年生时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96、0.492、0.608,生长性状受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通过对17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分析,筛选出了226、96、251三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5.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油松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年生46个油松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育种值评分法、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树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家系树高遗传力0.68。通过综合选择,选出优良家系5个,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比对照大13.84%,42.81%和79.97%,遗传增益分别为7.42%,15.29%和36.34%。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柳杉一代种子园5年生家系为研究对象,对子代林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等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家系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平均值分别为11.64 cm,6. 75 m,0. 040 3 m3,2. 07 m,27个参试家系材积生长量均大于对照;生长性状总体变异系数为材积胸径冠幅树高,家系内变异系数大于家系间变异系数;方差分析表明,家系间胸径、树高、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冠幅差异不显著;柳杉半同胞子代林胸径、树高、材积、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为0. 41,0. 16,0. 36,0. 16,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 78,0. 60,0. 76,0. 33;各性状期望遗传增益分别为6. 75%,0. 47%,11. 79%,0. 52%,现实增益分别为16. 47%,2. 92%,32. 76%,3. 27%,27个家系生长表现优异。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子代林生长变异规律,一代种子园管理、杂交育种、优良家系(无性系)评选,及下一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8年生闽楠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调查43个家系(含2个对照)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计算其遗传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表型变异系数,对家系进行初选。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都大于7. 5%,总体上优树子代生长表现较好。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89. 04%、79. 20%和1. 19%,树高和胸径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冠幅受到较弱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3. 66%、12. 5%、0. 74%,树高和胸径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为选育优良家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综合评价,选择了14个生长表现好的家系,平均树高6. 88 m,平均遗传增益14. 64%;平均胸径8. 88 cm,平均遗传增益为47. 83%。  相似文献   

9.
短轮伐期日本落叶松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 15年生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为研究对象 ,研究纸浆材轮伐期内不同年龄阶段生长性状的家系间遗传变异、早 -晚相关关系及主要遗传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确定早期选择年龄及早期选择因子。结果表明 :各年龄胸径、树高不仅在家系水平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变异 ,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 ,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 ,家系和家系内个体选择是日本落叶松改良的主体 ;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力、变异系数在树木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 ,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胸径、树高的早 -晚相关十分紧密 ,且这种相关关系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 ;对胸径和树高进行家系早期选择的最适年龄为 6年生 ,进行家系内个体选择年龄为 8年生 ,胸径作为早期选择指标较树高更能准确地表达成熟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对10年生火炬松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性状测定表明:火炬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火炬松家系的生长形状主要受中等遗传力所控制,参试家系性状在各试验点的变异系数差异明显,材积的变异系数在7.90%~17.13%。通过育种值法最终筛选出5、16、18、6和8号等5个速生家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陇县八渡97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油松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内个体间方差分量也较大,个体变异明显;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为材积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环境相关系数反映了油松生长家系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采用独立淘汰法选择出优良家系17个,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达到5.6%、11.5%和28.2%。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子代测定林的早期遗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自由授粉16个家系进行测定,通过7.5年的观察,大多数家系的树高、直径生长量优于对照。家系间生长、形态性状有显著差异。按树高生长速度与表现迟早及生长稳定性可将家系分为五种生长类型。各家系树高、直径年生长量秩序相关在2年生时就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表明早期进行家系选择的可能性,并与按家系树高平均值进行早期选择相一致。此外,还研究了树高生长和形态等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益值。通过分析得出杉木各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积选择出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14.
以3 a生杉木子代幼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59个半同胞家系及1个对照的幼林树高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家系之间(包括对照)树高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均值最大的是221号家系,27、29、45、71、111、221、238号等7个家系树高与对照(杉木一代种子园混系种子)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家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余家系与对照(杉木一代种子园混系种子)相比差异不显著。综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独立淘汰水平评选等多方面结果分析,初步得出27、29、45、71、111、221、238这7个家系为优良家系,最适宜在该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15.
对4.5 a 生巨桉种源/家系3个试验点共13个种源175个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观测性状在地点、区组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1),胸径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 <0.01),树高、干形、分枝和冠幅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在地点间差异不大,冠幅表型变异系数为45%~60%,江西南康的分枝变异系数高达34%,广东连山的分枝变异系数仅15%,总体上广东连山试验点各性状变异系数略低于江西南康和云南景谷,冠幅遗传变异系数>胸径>树高>干形>分枝,景谷点参试性状遗传力>连山点>南康点;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冠幅、生长性状与部分形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筛选1号(昆士兰州 NW Townsille)、2号(昆士兰州 Copperlode)和12号(四川乐山)为优良种源,2号(昆士兰州 Copperlode)、21号(昆士兰州 Barron Gorge National Park)、40号(昆士兰州 Koombooloomba)、51号(昆士兰州 Tinaroo)、125号(昆士兰州 Bambaroo)、127号(昆士兰州 Bambaroo)、137号(昆士兰州 Bambaroo)和144号(昆士兰州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等家系在两个试验点中同时表现优良,但没有家系同时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对4.5 a生巨桉种源/家系3个试验点共13个种源175个家系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观测性状在地点、区组和家系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胸径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树高、干形、分枝和冠幅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树高和胸径变异系数在地点间差异不大,冠幅表型变异系数为45%~60%,江西南康的分枝变异系数高达34%,广东连山的分枝变异系数仅15%,总体上广东连山试验点各性状变异系数略低于江西南康和云南景谷,冠幅遗传变异系数胸径树高干形分枝,景谷点参试性状遗传力连山点南康点;相关性分析表明:生长性状间、生长性状与冠幅、生长性状与部分形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筛选1号(昆士兰州N W Townsille)、2号(昆士兰州Copperlode)和12号(四川乐山)为优良种源,2号(昆士兰州Copperlode)、21号(昆士兰州Baron Gorge National Park)、40号(昆士兰州Koombooloomba)、51号(昆士兰州Tinaroo)、125号(昆士兰州Bambaroo)、127号(昆士兰州Bambaroo)、137号(昆士兰州Bambaroo)和144号(昆士兰州Tully Gorge National Park)等家系在两个试验点中同时表现优良,但没有家系同时在3个试验点中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7.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洋口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在家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剧烈。从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家系内优良的单株造林 ,增产效果显著 ;杉木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乡土针叶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的南方17个省区,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不同产地的杉木个体在表型性状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项目组对不同育种世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表明,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的生长、结实、形质等表型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当距离阀值为3.5时,63个家系明显地被划分为4大类,当距离阀值为2.5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8个亚类。第1大类包括14个家系,以来自湖北的家系为主;第2大类包括17个家系,以来自湖南和贵州的家系为主;第3大类包括17个家系,以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家系为主;第4大类包括15个家系,以来自福建的家系为主。家系的分类与家系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说明根据表型性状对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进行分类是可行的。家系的分类将为杉木优良材料的选择、育种群体的构建、人工控制授粉以及长期遗传改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根据分类结果,对家系的变异系数进行合并后求平均值,发现不同类和亚类的变异系数值相差较大,不同亚类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6.2%~24.8%。来自湖北咸宁家系的变异系数较大,来自福建三明和建阳家系的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9.
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参数与早期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冠圆满度、材积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与形质性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筛选。[结果]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其中,地径的家系遗传力最大(1.105)。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高于地上生物量,利用家系/家系内选择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为60.75%,入选家系为60个;地上生物量的预期遗传增益为44.22%,入选家系为66个。轮盘数、通直度和树干圆满度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在早期选择中,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对思茅松自由授粉优良家系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4年生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各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早期选择中可以筛选出适合不同培育目标的优良家系,最大限度挖掘其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20.
对广西某林场马占相思实生林选出的32个优良单株的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林进行实测调查,通过对子代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对不同家系间的马占相思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力稳定性、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估算,分析比较马占相思不同家系的生长表现及其性状差异。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结果,就树高而言,最优家系为家系3和家系28,最劣家系为家系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