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培育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先以优质晚粳品种‘金丰’与优质早粳品种‘大华香粳’进行杂交,收获F1种子,并以其为母本,再与含有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及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晚粳品种‘南粳46’为父本进行杂交,从F2世代开始利用与两个目标基因共分离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通过连续多世代的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品质鉴定最终育成了同时含有Stv-bi和Wxmq基因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沪软1212’,并于2018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凭借突出的食味口感,2018年5月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相似文献   

2.
筛选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优质水稻品种12个,在浙江北部长兴县开展了比较试验,了解其品种间的特性差异,为优质稻米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显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参比品种有软香2号、秀水香1号、青香软粳、润香5号、润香3号、长农粳1号和宁香粳11品种,较符合浙北地区不同生产主体在优质米开发上对品种的需求,其中宁香粳11品种在产量、熟期搭配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可作为浙北地区冬种免耕直播油菜的前茬水稻品种开发利用,建议进入下年续试和开展小区域试种示范,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在 2020-2022 年江苏省张家港市连续 3 年开展的水稻新品种综合测试中,由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宁香粳 9 号表现出生育期适中、高产甚至超高产、优质、抗高温胁迫能力强等特点,综合表现优异。根据宁香粳 9号的品种特性,以兼顾高产与优质为目标,以保穗、控粒和增重为路径,提出了配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和规范稻品种管理工作,筛选适合水稻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对近几年审定的优质适口、绿色抗病、特殊专用的水稻新品种进行展示示范。结果表明,川康优2115、泰优808等优质高产杂交籼稻品种,加工型水稻品种旗Ⅰ优128,红米品种T两优186、闽红两优727和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滇屯506、云恢290,常规粳稻品种锦瑞4号表现突出,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适合在上海市种植的香软优质常规水稻,本研究分别以‘青香软粳’和‘宝山香稻’水稻为软米基因和香味基因供体亲本,以目前上海市主栽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34’为回交亲本,结合香味基因和蜡质基因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成功培育出香型软米水稻新品系‘上师大21号’。‘上师大21号’水稻总生育期比‘秀水134’对照短3~4 d。比较分析‘秀水134’和‘上师大21号’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两者差异都不显著(p0.05)。两者主要产量性状比较发现,尽管‘上师大21号’水稻结实率极显著低于‘秀水134’水稻(p0.01),但‘上师大21号’水稻结实率也已高达92.62%,并且两种水稻的单株重差异不显著(p0.05)。稻谷品质指标检测显示,‘上师大21号’两项外观品质和两项食味品质都明显好于‘秀水134’水稻。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四川省市场在售玉米新品种田间表现,筛选适宜四川省平原微丘区种植的玉米品种,搭建良种推广平台,特开展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2021年试验由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农业农村局承担。通过田间表现调查、专家测评、产量测定等方法对94个展示品种和10个示范品种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以成单720为代表的11个玉米新品种性状表现优异,产量突出,较为理想,可作为四川省平原微丘区高产、优质玉米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选育优质、多抗、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是经人工有性杂交,以自选系‘158’为父本、‘吉粳83’为母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400.2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7.0%,一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138.9 kg/hm2,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6.5%。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具有米质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农艺性状好、活秆成熟等优点,于201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中晚熟稻区种植,如吉林省的长春、四平、松原、吉林、辽源等。水稻新品种‘吉农大138’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比不同品种水稻发芽阶段的耐盐性,筛选出耐盐性更强的品种,以0、0.3%、0.5%NaCl处理水稻种子,分析不同程度盐胁迫下9个水稻品种生长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水稻发芽阶段,0.3%和0.5%NaCl处理下显著抑制其出芽和生长,其中‘9311’水稻品种变化最小。与无盐处理相比,仅在0.5%NaCl处理下的芽长和根长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1.9%和11.5%。盐分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抑制程度高低顺序为‘G1’>‘银香38’>‘津原U99’>‘软香粳’>‘金稻919’>‘津原77’>‘津原E28’>‘天隆粳2号’>‘9311’。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在9个水稻品种中‘9311’的耐盐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来从国内外引进的甘蔗新品种进行黑穗病抗性研究,旨在为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自然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台糖88/99’‘、台糖89/1626’表现为高抗(HR),‘赣蔗18号’表现为中抗(MR),‘湖光1号’、‘新台糖22号’等7个品种表现为中感(MS),‘台糖98/0432’、‘云蔗99/601’等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S)。从抗病性及蔗茎产量综合评价,台糖88/99表现最优,可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其次为‘湖光1号’、‘粤糖96/86’,可以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选择适宜的环境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食用羽衣甘蓝新品种‘沪羽甘1号’是利用羽衣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与高代自交系通过常规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F1代杂交种,201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进一步推广和保护该品种,以‘沃特斯’品种为对照,比较研究了‘沪羽甘1号’的特征特性,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沪羽甘1号’亲本的DNA指纹图谱。与对照‘沃特斯’相比,‘沪羽甘1号’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早熟、抗黑腐病的特点。‘沪羽甘1号’蛋白质、VC、纤维素、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分别为20.7%、95.1 (100 mg/kg)、10.8%、76.1%和8.8%。从8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核心引物在‘沪羽甘1号’父本‘HL2250-8’和母本‘CMS-015-319’中分别扩增出10和13条多态性条带,分别选择其中的5和7条谱带构建‘HL2250-8’和‘CMS-015-319’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结果为‘沪羽甘1号’推广和品种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