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高低是衡量玉米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田间出苗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很多。本人参与种子玉米扩繁、种子生产、加工、室内检验、储藏等工作多年,下面就从玉米的生产、加工、储藏等方面探讨一下有关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对策。1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1.1品种特性按照常规来讲,玉米种子成熟后正常情况下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相关性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君 《种子》1998,(2):56-57
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主要指标,发芽率的高低与种子经营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是种子分级标准的重要依据。一般用普通发芽试验,时间长,在短时内又急需了解种子发芽状况,特别是对休眠期长的种子,更是不能正确判断结果,而运用生物化学法(红四唑染色法)可快速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寻求估算发芽率的最有效方法。本次试验以玉米杂交种子为材料,运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玉米种子生活力(x)与发芽率(y)的相关系数(r)求得回归方程(r),探索生活力与发芽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快速测定种子生活力,计算出相应试验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估算种子发芽率提供于快速、准确、方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郁葵 《种子科技》2012,30(8):26-27
玉米种子的净度、水分、发芽率、纯度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四大指标。种子的发芽率检验相对于净度、水分需要的时间长,但是又非常重要。为了确保种子发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中的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规定了种子发芽率的概念,种子发芽率是在规定的条件下长成的正常幼苗数占供检种子数的百分率,规定了玉米种子发芽率时间是7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在种子发芽过程在规定时间内给它最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等充分条件,达到发芽率的最大潜力。本方法研究的目的是找到检测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时间点,缩短玉米种子发芽时间,达到最高发芽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种子》2021,(5)
为探究种子老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不同活力玉米杂交种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的方法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利用室内培养箱及温室环境条件,研究玉米种子活力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变化规律及种子老化对不同活力玉米幼苗生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不同活力玉米种子萌发期各性状差异逐渐加大,活力降低程度不同。活力高的玉米品种不一定能耐老化,老化敏感型玉米种子的出苗率、出苗速率、幼苗生长量及整齐度受抑制程度严重,幼苗含水量低,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6.
施莉莉 《种子科技》2023,(14):12-14+1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种植方式、环境因素和种子处理技术等。文章从温度和种子处理技术2个维度探究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方式,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原因与预防山西省屯留玉米种子专业公司(046100)王新勤无论是制种的种子公司还是调种单位或农民,都非常关心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但因发芽率不高给农民造成损失的事件仍时有发生。1造成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的原因1.1种子成熟度差。有些晚熟...  相似文献   

8.
玉米种子所具有的发芽率能够对种子质量作出直观的反应,这不仅是种子质量检测中的指标之一,而且也决定着种植户的预期收益。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田间出苗,最终影响玉米产量,所以充分了解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的因素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玉米种子不同含水量对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乳熟期的玉米种子在不同含水量下,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含水量对发芽率有很大的影响,种子含水量在25%~50%范围内,随着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发芽率不断提高,当种子水分含量降至26%以下时,各品种发芽率均接近标准水分发芽率值.处于平稳状态。试验表明不同品种和水分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发芽率是玉米种子质量检验的四项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广大用种公司大量调入前非常关心的内容之一。但普通发芽法不但费时,且对于处在休眠期的种子很难得出准确结果。本试验就是以不同产地,年份、品种的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探求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间的相关性,试图找出以种子生活力表示发芽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郑单958玉米种子发芽与出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芽率是决定种子用价的依据,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率直接影响田间出苗率,通过对郑单958玉米种子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的调查与相关回归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发芽率高的种子出苗率一定高。  相似文献   

12.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分级和论价。玉米种子特别是陈玉米种子在做发芽率试验时易产生初生感染,染菌霉变率较高,常导致不正常幼苗及死种子的产生。臭氧是已知可以利用的最强的氧化剂之一,易溶于水,在适当浓度作用下,可以瞬间杀灭病原微生物,且对健康细胞无害。利用臭氧处理种子对种子芽率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有报道。本试验用臭氧处理玉米种子,研究臭氧处理及处理后储藏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为该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仪器供试材料为在本公司恒温库内存放3…  相似文献   

13.
屠礼芬  彭祺  吴雪妮  顾建伟  李春生 《种子》2022,(11):133-137
发芽率是种子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采用高发芽率的种子用于生产,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传统的种子发芽率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力,且存在主观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图像分析方法,在培养箱中构建图像实时采集系统,获取种子图像;并针对培养箱中的暗光环境,设计相应的种子发芽检测算法,分析当前图像中种子的总数和已经发芽的种子数,计算发芽率。以油菜种子发芽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可应用于种子的选育工作,也可用于当前种子质量评价方法的验证工具,有效提高育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子发芽率的高低是衡量玉米种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判定种子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长清区有30余年的制种历史,近年来因制种玉米发芽率低,降低了种子质量等级,达不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不能做种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制种企业和制种基地农民造成了很大损失。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笔者认为造成制种玉米发芽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在收获的玉米种子水分15%以上、外界温度0℃以下时,种子胚内的生长点就会受冻害,导致种子丧失生活力或发芽率降低.因此,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栽培中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种子成熟和脱水干燥,防止种子水分含量过高和遭受低温冻害,影响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李立勇 《种子科技》2023,(12):23-25
为检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帮助农户完成种子前期管理,相关人员应提高对快速检测玉米种子发芽率方法的关注。围绕快速检测玉米种子发芽率,以种子活力测定法及浸种时间阶梯法作为对象开展深入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杨培忠  刘晨光 《种子科技》2003,21(4):208-209
在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因种子含水量超标受冻害而报废的事件年年都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往往偏重于花期的管理,忽视了种子收获后的管理,致使种子受冻,发芽率降低。花期去雄管理是把握种子纯度的关键,而收获后的管理是把握种子发芽率的关键,这是涉及种子质量的两个最根本的指标,缺一不可。发芽率高但纯度低自然不能作种用,纯度高但发芽率低也同样不能作种用。由此可见,种子收获后的管理绝对不能放松,要与花期管理同样重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种子。1割父本与不割父本对种子发芽率的不同影响秋天气温低是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玉米种子虽然…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生产过程中发芽率降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种子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芽率不仅受种子大小、饱满度和完整性、遗传性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还受种子生长发育成熟期环境(成熟度),晾晒、贮运期间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与机械加工损伤等外在因素影响。要从田间生产管理入手,加强收获后的晾晒、贮藏、加工工作;加强宣传,提高制种农户的科技水平;加大对生产公司的监管力度,保证生产出具有高发芽率的玉米种子。  相似文献   

19.
郭静 《种子科技》2011,29(1):36-36
当前,玉米种子的生产加工已经向单粒播种发展,在这种精确到单粒的播种方式下,要求一颗种子就是一株苗,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全方位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下面从玉米种子生产、加工、收贮等方面探讨一下有关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玉米种子生产中如何保证发芽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芽率是玉米种子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户一年生产成败与收益的重要依据.影响发芽率的因素贯穿于从种到收,直至晾晒、加工入库前的整个管理活动中.种子生产企业可以说每年都会遇到个别制种基地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的现象,给生产公司和制种农户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引起同行和有关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