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实行综合防治。尽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要单一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人工防治。如采用温汤浸种可杀死蔬菜种子中虫卵及害虫;科学浇水可减轻根蛆和蚜虫等的危害;铺挂银灰膜可以避蚜;根据害虫的趋性,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蔗区主要甘蔗螟虫种类及甘蔗螟虫在甘蔗生长周期内的田间危害情况。根据国内外对甘蔗螟虫防治的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甘蔗螟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绿色防治技术集成及利用研究进展,指出甘蔗螟虫各单项防治措施效果的优缺点。提出各单项防治措施的研究方向:加大抗螟虫甘蔗品种的选育工作;加大田间试验以验证生物防治的实际防治效果,并挑选出适合大规模田间防治甘蔗螟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剂;筛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杀虫剂;研究基于雌虫的诱杀技术和引诱剂;加强甘蔗螟虫行为及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并将各单项防治技术有机结合,建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甘蔗螟虫防控技术体系等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用利菌杀等生物制剂防治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利菌杀、3;多氧清喷雾防治棉花、西瓜、番茄立枯病防效达80;~95;、20;菌毒克星700倍喷雾防治立枯病防效达70;,而63;蓝盾铜600倍、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喷雾防治的防治效果仅为40;~60;.  相似文献   

4.
1.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防治的病虫害种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如杀虫剂中的胃毒剂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但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则无效;噻嗪酮(扑虱灵)防治白粉虱若虫有特效,但防治蚜虫则无效;辟蚜雾防治桃蚜有特效,但防治瓜蚜效果差;甲霜灵防治各种蔬菜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有效,但防治白粉病却无效。  相似文献   

5.
沈慧 《北京农业》2008,(13):12-13
<正>1实行综合防治尽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要单一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人工防治。如采用温汤浸种可杀死蔬菜种子中虫卵及害虫;科学浇水可减轻根蛆和蚜虫等的危害;铺挂银灰膜可以避蚜;根据害虫的趋性,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连云港市于2010年8月在连云区首次发现美国白蛾。该文总结分析了连云港市10年来对美国白蛾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如灯光诱杀成虫、剪除卵块、剪除网幕、围草诱蛹、人工挖蛹等物理防治技术;利用性信息素诱虫、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药剂防治筛选;林业植物检疫管理。推广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632086.69 hm2,飞防后的下一代平均有虫株率均低于2%。指出了今后选择性开展物理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严格控制化学防治、持续开展营林措施防治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根结线虫病的无公害防治研究新进展。对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田间识别、生物学特性、病情分级标准及最新的无公害综合调控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无病区的保护、栽培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五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总结认为生物防治是蔬菜根结线虫防治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消毒和栽培防治分别是目前治理重病区以及预防无病区和控制轻病区环境友好型的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调控根结线虫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书丽 《现代农业》2010,(11):27-27
<正>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以治病、治虫为辅。在防治过程中提倡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小麦生产达到无公害绿  相似文献   

9.
<正>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病虫防治的宣传、引导、发动和督促,狠抓以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要努力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到位率,为夺取午季丰收,实现高产攻关任务目标打好基础。坚决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硬仗及时将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引导和动员农民及时、适时投入防治;要把需防病虫种类、防治适期、防治指标、用什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羊痘临床防治工作,笔者遴选有关羊痘防治的文献,通过文献研究将羊痘防治方法总结为生物制品防治、西医防治、中医防治3类方法,提出生物制品防治羊痘是最有效、经济、简便的疗法;西医防治时要根据羊群具体发病情况联合用药,注意用药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医防治羊痘具有可行性。在羊痘临床防治工作中,应首选疫苗免疫,这是最有效、经济、简便的疗法,其次可选择中药组方口服、0.1%麝香溶液注射的中兽医疗法。  相似文献   

11.
福州市晋安区从福安市引种的桂花大苗遭受叶螨严重危害 ,采用不同浓度的尼索朗和水胺硫磷混配液、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尼索朗、克螨锡进行室内外喷雾防治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尼索朗和水胺硫磷混配液、三氯杀螨醇、氧化乐果效果好 ,可用于冬季防治 ;水胺硫磷单独防治时要加大浓度 ,不宜大面积防治 ;克螨锡不宜用于冬季防治 ;尼索朗不宜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蚜虫及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多年来麦蚜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成果,总结出麦蚜的防治适期为秋季拌种、春季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掌握其防治理论,可以准确有效地控制麦蚜及黄矮病为害。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蔬菜用药抓七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慧 《北京农业》2008,(5):12-13
1实行综合防治尽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要单一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人工防治。如采用温汤浸种可杀死蔬菜种子中虫卵及害虫:科学浇水可减轻根蛆和蚜虫等的危害;铺挂银灰膜可以避蚜;根据害虫的趋性,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南方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六、病虫害防治1.防治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栽培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科学进行化学防治。2.防治措施一是开展植物检疫: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植物检疫制度执行,禁止调  相似文献   

15.
绿色植保技术在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秉承"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烟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构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物理防治为辅助、以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核心技术包括:黄板诱杀烟蚜、烟粉虱的物理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防治烟草害虫的物理防治技术;性信息素诱杀斜纹夜蛾、烟青虫、棉铃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生物防治技术;生物制剂防治烟草病虫害的应用技术。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把病害虫的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2012年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较2011年减少15.4%,保护了烟田生态环境,提升了烟田自然因子的控害能力,实现了示范区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达百余种,其中常见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六大战役":"地道战"、"持久战"、"游击战"、"阻击战"、"突击战"、"细菌战".其防治对策为"十个结合":一是基质处理与种子处理相结合;二是苗期防治与大田防治相结合;三是穴盘消毒与大棚消毒相结合;四是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五是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六是地下防治与地上防治相结合;七是喷施农药与撒施农药相给合;八是农药灌根与农药喷洒相结合;九是薰蒸杀虫与人工捉虫相结合;十是轮作共荣与间作互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存在问题1.重治不重防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全方位系统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治病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是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淡薄,认为发病前  相似文献   

18.
介绍组合用药方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合理、优秀,其组合用药中福戈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优秀;顶峰防治稻飞虱效果优秀;爱苗防治纹枯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正>地下害虫主要为害蔬菜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给蔬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常见为害蔬菜的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其发生为害具有潜伏危害、寄主范围广、生活周期长、与土壤关系密切、迁移性弱、为害时间长、防治困难等特点。因此,蔬菜地下害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相结合,防治幼虫与防治成虫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菜农防治病虫害大多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而且农药使用剂量越来越高,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大。笔者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无公害的蔬菜生产提供参考。一、农业防治措施1、品种选择对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病害发生较严重的蔬菜种类,必须选用抗病品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