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蜂群损失情况调查 德国有8.5万名养蜂者,蜜蜂存养量90万群蜂.自2004年以来,德国蜜蜂研究所对蜂群消失情况进行监测,研究人员对120位养蜂者饲养的1200群蜂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每年至少3次的回访.蜂群健康等各方面记录,包括蜂群发展、蜂病感染(蜂螨、孢子虫、病毒)、蜂粮样品中杀虫剂残留等.目前调查结果显示:从7200群蜜蜂的越冬情况看,近4年,冬季(10月至来年3月)蜂群损失在8%~16%.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蜂群消失现象 据统计,意大利有1,157,133群蜜蜂和75,000位养蜂者.意大利养蜂协会报告显示,2007~2008年冬季记录的蜂群消失数量比例:北部地区占30%~40%,南部中心地区占10%~30%.  相似文献   

3.
自两年前,养蜂业遭遇了蜜蜂的严重损失,称为蜂群衰竭失调或蜂群衰竭症.美国蜜蜂杂志上提出蜜蜂消失的许多原因,包括美洲或欧洲幼虫病、基因修饰作物、农药、蜂巢小甲虫、气管螨、瓦螨及蜜蜂受到的压力等等.在荷兰的Terschelling岛,2006年秋季首次出现蜂群衰竭症.荷兰的蜂群衰竭症与美国的蜂群衰竭症是否相同还不清楚,因问题的背景不同,没有美国养蜂者提出的可能存在原因,共同之处是瓦螨及其携带的病毒.  相似文献   

4.
箱外观察可以快速掌握蜂群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有问题蜂群,减少对正常蜂群经常开箱检查的干扰,节省大量无效劳动。养蜂者应该养成每天观察蜂群的习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通过箱外蜜蜂的行为判断蜂群内部情况,做一个能看懂蜜蜂行为的养蜂者。现将我在箱外观察实践中的一些认识介绍给初学养蜂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焦震 《中国蜂业》2009,(9):53-53
波兰大约有100万群蜜蜂和4万名养蜂者。波兰华沙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问卷形式对426位养蜂者26710群蜂的调查显示,波兰2007~2008年冬季蜂群消失率是15.3%,显著高于2006~2007年的9.9%。最多时22.9%的养蜂者损失蜂群数超过30%,蜂群损失为21—50群。在可提供足够统计分析数据的7个省份中,蜂群消失率最多的是西滨海省(30%)和大波兰省(25%)。  相似文献   

6.
塔兰诺夫的《蜂群生物学》,在养蜂专著中,确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书中以大量的实验数据,阐明了蜜蜂生活特性,揭示了蜂群内部的奥秘。为后人制定养蜂方法和措施提供了理论根据。一个养蜂者,若不读这本书,将成为一生中的遗憾。在养蜂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巨大的改进和发明总是伴随着蜜蜂生物学方面的相应发现而诞生的。要想有所创新,您不可不读《蜂群生物学》。我们养蜂者,都想把蜂养好。那么就必须在蜂巢里为之创造稳定的、对成年蜂和生长中的蜂儿最适宜的生活条件。这些条件,正是《蜂群生物学》中所论述的。有时蜜蜂从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  相似文献   

7.
入秋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越冬前准备,特别是转地蜂场,从9月份开始,陆续回乡,准备越冬.从近些年养蜂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每年的9~11月份是蜜蜂农药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外界蜜源减少,转地蜂群经长时间运输,蜂群内蜂粮储备减少,蜜蜂外出采蜜积极性高,当外界使用农药时,容易引起蜜蜂中毒,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另外,由于转地蜂群的群势要比定地饲养的群势强,在外界蜜源缺乏,而蜂群采蜜积极性仍然较高的晴好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盗蜂现象,影响蜂群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造成蜜蜂大量死亡,一些养蜂者为了泄私愤,故意在蜂蜜中添加农药引诱作盗蜂群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蜂业》2020,(1):48-49
<正>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是养蜂生产统计常用指标,它们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蜂规模和养蜂生产情况。在编制养蜂业发展规划时,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经常被作为主要指标来陈述发展目标。通过蜂蜜产量和蜂群数量计算的年群均产蜜量是反映养蜂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蜂和意蜂是广西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在放蜂方式、生产投入和产出效益等方面有较大差别,非活框饲养中蜂与意蜂比差别更大。在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的统计上,由于国家统计和农业部门统计均没有按蜜蜂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养蜂学会为支持西藏自治区发展养蜂,于2006年4月30日委托笔者代购进藏意大利蜂群.为此,笔者先后到浙江衢州和陕西宝鸡市寻找适合蜂群,最终在5月下旬购妥了进藏的1 000箱蜜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农村比较普遍地施用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使蜜蜂深受其害,大量中毒死亡,给养蜂者在经济上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这是当前养蜂生产上急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蜜蜂遭农药中毒后,常有下列症状: 1.蜜蜂突然大量死亡,蜂群越强,死蜂越多。不少采集蜂死于蜂场附近和蜂箱周围。有的死蜂后足还带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前国内外养蜂专家对野生蜂群进行观察,发现一些蜜蜂生活规律,写入蜂书来指导养蜂生产。然而人工饲养的蜂群经常受到人为干扰,就产生应激反应出现一些异常规律,这些异常规律都影响了繁蜂速度与产量!黑龙江虎林市蜂农杨多福,1961年辞去中学数学教师职务返乡当了集体蜂场养蜂员,按蜂书上的指导养蜂,15年的产量都比文盲养蜂者低得多,因此决心探索新的养蜂方法,开始用唯  相似文献   

12.
蜜蜂转场是一种提高蜂产品产量,进而提高养蜂业经济效益的流动式养蜂手段。养蜂者可根据不同地方季节变化对蜜蜂进行转场工作,达到充分利用蜜粉源的目的。但是,蜜蜂转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转场前的选地、检疫;转场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耗损、蜂群的损伤;转场后的饲喂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正>蜜蜂是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昆虫,它们不仅能够产生蜂产品等经济价值,还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蜜源植物资源多样性和栖息地的减少、种间竞争、病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导致蜜蜂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群和养蜂者数量居全球首位。当蜂群面临疾病等问题时,如果只是依赖杀螨剂、抗生素等药物,不仅不利于蜂产品质量,也不利于我国蜂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反思我们的养蜂操作,改进养蜂管理技术,充分利用蜜蜂自身的免疫力,提高蜂群抵抗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9,(8):63-64
<正>养蜂者曾惊讶的发现:一个强壮蜂群的蜜蜂数量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这时他们只能沮丧的挠挠头,对此匪夷所思,蜜蜂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蜜蜂的盗窃行为导致蜂群内蜜蜂数量减少?但当我们意识到盗蜂袭击蜂群时再去弥补就已经太晚了。虽然认识到蜜蜂会攻击甚至杀死自己的种族以求得生存,但这毕竟是件令人伤心的事,而了解导致盗窃行为的基  相似文献   

15.
足够优质的群内贮蜜是蜜蜂抗御严寒,维持生命、安全越冬的基本保证。正如许多有经验的养蜂者所言。越冬失败全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冻死的而是饿死的,只要群内有糖,过冷时蜜蜂就会大量耗糖产热,调节巢温,维系生命。尤其是天气稍转暖,蜜蜂活动量增大,耗蜜量亦增大的越冬后期是决定蜂群生死存亡的关键期,如果养蜂者管理稍有懈怠,滞后,蜂群缺蜜受饿甚至死亡已上升为蜂群管理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0月是北美发现大蜂螨的第二十年.大蜂螨的出现给养蜂管理带来很大改变,蜜蜂也从野生到驯化更近了一步,更需要养蜂者精心管理.为了解大蜂螨的分布情况,农业委员会和蜜蜂技术委员会在蜂群和养蜂设备转移方面实施一个两周延期偿付措施.由佛罗里达的蜜蜂检查人员和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查服务部人员组成的紧急小组在搜寻各州感染大蜂螨的蜂群.  相似文献   

17.
养蜂业面临的两个严重的问题是:非洲化蜜蜂向美国的迁飞和大蜂螨的蔓延。要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养蜂者就必须利用其蜂群中蜜蜂的遗传性,而控制蜂群遗传性最强有力的工具是移虫针。有利于某种特殊养蜂措施的或适应于某一特定地区的蜂群特性,可通过从具有这种所需特性的蜂群中移虫养王来增进。通过移虫培育其自用的蜂王,养蜂者可培育出适合其蜂场周围条件和养蜂实  相似文献   

18.
张大利 《蜜蜂杂志》2020,40(5):31-33
蜜蜂越冬是蜜蜂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蜂群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蜂的成败。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蜜蜂的生活环境逐渐恶化,暖冬、高温、阴雨等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也打乱了蜜蜂原有的生活规律,加之蜜蜂饲养量逐年增加,蜂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蜂群越冬死亡率也显著增加。据加拿大养蜂者协会对2018-2019年蜜蜂越冬损失调查,蜜蜂越冬损失率达25.7%,各省损失率19.8%~54.1%。美国蜜蜂越冬损失率为37.7%,全年蜂群损失率40.7%。  相似文献   

19.
金前元 《蜜蜂杂志》2009,29(8):15-15
蜜蜂产业的发展,除不可控因素外,蜜粉源条件和养蜂技术包括蜂群本身,决定着蜂产品产量.养蜂者在主观上又决定着蜂产品的质量,也就决定了养蜂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外媒     
<正>2017~2018年蜜蜂越冬损失COLOSS对36个国家25,363名养蜂者的调查发现,2017~2018年蜜蜂的越冬损失率平均为16%,544,879群蜂中的89,124群由于多种原因而消失。英国、北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蜂群损失率超过25%,而白俄罗斯、以色列和塞尔维亚的蜂群损失率低于10%。各国内部蜂群损失率也有显著差异。2017~2018年蜜蜂的越冬损失率低于2016~2017年的21%,但高于2015~2016年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