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明确花针期灌水后不同品种花生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以不同花生品种为材料, 在花针期灌水后对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花针期灌水处理对不同花生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同, 灌水处理下 ‘花育 25号’ 的主茎高、 侧枝长与其对照间差异不明显,但产量上差异明显; 即 ‘花育 25号’ 各性状和产量对灌水处理的适应性较好,‘花育 20号’ 表现较差。各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的生长发育状况可用 Logistic方程很好的拟合, 花针期灌水可使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Tm)均提前, 主茎高Tm提前 2~5天, 侧枝长Tm提前 3~7天; 花针期灌水使 ‘花育22号’ 和 ‘花育 25号’ 两品种主茎高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提高 21.29%、 5.67%, 侧枝长最大生长速率分别升高 3.61%和 5.42%, 却使 ‘花育 20号’ 主茎高和侧枝生长的最大生长速率(Vm)分别降低 15.48%和21.81%。花针期灌水处理下各品种基部茎长和茎粗均于开花后 20天的结荚期达峰值,‘花育 25号’ 、‘花育 20号’ 和 ‘花育 22号’ 三品种基部茎长较对照分别提高 0.30 cm、 0.57 cm和 0.46 cm, 其基部茎粗分别提高 18.33%、 11.11%、 10.34%。花针期灌水使各品种灌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花育 22号’ 和 ‘花育 25号’ 灌水生产效率分别为 25.26 kg/mm和 22.6 kg/mm。无论是田间自然条件下还是花针期灌水处理, 均以 ‘花育 25 号’ 产量最高, 分别达 4794.3 kg/hm2和 5030.25 kg/hm2,‘花育 25 号’ 抗性和广适性能力均较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以近几年在山东地区推广面积较大的花生品种为材料(潍花8号、鲁花14号、花育20号、花育22号、花育25号、花育31号、花育33号、花育36号和花育39号),分析了不同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潍花8号、鲁花14号和花育25号花生品种产量较高,除小粒品种花育39号外,花育33号的产量最低;各品种的荚果主要集中在第一侧枝和第二侧枝;各品种抗病效果均较好;产量与百仁重呈显著性相关,与百果重、株高、茎粗、第一侧枝荚果数和第三侧枝荚果数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综上所述,潍花8号、鲁花14号和花育25号3个品种产量水平较高,抗病性较好,适应性强,适宜在淄博地区种植。此外,小粒花生花育39号各项指标也较好,亦适合在本地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种植结构,扩大花生种植面积,本研究以22个育成的花生品种(系)为材料,测定了全生育期9个性状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进行耐盐碱鉴定及耐盐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降低花生成苗率,明显抑制花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不同品种(系)间在9个鉴定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相对单株产量和相对小区产量均与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主茎高、相对侧枝长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小区产量与相对成苗率、相对地下部干重、相对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全部材料可划分为4个耐盐碱级别,其中高度耐盐碱7份(Ⅰ级)、较耐盐碱11份(Ⅱ级)、盐碱胁迫敏感3份(Ⅲ级)、高度敏感1份(Ⅳ级)。筛选出花育9307、花育9312、花育9313、6P03、花育9305及花育6303等适于盐碱地种植的高产品种(系)。本研究表明,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主茎高、相对成苗率、相对单株产量、相对侧枝长、相对地下部干重可作为简单、直观的花生耐盐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花生引进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3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种植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粒花生高出2.1%;大粒花生品种河北2号的蛋白质含量(30.7%)最高,中粒花生品种山花8号蛋白质含量(33.4%)最高;大粒花生花育25号和农大060的脂肪含量(49.2%)最高,中粒花生中花育20的脂肪含量(49.6%)最高;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中粒花生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高于大粒花生,但大粒花生的油酸/亚油酸比值高于中粒花生.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和河北2号,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花育26和花育20号,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正>花生连作,其产量会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年下降,许多地方难以做到不连作,因此克服连作障碍非常重要。一、连作的危害花生连作障碍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加重。花生连作,青枯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会逐年加重;蚜虫、红蜘蛛等地上部虫害由于基数的不断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花生连作后,很多重要的营养元素缺乏,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花生连作1年,产量下降15%~20%;连作2年,产量下降20%~30%;  相似文献   

6.
选用15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于2009至2010年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品种,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产量最高(3697.5kg/hm2),产量在36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8个。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冀花4号)的产量最高,为3421.5kg/hm2。大粒花生品种中的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河北2号和中粒花生中的河北1号(冀花4号)、花育26、花育20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优质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选用优质、抗病、高产品种 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使用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豫东地区小果花生品种宜采用豫花14号,大果花生品种宜采用豫花15号、豫花9327、花育16等品种。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南部花生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模型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在不同统计模型下花生品种多性状的表现规律,以山西省南部花生主产区6个试点中的7个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Eberhart-Russell、AMMI、DTOPSIS和PCA等4种模型分析方法,综合对比、评价不同花生品种及统计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模型因统计方法的不同结果存在差异,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中品种晋花8号、花育911和临花9号遗传稳定性更好,而AMMI双标图及参数Di显示花育911和张户坡试点分别在产量变异中有更好的品种稳定性和试点分辨力,DTOPSIS和PCA分析分别以临花9号、花育911和临花9号、晋花8号为综合多性状最优品种。结合品种田间产量表现,AMMI分析能更科学地反映加性遗传模型中的GEI交互效应,而DTOPSIS分析在多品种多性状比较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选用15个花生品种,分别为花小宝16、花育46、辽芳花2号、农大5号、濮花36、花育67、锦W22、白沙1016、辽花5号、锦W 20、农大4号、辽芳花1号、彰武四粒红、昌花3号和锦W28,其中白沙1016为对照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花生品种与对照品种白沙1016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生育期、抗病性、出仁率等方面综合分析,推荐选用花育67、辽花5号、花育46、锦W28、濮花36、花小宝16、锦W 22、农大4号(黑花生)、农大5号(白花生)、昌花3号等10个花生新品种在铁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胶东地区花生新品种增产潜力,客观评价其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花生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花育 910、潍花 23 号、花育 951、鲁花 19 等 11 个花生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田间抗性、经济性状、产量表现等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潍花 29 号、潍花 25 号、花育 917、花育 961 高油酸花生品种较对照鲁花 19 增产 40% 以上,生育期适宜,农艺性状较好,抗涝、抗病能力较强,产量较高,适宜在烟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处理对花生产量、品质及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及其配施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肥料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叶面积系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延缓花生衰老,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和荚果产量。特别是有机肥可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无机肥可降低棕榈酸含量,提高亚油酸含量;施肥对硬脂酸、油酸、蛋白质及氨基酸等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延缓植株衰老、提高荚果产量和脂肪含量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其中任何一种肥料。  相似文献   

12.
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以及不同农艺措施对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1)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贯穿了整个生育期,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加重,因此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措施的使用宜早不宜迟。(2)连作明显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病率,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3)不同品种对连作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普通型大花生适应性较好,珍珠豆型小花生适应性较差,中间性品种居中。(4)连作条件下在供试的4个单项强化农艺措施中,有机肥效果最好,较常规技术增产13.3%,随后依次为:加强叶部病害防治、使用生物菌剂和深耕,分别比常规技术增产7.8%、6.7%和4.8%。由上述4种单项措施组成的综合技术较常规技术增产24.3%,产量超过了轮作条件下使用常规技术的产量水平,证明综合技术对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效果显著。但该产量低于轮作条件下使用该技术的产量,说明综合技术仍有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花生连作障碍与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花生主产区的连作面积较大,连作障碍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化感作用研究已成为揭示连作障碍机制的热点。本研究系统综述了连作对花生生育、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生理特性和病害的影响;介绍了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与根系分泌物的概念,以及根系分泌物对花生生育的影响;总结了缓解花生连作障碍的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土壤灭菌、添加有益微生物或营养元素以及采用综合措施等。并对花生连作障碍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指导中国花生生产,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符合北方地区生产需要的品质优、商品性好、产量较高的花生新品种,本研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2017年国家北方片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中小粒组的13个参试品种品质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隶属函数值超过对照'花育20号'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郑农花23号'、'宇花16号'、'冀农G94','冀5059',这...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对钙肥响应的差异及机制,在酸化土壤上,以不施钙为对照,研究钙肥(CaO 450kg/hm2)对6个花生品种(系)钙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钙肥可促进花生针壳和籽仁对钙素的吸收,籽仁尤为明显,而对营养器官(根、茎和叶)的影响较小。山花8号对钙肥较敏感,各器官钙含量及积累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而花育32各器官增幅较小或没有增加,对钙肥反应较为迟钝;钙肥可促进籽仁发育,6个品种(系)籽仁干重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但对营养器官和针壳干重影响较小,因此提高了收获指数。施钙可提高荚果产量,其中山花8号荚果产量增幅最大,为49.09%,花育32增幅最小,仅为4.11%;荚果产量与针壳和籽仁钙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器官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不同花生品种(系)对钙肥的响应差异较大,生产上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系)对钙肥的敏感程度适量施用钙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花生不同品种生育早期耐涝性差异及与大田耐涝性的关系,对8个品种的种子进行室内180 h浅、深水处理,对幼苗进行10 d淹涝和大田短(10 d)、长期(88 d)湿涝,测定发芽能力、幼苗生长发育和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大田湿涝产量(WY10、WY88)和产量耐性系数(WTC10、WTC88)。结果表明,(1)花生对淹涝较敏感,其耐涝性因淹涝时期、程度(水深)和品种而异。浅涝时种子先露尖而后发芽;深涝时只露尖而不能形成幼芽。不同品种发芽期耐涝性差异较大。幼苗的根部受害程度远甚于地上部,根色、根重是不同品种耐性差异的主要表征指标。(2)花生幼苗根系ADH活性受淹涝即厌氧诱导的效应极为明显,其中淹涝3~10 d的ADH活性与耐涝性负相关,尤其是淹涝10 d后ADH活性高的品种,植株发育不良。(3)与大田所有产量耐涝性指标的相关性,ADH活性、根色均为负相关,单株根重、单株地上部重、单株总重则为正相关,尤其是根重与WY10 2年均呈显著正相关。(4)耐涝性鉴定时间,在发芽期浅、深水中分别以180、120 h为宜,幼苗期以3~10 d为宜。因此,花生生育早期耐涝性室内鉴定对大田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连作对花生光合特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田和池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显著降低花生单叶光合速率(Pn)、群体光合强度(CAP)和叶面积系数(LAI),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更甚;LAI与CAP和作物生长速率(CGR)呈极显著正相关,Chl含量与Pn相关密切。LAI的降低是导致连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少、荚果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不同品种类型对连作障碍的敏感性不同,鲁花12最敏感,而8130耐性最好。连作花生叶片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且其变化随连作年限延长而加大;CGR与叶片中POD和SOD相关密切。植株中POD、SOD等叶片保护酶活性降低是导致花生生育不良和后期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花生品种生产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对7个花生品种在4个试点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花生品种的生产力及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试点其农艺和经济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单株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和单株饱果数较易受环境影响,而出仁率较为稳定性。泰花5号产量潜力较高,适合本区域种植。泰花2号适合在南京、如皋、盱眙等地区种植。花育23号也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且产量稳定性较好,适合南京、如皋、泗洪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