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白掌组培苗在新型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下的生长状况,以亮叶白掌为试验植物材料,采用以性能稳定的超高亮度红光LED(主波长640 nm)和超高亮蓝光LED(主波长464 nm)为光源材料,探讨了新型光源LED对白掌试管苗移栽后生长的影响,研究适合白掌组培苗移栽后生长的光质条件。结果表明:株高最大值出现在50%R+50%B处理下。在叶长和叶幅方面,光质比为80%R+20%B时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在根数和根系活力方面,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根长方面,50%R+5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鲜重和干重方面,白掌组培苗在80%R+20%B处理下都达到最大值。在叶绿素含量方面,只有在50%R+50%B处理下高于对照处理,其他的处理也都低于对照处理。综上分析,80%R+20%B处理的白掌组培苗移栽后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58±20) nm]、蓝光[(460±20) nm]、远红光[(730±20) nm]和绿光[(530±20) 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随着LEDs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LEDs光照系统将会替代荧光灯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对枸杞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宁杞1号’分化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宁夏枸杞分化、生根、移栽后的生长情况的影响研究,以此缩短植物组培生长周期,提高组培苗生长质量,为不同光质对其他科属植物的快速繁殖开辟新的捷径,也为光质对植物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蓝比为7︰9的光质对枸杞分化、生根影响最大,分化时间早且分化率高达到96.8%,生根时间短且根数多且壮,生根率达到95.6%。经4天炼苗后移栽到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为2︰1︰1的穴盘内。25天观察发现红蓝7︰1+白光的枸杞苗生长长势最好,整齐且高而壮;红蓝7︰9次之;红光下根长差达到最大值,说明长波光有利于植物伸长生长;蓝光下枸杞的生长变化不大,说明短波光对枸杞生长影响较小;综合分化生根及移栽结果,得出红蓝比为7︰1+白光的组合光质为宁夏枸杞生长的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4.
以奇楠沉香(Aquilaria crassna Pierre.)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源的不同光质(100%红光,100%蓝光, 100%黄光, 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及普通荧光灯(对照)对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效率及光保护生理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下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高,75%红光+25%蓝光处理下增殖母芽的株高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下增殖新芽长得最快,25%红光+75%蓝光最有利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普通荧光灯处理下组培苗的丙二醛含量最高且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最高,25%红光+75%蓝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黄光处理的组培苗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不同光质处理下组培苗的各生长和生理指标都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而言,红蓝混合光(75%红光+25%蓝光, 25%红光+75%蓝光)有利于奇楠沉香组培苗的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5.
培养基渗透压对延缓生长的苹果组培苗生理代谢指标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富士、乔纳金苹果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渗透压处理下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以及恢复生长后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筛选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种质保存的适宜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延缓生长保存期间,随培养基中蔗糖、琼脂浓度提高,添加甘露醇,试管苗SOD、POD活性逐渐升高,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依品种不同分别在蔗糖浓度达到50~60g/L、琼脂浓度达到10~14g/L、甘露醇浓度达到30~40g/L时达显著差异水平。恢复生长当代试管苗的SOD活性、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处理间表现相同。研究认为添加50~60g/L的蔗糖适宜苹果试管苗延缓生长法种质保存。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质对红花山楂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花山楂分化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红花山楂分化、生根、移栽后的生长情况的影响,以此缩短植物组培生长周期,提高组培苗生长质量,为不同光质对其他科属植物的快速繁殖打开思路,也为光质对植物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红蓝比为7:9的光质对红花山楂分化、生根影响最大,分化时间早且分化率高达到89.7%,生根时间短且根数多且壮,生根率达到44.7%。经4天炼苗后移栽到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2:1:1的穴盘内。25天观察发现红蓝7:9的红花山楂苗生长长势最好,整齐且高而壮;红蓝7:1+白光次之;红光下根长差达到最大值,说明长波光有利于植物伸长生长;蓝光下红花山楂的生长变化不大,说明短波光对红花山楂生长影响较小;综合分化、生根及移栽数据结果,得出红蓝比为7:9的光质为红花山楂生长的最适宜光质。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保存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乔纳金、金矮生、嘎拉组培苗为试材,在继代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比久、矮壮素、多效唑及脱落酸,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和生长抑制剂对苹果组培苗延缓生长种质保存的效应。结果表明:比久、矮壮素均有明显抑制苹果组培苗生长的作用,且茎尖存活率高,试管苗生长状况较好,转入常规继代培养基当代即可恢复生长,可用于苹果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比久适宜的浓度为80mg/L,矮壮素为75mg/L左右;多效唑处理虽能明显抑制苹果试管苗生长,但易使有些品种试管苗玻璃化,可选择性应用;脱落酸作用过于剧烈,绝大部分处理苗死亡,不宜在苹果种质保存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种子》2021,(4)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参薯在3种高渗物质(蔗糖、甘露醇、山梨醇)处理下的存活率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培养150 d时,10 g·L~(-1)蔗糖处理的植株平均高度为(3.55±0.17)cm,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处理;30 g·L~(-1)和40 g·L~(-1)甘露醇浓度处理的植株平均高度分别为(3.88±0.19)cm、(2.13±0.19)cm,显著低于对照,综合植株高度、存活率及生长状态,30 g·L~(-1)处理的试管苗明显优于40 g·L~(-1)处理的试管苗;0~40 g·L~(-1)范围内随着山梨醇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相比株高和存活率均无明显差异。10 g·L~(-1)蔗糖处理和30 g·L~(-1)甘露醇处理均可在150 d内有效抑制参薯组培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桑树幼苗对红蓝组合光的响应机制,以LEDs为光源,以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红光(0B)、蓝光(100%B)和红蓝组合光(15%B、20%B、30%B、50%B) 6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比红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光合活性、叶绿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可促进桑树幼苗的茎伸长和叶片展开,但引起桑树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碳代谢能力降低;而补充蓝光虽然抑制桑树幼苗茎伸长和叶片展开,却逆转或削弱了这些红光的负面效应,促进叶片比叶质量、Pn、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和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升高,叶片Rubisco活性增强。相比于白光、红蓝组合光和蓝光处理,红光下桑树叶片Pn降低可能主要是由于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和活性降低造成的。总体来看,红蓝组合光下植株的生长状况、生理特征与白光处理相似。由此可知,一定比例的红蓝组合光(15%B和20%B)可减弱单质红光、蓝光对桑树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在红光基础上补充蓝光对保持桑树幼苗叶片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驱动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不同LED光源下培养的马铃薯组培苗在形态特征上差异明显,为探索这种差异是否会对其移栽后产生进一步影响,试验研究了100%红光(R)、100%蓝光(B)、100%绿光(G)、75%红光+25%蓝光(RB)、45%红光+35%蓝光+20%绿光(RBG)和100%白光(CK)6种光谱下培养4周的马铃薯组培苗温室移栽后植株的生长和结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B处理的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缓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结薯前期SPAD值及结薯期各器官生物量均始终高于CK和其他处理,且该处理下最大薯的干鲜重和有效微型薯占比分别较CK提高45.66%、45.09%和10.93%。R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结薯期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CK,单株结薯数目提高29.60%,但有效微型薯占比较CK降低63.97%。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生长和结薯指标均表现最差。组合光谱RB和RBG处理的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指标和微型薯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因此,单色红、蓝、绿光谱处理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影响会持续至其移栽后植株幼苗生长,甚至结薯期,组合光谱RB和RBG则不会。在马铃薯组培苗生产上,单色蓝光和单色红光作为照明光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组合光谱RB和RBG可作为白色光源的替代光源。  相似文献   

11.
LED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研究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影响,[方法]以定蓝1号菘蓝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LED光照处理,分别为:荧光灯(CK),100R,100B,80R/20B,70R/30B,50R/50B,比较不同光质对菘蓝愈伤组织诱导、再生及生根情况,同时测定再生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结果]结果表明:红蓝混合光处理较单一红蓝光有明显优势,70R/30B处理下,菘蓝愈伤组织愈伤生长状态最好,表现为颜色绿,质地致密,分化率最高为68.75%,再生植株生根率最高为92.86%,生根状态表现为生根早,根粗壮,根长等特征,均显著高于对照。70R /30B 处理下,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结论]综上,红蓝混合光处理有利于菘蓝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再生植株的形态建成,叶绿素合成、可溶性糖积累,其中以70R/30B为最适光源。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烤烟立体育苗生长的人工光源,在全黑实验室条件下对4种人工光源进行了光照环境指标的测试,分析比较了距灯管距离为20、30、40 cm时光照的强度和均匀性;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下烤烟幼苗栽培试验区,对成苗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人工光源平均光照强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红蓝LED>全光谱荧光灯>暖白LED>三基色荧光灯;(2)距灯管距离30 cm的光照分布均匀性最好,其次为20、40 cm。(3)栽培试验区采用红蓝LED灯补光,光照强度设置为150 μmol/(m2·s)时,成苗品质最好。研究结果为烤烟立体育苗人工补光配置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湖南冬季烤烟漂浮育苗补光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根系和叶片生长及主要碳氮代谢产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蓝光与红光1:3、1:1、3:1比例组合的 LED灯,并且与日光灯组合成不同照光强度光源对烟苗进行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和照光强度对烟苗的出叶时间影响不大;照光强度达到7200 lx以上且红光︰蓝光比为3:1时,烟苗生长最好。红光︰蓝光为3:1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生长,而红光︰蓝光为1:3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组合光源光照下蓝光强度占总照光强度的5%~15%时,对烟苗的茎的作用尤为明显。随着照光强度增加,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3:1处理的烟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1:3处理烟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光质及光照强度对烟苗叶绿素合成、碳氮代谢具有十分灵敏的调节作用。合理光照可促进烤烟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补光对烟苗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湖南冬季大棚育苗低温寡照的障碍,研究光照强度对烟苗生长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水温恒定条件下分别采用LED蓝:红=1:1的配比组合灯补光(补光强度分别为3000、4500、6000 lx),结果表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烟苗的出叶天数减少,而叶片生长速率加快,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补光强度达到6000 lx,烟苗茎粗,茎高、干鲜重和干鲜比大,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多;质体色素和根系活力受光照强度影响较大,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根系活力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升高,而叶绿素a/b比值减少,表明补光有利于培育烟草壮苗,可以提高成苗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光温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根区温度与LED补光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根区加温、2种光照强度与2种光质配比3因素裂区试验,另外设置了根区不加温与不补光对照,共10种组合处理。结果表明:根区加温与补光都能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提早番茄上市时期与提高番茄的营养品质,其中补光密度为40 μmol/(m2·s)更能显著提高番茄的生长与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而补光光质红蓝比为3:2时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但光质红蓝比为1:1时,更有利于提早番茄果实前期转色日期,且能增加番茄果实的糖度。另外,根区加温与光强耦合相比于根区加温与光质耦合效应更能促进番茄生长以及提高番茄的产量。总体表明,根区加温与光密度为40 μmol/(m2·s)及光质为红蓝比3:2的耦合处理更符合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夏季高温时节遮光颜色对北方茶产量品质及茶园微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黑、红、银灰、绿、蓝、黄6种颜色遮阳网覆盖处理与露地CK相比较,分析茶园温湿度、茶树光合作用、茶叶产量品质等参数的变化差异.结果 表明:与露地CK相比,黑色、银灰色、蓝色遮阳网下降温增湿效果最好,红网、蓝网、黄网覆盖对茶树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