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为了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污灌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残留特征,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太原市小店污灌区3个钻孔不同层位土样和16个浅层地下水样中的OC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普遍存在于污灌区土壤和地下水中,土壤中HCHs含量范围为0.25~9.21 ng·g-1, DDTs残留范围为0.14~30.4 ng·g-1;浅层地下水中,HCHs含量范围为0.30~51.23 ng·L-1,DDTs残留范围为1.41~32.78 ng·L-1;污灌对OCPs不同组分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影响不同,相对于DDTs,HCHs更容易向深层土壤中迁移;土壤中p,p′-DDE含量最高,地下水中β-HCH平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滇池流域农田,重点是滇池滨湖区和入滇河流柴河流域,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种植年限大棚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气相色谱(ECD)分析。结果表明,试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检出率为95.9%,OCPS的残留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nd~63.4μg·kg-1、6.3μg·kg-1,以p,p′-DDE为主要残留物,98.3%的样点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50μg·kg-1)。与国内同类报道相比,滇池周边土壤中OCPS的残留较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有机氯残留量排序为:设施栽培>水稻田>露天菜地>荒草地>坡耕地;不同大棚种植年限土壤中,棚龄长于15a的OCPS残留量要明显高于棚龄短于15a的,而棚龄短于15a的,土壤中OCPS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污灌区土壤理化参数与有机氯农药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GC-ECD分析了北京东南郊污灌区土壤剖而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垂向分布特征,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土壤理化参数与总有机氯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剖面表层总有机氯的含量分别为20.18、30.94、20.19 ng·g-1,检出最高浓度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50μg·kg-1,表层以下0.5~5.5 m内,有机氯含量基本上不超过1 ng·g-1,表明该研究区有机氯主要累积层位为表层土壤,表层以下各层位间检测浓度相差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指标CEC、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两两之间有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6、0.815、0.851;TOC和含水率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垂向迁移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为Y=0.569XTOC-+0.632X含水率.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目的】通过在北京平原区农田采取的131个表层土壤样品的化验分析,研究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残留总量及异构体、代谢物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方法】样品测定结果采用传统统计分析,半方差结构和模型拟合的地统计分析以及结合普通Kriging 和反比距离插值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传统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残留HCH和DDT的异构体、代谢物及总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并全部属于强变异。基于半方差结构和模型拟合的地统计分析, -HCH、 -HCH和HCH总量没有空间变异结构方差,而其它农药含量存在空间变异结构方差、且可分别用指数模型或高斯模型拟合。模型拟合的结果看出α-HCH、DDT总量及其异构体以较大范围的变异为主(变程大于18 km),而 -HCH的变程只是2.73 km。趋势分析表明DDT的异构体、代谢物及总量都存在明显的趋势效应,而HCH及其异构体中只有 -HCH 和 -HCH略有趋势效应。结合普通Kriging和反比距离插值方法,获得了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含量的等值线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规律。【结论】所有土壤样本中的六六六含量和 85%的土壤样本的滴滴涕农药含量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0.05 mg·kg-1),残留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5.
湖州地区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间采集了浙江省湖州地区的18个土壤表层样品,使用GC - ECD方法测定样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的含量.研究范围内六六六和滴滴涕类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100%.OCPs总残留量平均值为9.12 ng/g,其中DDTs占总量的63%,是残留OCPs的主要成分.土壤中总有机碳与OCPs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大体相同,同其他地区比较,残留水平偏低.区域内可能存在新的OCPs外源输入,须引起关注.对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的有机氯污染指标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7月间,对巢湖周边地区农田土壤以网格法进行采样,对其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物的组成特征及其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浓度为0.11~32.24 ng·g-1,均值为3.71ng·g-1。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检出率均高达100%,其残留范围分别为0.24~4.58 ng·g-1和0.36~32.24 ng·g-1,其均值分别为1.39 ng·g-1和7.87 ng·g-1。HCHs的组成以β-HCH为主,具体残留量顺序为β-HCH>α-HCH>δ-HCH>γ-HCH;DDTs的组成以DDE和DDD为主,且DDE含量在50%以上。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发现,HCHs残留的α/γ值在0.95~3.12之间,DDTs残留的(DDD+DDE)/DDTs的比值大部分都大于0.5,且DDE/DDD的比值大于1。通过与相关数据进行比照,巢湖地区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天津郊区土壤与作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与来源初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在天津塘沽和宁河地区野外实地采样分析,了解研究区域有机氯农药各异构体在土壤及作物各部位的残留水平,并通过特征比值推测其来源.结果表明,塘沽和宁河地区土壤中六六六的残留浓度均值分别为88.76 μg·kg-1与98.46μg·kg-1,β-HCH占绝对优势而γ-HCH均未在土壤样品中检出,a-HCH手性分析结果显示为非消旋体,均表明土壤中六六六来自历史残留而非新近输入或林丹的使用.塘沽和宁河地区滴滴涕的残留浓度均值分别为30.87μg·kg-1与1.30μg·kg-1,亦来自历史残留,在个别点位可能曾使用过三氯杀螨醇.作物样品中六六六与滴滴涕的含量较高,经对数变换的生物富集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24~0.73与2.02~2.90.六氯苯、七氯、艾氏剂、异艾氏剂、反式氯丹、顺式氯丹、狄氏剂与异狄氏剂在大部分土壤与作物样品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是一类可以在土壤中积累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生物积累及放大效应会对人类健康引起潜在危害,因此检测农田土壤中的有机氯非常重要。建立超声波提取/气相色谱技术分析农田土壤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新方法。[方法]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以乙腈作为萃取溶剂,加氯化钠以盐析,置摇床振摇,再超声提取并放置过夜,次日再次超声提取,弗罗里硅固相萃取小柱净化(Florisil SPE)。[结果]色谱条件:使用HP-5色谱柱,在11 min内8种有机氯分离良好。8种有机氯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1%~105.3%,相对标准偏差为2.7%~6.9%,方法检出限为0.012~0.059 ng/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农田土壤中有机氯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津市辖区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2种灌溉类型的188个点位进行野外实地采样及定量分析,分析了天津市土壤环境中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系统研究了天津市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各异构体单体在土壤中的残留水平、空间和剖面的分布特征,以及残留量今昔情况比较。结果表明:天津市土壤环境中HCHs和DDTs含量均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天津市HCHs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为近郊区、滨海地区相对较重,市区次之,远郊区较轻;DDTs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为近郊区、市区相对较重,远郊区次之,滨海地区较轻;不同的土壤利用类型中,城市绿地的OCPs残留量最高,清灌区和污灌区的OCPs残留量差异不大。剖面分析结果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总量主要集中在0~30 cm的耕作层中。通过比较HCHs和DDTs的残留情况发现,DDTs的降解率高于HCHs,天津个别地区出现残留水平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蚯蚓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生物富集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添加有机氯农药的土壤中培养蚯蚓,确定蚯蚓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作用。利用索氏提取、佛罗里硅土柱净化、GCMSD检测,发现蚯蚓对所添加的有机氯农药的生物富集因子为1.4~3.8,对六六六和DDE的富集作用明显。研究显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较低浓度的有机氯污染的一种优异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gilent 7890-5975C 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 ng·g-1,平均值为8.58ng· g-1; 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 ng·g-1,平均值为1.32 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丹江口淅川淹没区高程在170m以下8个乡镇的农田土壤共18个样品,采用索氏提取分离富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检测、气相色谱仪-质谱(GC-MS)确证的方法对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丹江口水库淅川淹没区土壤中OCP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有α-HCH和DDE两种有机氯农药被检出,其中α-HCH含量范围是nd~107.55ng·g-1,平均值为40.31ng·g-1;DDE含量范围是1.42~237.56ng·g-1,平均值为36.28ng·g-1。总有机氯含量范围为15.16~279.93ng·g-1,平均值为76.59ng·g-1;与其他地区比较,ΣHCHs含量偏高,ΣDDTs含量相当;α-HCH可能来自早期残留,也可能来自大气沉降,DDE可能源自早期残留。淅川淹没区农田土壤中α-HCH和DDE含量基本上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崇明岛东北部表层土壤和大气中HCHs和DDTs两类有机氯农药的测定,对其残留现状和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HCHs浓度为0.40~20.0ng·g-1,DDTs浓度为0.78~163.2ng·g-1,绝大部分地区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近期没有新的HCHs和DDTs污染源输入;近地面大气中气相HCH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2.26ng·m-3和0.17~0.98ng·m-3。研究表明大气长距离传输对该区域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初步运用逸度概念模型对该区域进行分析,发现HCHs和DDTs的逸出方向绝大部分地区为从土壤向大气挥发。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和可能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种有机氯农药在珠三角地区土壤中大部分被检出,其中13种检出率为100%。有机氯农药总残留量(∑17OCPs)为7.40~35.1 ng·g-1,平均为16.7ng·g-1。DDTs和HCHs是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物,其残留量分别达1.83~16.6 ng·g-1和2.62~11.8 ng·g-1。对DDT降解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首次分析了珠三角土壤中DDTs降解产物DDMU[Bis(chlorophenyl)-1-chloroethylene]和DBP(Dichlorobenzophenone)的残留量,分别为ND~1.42 ng·g-1和0.14~1.82 ng·g-1。DDTs和HCHs的污染特征表明,珠三角地区土壤中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HCHs农药的使用,部分地区还可能存在着林丹(γ-六氯环己烷)等新输入源;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使用,但部分地区有三氯杀螨醇等新污染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了吉林省典型工农业地区表层土壤、水稻、玉米及稻田水样品中包括HCHs、DDTs在内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7种多氯联苯(PCBs)指示性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OCPs(HCHs+DDTs)平均含量排序为梅河口夏季(98.9ng·g-1)>长春市(81.2ng·g-1)>吉林市(72.6ng·g-1)>梅河口秋季(25.2ng·g-1),PCBs排序为梅河口夏季(98.7ng·g-1)>长春市(平均61.0ng·g-1)>吉林市(50.3ng·g-1)>梅河口秋季(27.1ng·g-1),梅河口土壤中PCBs异构体中以PCB28和PCB52为主;DDTs含量较高的地区为吉林市和长春市,其旱地土壤有利于DDTs的残留;所有水稻籽粒样品中均检出了HCHs和DDTs残留,水稻和玉米中HCH和DDTs的残留均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限值,水稻秧苗和玉米秆茎样品中∑7PCBs含量都分别高于水稻和玉米籽粒样品中∑7PCBs含量;水稻田水中OCPs含量都低于国家地表水质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17.
防风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金属污染、有机氯农药污染引起世界各国重视,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残留已严重影响药材的质量,也危害到了人类健康.本文对中药材防风及种植防风土壤中重金属及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除重金属砷和有机氯农药六六六部分属于轻污染,其他各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非污染区;各地区防风中除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其他各污染物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非污染.对防风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其呈线性关系.并对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污染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