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论述几种主要桉树的制浆造纸性能。其中包括窿缘桉(E.exserta)、柠檬桉(E.citriodora)、雷林一号桉(E.leizhou No.1)对上述桉树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制浆得率、可漂性以及纸页的各项物理强度等进行阐述。占我国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窿缘桉和柠檬桉。以后者制浆造纸性能最好,表现在纤维较长,抽出物及木素含量低,制浆得率高,吨浆耗用木材积少,黑液粘度低等。窿缘桉制浆性能较差。但是窿缘桉浆也有良好的可漂性能,用三段漂白,可将本色浆漂到82%以上的白度。窿缘桉漂白浆加配20%~30%松木浆,可以达到抄制高档文化用纸的指标。雷林一号桉的制浆造纸性能,在已试验的10多种桉树中尚属中等水平。本文最后对每种桉树制浆造纸的可行性程度进行了评价,对充分开发利用我国现有的桉树资源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种桉木的材性与造纸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巨桉(Eucalyptua crandis)、柳桉(Eucalyptus saligna)、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三种桉木的纤维形态、化学组成、制浆造纸性能进行全面研究,为在广西开发桉树制浆造纸作有益的探索。一、纤维形态及化学成分三种按木的纤维形态见表l,其纤维长度近似,平均长度为  相似文献   

3.
桉树造纸     
本文描述了桉树制浆工艺的历史背景。论述了林业研究所纤维和造纸系用各种桉树采用不同的制浆方法所做的工作,并记录了造纸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短周期工业材化学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料的化学成分是评价和决定其是否适合造纸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短周期工业材制浆适纸性能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测定了我国常用造纸阔叶材杨、桦、桉和常用造纸针叶材马尾松、落叶松、杉木等不同品系,不同树龄的化学成分,侧重讨论了树龄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亦对引进材种加勒比松、火炬松进行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内外桉树的主要利用途径,论述了桉树用于造纸和制化纤浆粕的趋势和可行性。通过国内外工业化生产和研究试验的成果,初步阐述了适合于上述用途的桉树品种及其树龄。藉以提供桉树定向培育决策依据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对桉树造纸和制人纤浆粕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作一综合性的简介。从原料特性、制浆工艺到产品性能等方面,初步论证我国多种桉树造纸和制人纤浆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7.
拓展制浆造纸原料对于应对当前造纸原料的短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核桃在制浆造纸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纤维形态、化学组分、蒸煮情况及漂白性能等几方面进行了试验,采用与几种常用造纸原料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山核桃在制浆方面的价值。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山核桃从纤维形态和蒸煮情况及漂白方面来看,是一种很好的制浆造纸原料,纤维长度>103μm,长宽比>50,但纤维素含量低,仅35.92%,半纤维素含量更低,为7.76%,化学组分是其作为制浆造纸原料的最大局限。在蒸煮工艺条件方面,用碱量11%、硫化度20%、保温100min、最高蒸煮温度165℃,粗浆得率为46.73%。如果考虑到不同的纸种要求及山核桃的综合利用,山核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树龄福建马尾松KP法制浆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合理采伐、有效利用资源,对3种不同树龄的福建戏剧性以进行性制浆性能比较。测定了它们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优选出各自的最佳蒸煮工艺;测定了浆物理强度;并对漂白性能作了研究;最后用卒 标评定法全面评价它们的制浆性能。得出20年树龄马尾松制浆性能优良,10年次之,30年较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一、走发展工业用材林的道路桉树是世界三大速生造林树种之一,主要用途是制纸浆和人造纤维。世界上利用桉树造纸已有70年的历史。我国从1980年开始,广东、广西、江苏、湖南、北京等省(市)对桉树制浆进行了试验研究。云南轻工所利用兰桉、直干桉制瓦楞原纸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经过多年度多重复选择改良的良种马尾松幼龄材与一般马尾松成熟材进行造纸性能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良种马尾松幼龄材制浆造纸是可行的,且比用一般成熟材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并初步确定了短周期良种马尾松造纸用材的最佳树龄。  相似文献   

11.
河北毛白杨木材纤维长度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曾其蕴 《林业科学》1990,26(3):232-238
本文对毛白杨的木材纤维形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着重对河北毛白杨(易县雌株)的不同栽植地区、树龄及树干不同部位的木纤维长度变异进行了研究。河北毛白杨的平均纤维长度可达1.50mm以上,是已知杨属木材中纤维长度最长的。其纤维长度变异与树龄、树干高度及栽培环境等有关。它早期速生,幼龄期纤维长度随树龄增加迅速,12—14年生以后,纤维长度达最大值后渐趋稳定,纤维长度随树龄变化可用y=1.0490+0.0377x-0.0006x~2的方程表示。是理想的制浆造纸和纤维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用材的生产,我国北方重视速生杨树的发展,并成立杨树学会。南亚热带地区应选择发展那些树种?作为迅速解决硬木材、造纸材,柠檬桉是值得注意的。桉树是世界人工林中在热带亚热带引种栽植的主要树种之一,我国引种试验桉树不下200种,栽植较多的有10多种,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引种于我国  相似文献   

13.
为发展桉树造纸,开发新的造纸原料资源,通过可行性论证,选择了柳桉(Eucalyptus saligna)和柠檬桉(E. xitriodora)林纸结合,定向培育。造林规模8000亩,其中柳桉7530亩、柠檬桉470亩。3.5—7.5年生,总体年均生长0.87m~3/亩。新引种的柳桉比柠檬桉早期更速生,以1987年造的2864亩柳桉生长最快,3.5年生胸径8.1cm,树高9.7m,年均生长1.03m~3/亩,速生丰产效果显著。本文结合在大面积造林的同时开展了辅助试验,总结了容器育苗、撩壕整地、适当密植、全垦抚育、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培育技术。造纸中试结果表明,用全柠檬桉硫酸盐浆或加20%马尾松浆生产的胶印书刊纸各项物理指标达国家标准,印刷性能良好。试验基地的成功,为今后推广桉树造林、发展造纸原料基地提供良好样板和科学依据,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e)和柠檬桉(E.citriodora)是华南地区大面积引种造林的两种桉树。鉴于桉树木材固有的缺陷和近年来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本研究试图对这两种桉木作全面的材性比较,并探索其材性与木材构造的相互关系,为利用提供参考。一、木材的解剖性两种桉木的试材均采自雷州林业局林科所。胸径16—20cm,树龄同是17年,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每种选3株截取胸高圆盘。每个圆盘分别在离髓心的第2,6、10、14各生长轮取样,制成切片或纤维分离后,分别观察其组织构造,测定组织比率和纤维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树龄贵州马尾松用于纸浆造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不同树龄的贵州马尾松进行制浆性能比较,测定了它们的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优选出各自的最佳蒸煮工艺条件、测定了浆料的物理强度;并对漂白性能作了研究;最后用座标综合评定法来全面评价它们的制浆性能。结果得出21年树龄马尾松制浆性能优良,10年次之,29年较差。  相似文献   

16.
用桉树来生产造纸用浆的可能性早已引起很大注意。澳大利亚有些著名的企业用本国森林的桉树制浆造纸很满意。有些国家已经应用桉树材为纸浆工业提供原料,例如巴西、葡萄牙、西班牙和南非共和国等。虽然有些桉树的木材能制造质量很好的短纤维浆,但另一些则较不适宜。一般说来,适于造纸的阔叶材纤维的重要结构特征是胞壁的厚度。容重大的桉树所含的厚壁纤维一般造不  相似文献   

17.
闽南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桉树是世界上著名的速生丰产用材树种,其木材广泛用于制浆造纸、纤维板、建筑装饰等方面,已成为世界性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首选造林树种之一。但因其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差异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经济效益,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闽南是福建省的桉树主要发展区域,桉树生长表现好,为此,笔者从2001年起在闽南的平和天马国有林场开展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实验,现对3年的研究结果进行初报。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对桉树造纸和制人浆粕的研究所取得进展和成果,作一综合性的简述,从而由原料特性,制浆工艺到产品性能等方面,初步论证桉树造纸和制人纤浆的适宜性。一、前言我国造纸工业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发展都存在着原料供应问题。近年来,因制浆原料的短缺不得不每年进口纸浆,纸板,纸和浆粕近百万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需进口更多。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按现有森林资源每人仅有1.7亩,人均每年只有0.05立方米木材。  相似文献   

19.
该项研究采集14年生沙兰杨样木3株,在室内用常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木材纤维形态和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3~4年生以前,纤维长度和纤维素含量增长较快;5~8年生以后缓慢)曾长,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纤维长度和纤维素含量随树干高度变化而变化,均符合制浆造纸的要求。据此得出结论:沙兰杨用于制浆造纸的适宜树龄为5~8年;整个树干均可利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树种桉树的木材纤维特性及其变异规律,为桉树的定向培育和木材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国有东门林场6种桉树(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粗皮桉、大花序桉)为研究对象,借助数码显微图像电脑分析系统,对6种桉树木材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四大纤维特性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其在径向和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和差异显著性。【结果】1)6种桉树在1.3 m树高处的纤维长度平均值在916~1 129μm之间,纤维宽度平均值在14.86~19.06μm之间,纤维腔径平均值在4.22~8.03μm之间,纤维双壁厚平均值在8.40~12.74μm之间;2)6种桉树自髓心向外,各木材纤维长度和纤维双壁厚先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之后趋于稳定;木材纤维宽度随着树龄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6种桉树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双壁厚随着树干高度增加总体变化幅度都不大,基本在一中心线上下波动;6种桉树木材纤维腔径均随着树高的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3)经方差分析表明,6种桉树多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龄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少数纤维特性指标随树高的变化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性。【结论】6种桉树树种的纤维长度、宽度、腔径和双壁厚尺寸有所差异,但在同一纤维特性指标中,6个树种在径向或纵向上的变异规律基本一致,大花序桉的纤维长度、宽度和双壁厚均明显大于其它5个树种,相对具有更大的开展实木加工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