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葡萄黑痘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是葡萄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一、病害识别可危害果实、果柄、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叶片上典型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至紫色,病斑14毫米,中央可破裂穿孔;叶脉病斑呈梭形,同时引起叶片扭曲皱缩;绿果上病斑呈圆形,中央凹陷,灰白色,  相似文献   

2.
葡萄黑痘病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了葡萄黑痘病的传播史、为害特点、为害机理、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等,综述了葡萄对黑痘病的生理抗性、不同葡萄品种(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和葡萄黑痘病菌对杀菌剂活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充分利用我国优质葡萄种质资源进行抗病育种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对葡萄黑痘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葡萄黑痘病发病症状、传播规律及发病条件观察研究,从选育抗病品种、水肥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大面积防治葡萄黑痘病提出了很好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但危害果实,而且也危害果梗、叶茎、叶柄、新梢和卷须严重时,可造成产量大幅度的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经济收入。2014~2015年,对全市葡萄黑痘病进行了普查和论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农的收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葡萄黑痘病是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进行葡萄黑痘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种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分析48份葡萄材料(北美种群内种间杂种、中国野葡萄、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葡萄材料对黑痘病抗性有着很大的差异。北美种群2个砧木品种、中国野葡萄华东葡萄湖南-1和山葡萄通化3号、欧美杂种均较欧亚种抗病,5BB、SO4、湖南-1、通化3号、京亚、8611、夏黑、翠峰和巨峰等表现为高度抗病;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和感病2种类型,其中紫地球、红提、玫瑰香等表现感病。研究结果为葡萄生产栽培和抗黑痘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由真菌中痂囊腔菌和痂圆孢引起的植物病害。细菌中黄色单胞杆菌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也能引起疮痂病。受害部位形成粗糙、稍隆起、疮痂状或木栓化、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中央开裂或下陷。以茎荚、瓜果、块根、块茎受害后的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病斑连成片、果实畸形、肉质根茎发育不良。叶片受害造成歪扭,幼株致死。常见的有柑橘疮痂病、葡萄黑痘病,其他还有大豆黑痘病、  相似文献   

7.
湿热地区不同葡萄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欧亚种品种对黑痘病较感病,大部分品种对黑痘病表现为高感;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毛葡萄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属于高抗病品种;而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均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8.
一、症状识别 葡萄黑痘病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粒、果柄、叶片、卷须等.幼果被害,开始为褐色,圆斑,后逐渐扩大,中部变成灰白色,稍凹陷,边缘紫色或紫褐色似"鸟眼"状.发病严重时,一颗果实上数个病斑相连成片,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疆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一葡萄黑痘病(Sphacelomaampelinum)的适生区域尚不清楚之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资料,整理出葡萄黑痘病的基础生物学信息,采用GARP软件分析了葡萄黑痘病在新疆的适生区及适生程度,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葡萄黑痘病在新疆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葡萄黑痘病对新疆来说是一种高度危险性病害,除伊犁州和塔城地区危险程度为低度外,其他地区均为中度乃至高度危险,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怎样预防葡萄黑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是葡萄最重要病害之一,在春夏两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甚重,常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发病更为严重,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的年份减产80%~90%。1发病症状葡萄黑痘病对叶片、果穗、新梢、卷须、花序均能侵染,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发病初期,病部出现针眼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斑点,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  相似文献   

12.
葡萄黑痘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黑痘病的药剂防治试验邱益三,范亦刚,于树璋(南京农业专科学校210038)据报道,代森锰锌、退菌特、托福灵等药剂对葡萄黑痘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开发防治黑痘病的药剂,方便果农选用,我们对果病灵、灭黑灵、拌种双、多菌灵、托市津、粉锈宁等药剂...  相似文献   

13.
无公害农药防治葡萄黑痘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无公害农药防治葡萄黑痘病的药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葡萄黑痘病有较好的防效,不产生药害,且成本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苗进行抗白粉病、黑痘病和霜霉病鉴定,筛选抗病无核葡萄杂种单株。【方法】2008-2009年,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对欧洲葡萄无核品种×中国野生葡萄、无核品种×有核品种、无核品种×无核品种、无核品种自交共10个组合获得的219株胚挽救苗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在219株无核葡萄胚挽救苗中,筛选出抗白粉病且抗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杂种4株[05-1-2(爱莫无核×北醇),03-2-14、03-2-19、03-2-24(火焰无核×黑龙江实生)],抗白粉病且抗黑痘病的杂种2株,抗白粉病且抗霜霉病的杂种9株,抗黑痘病且抗霜霉病的杂种73株,仅抗白粉病的杂种3株,仅抗黑痘病的杂种32株,仅抗霜霉病的杂种29株。【结论】获得的抗病无核葡萄杂种单株可为进一步选育新品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冀北地区葡萄黑痘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以为当地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葡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等均能侵染,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幼叶发病时产生多边形褐色小斑点,叶皱缩,后期病斑干枯穿孔。成叶病斑为圆形淡褐色,亦干枯穿孔。幼果易感此病,染病后有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周边紫褐色,果实坚硬、小而酸。新梢、卷须,叶柄染病时,产生椭圆形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变灰黑色,边缘呈紫色。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来年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0~40℃均可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30℃,高温、多…  相似文献   

17.
介绍冀北地区葡萄黑痘病的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技术,以为当地葡萄黑痘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向艳辉 《农技服务》2007,24(10):59-60
葡萄黑痘病的发生与降雨、空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密切相关,在多雨潮湿地区发病严重。介绍了引起葡萄黑痘病主要因素、快速鉴别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葡萄抗病性与N,K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葡萄黑痘病的感病率和严重度与叶片全K量呈级显著负相关,与叶片N:X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全K值大于1.21%或N:K比值为1.43~1.86,葡萄黑痘病抗病性明显增强,土壤速效K和缓效K以及速效N:K比也有类似相关性,但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叶片分析更能表达葡萄的营养状况和抗病性。  相似文献   

20.
选用30%苯甲·丙环唑水剂用药量2000、1500、1000倍液防治葡萄黑痘病,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69.87%、92.78%、92.89%;70%甲基托布津水剂1000倍液施药后14d防效为68.79%。试验研究表明,30%苯甲·丙环唑水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黑痘病,防治葡萄黑痘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70%甲基托布津水剂,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液,于葡萄黑痘病发生初期对叶面和果实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