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可降解农膜及环保型生物降解膜增效剂的研究,GC01B706 01,2001~2003)部分研究内容,针对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域特点,并在总结了玉米覆可降解膜栽培试验与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的。覆可降解膜种植玉米可解决覆非降解膜种植玉米给土  相似文献   

2.
高纬地区可降解地膜降解效果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农业白色污染,引进了几种降解地膜,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玉米的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利于玉米生长,可缩短生育期,有助增产,其中9号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7.1%,比露地对照增产28.4%。可降解地膜在功能上可替代普通地膜,其中12号地膜和10号地膜的降解效果最好,到翌年整地前地膜降解率分别达到13.07%和39.38%。  相似文献   

3.
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的增温保墒效应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玉米覆盖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对比试验。基于各测试指标2015年、2016年2年的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降解膜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异。降解膜A、B、C在覆膜80 d内性能比较稳定,在覆膜170 d时,降解膜A质量损失率仅为12.3%,降解膜B和C质量损失率高达82.4%、91.4%。3种降解膜具有显著的保墒性能,随降解膜破损度的增加,保墒性能降低。在苗期,0~120 cm土层,降解膜A耗水量比普通膜降低6.4%,降解膜B和C增加5.2%、6.5%。在收获期,降解膜A、B、C耗水量比普通膜增加8.8%、9.5%、11.2%;覆盖降解地膜能明显提高玉米播种至拔节期0~15 cm土壤温度,但与普通地膜相比,降解膜A、B和C土壤温度仅降低0.5、1.5、1.4℃。三种降解膜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42.2%、37.1%、38.3%;与普通膜相比,降解膜A增产0.6%,降解膜B和C仅减产3.0%和2.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降解膜A增温保墒效果好,玉米产量高,但降解效果最差。降解膜B和C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可满足作物对温度水分的需求,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并且灌浆中后期降解速度加快,降解效果好。研究认为,在河西灌区降解膜B和C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降解地膜对玉米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从土壤保温性、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田间降解等方面对5种可降解地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可降解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不同深度的温度,其中M2和M52种地膜的整体保温效果最为突出,达到了接近普通地膜的水平;地膜覆盖可显著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和增加玉米产量,且部分可降解地膜的促进效果优于普通地膜.在地膜降解方面,5种可降解地膜破裂启动期较为一致,发生于覆膜后约20 d,可基本满足玉米苗期对温度、水分的需要;覆膜90~100 d后可降解地膜从土壤表面基本消失.以上结果显示,供试的5种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学效果,其降解特性也基本符合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地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土壤温度、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可降解膜天壮(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天野(全生物降解地膜)、弘睿(全生物降解地膜)、PED(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和CK,进行地膜栽培玉米对比试验。【结果】弘睿降解地膜的降解强度较其它2种降解地膜有优势,弘睿降解地膜和天野处理比天壮处理早10 d进入了2级降解并最终在玉米收获期都进入了崩裂期;天野和天壮处理与CK处理相比减产7.1%和12.44%,弘睿处理与CK处理在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弘睿可降解地膜较适宜新疆北疆地区玉米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地膜覆盖玉米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塑料薄膜具有明星的增产作用和调节生长期功能,但大量农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农业“白色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清除土壤中的残膜,二是利用可降解膜。前者费工费时,加之农民多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生态效益.有时也为了抢农时而很难落实,所以可降解地膜在近几年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目首已开发研制出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光降解等多种类型的可降解地膜,我们引进了几种无公害可降解地膜并在大田玉米上进行试验,观察研究可降解膜的降解情况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春地区农业生产中使用普通塑料地膜导致农田土壤污染现状,进行了普通地膜、不同种类可降解地膜和露地对照玉米田间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的土壤水分含量比普通地膜高1.08%~3.9%,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降解地膜处理、普通地膜处理比露地对照0~15cm土壤温度要高。可降解地膜在播种后10d的出苗率比普通地膜的出苗率高37.3%~47.6%;在播种后20d的出苗率比普通地膜的出苗率高18.1%~33.6%。可降解地膜处理比普通地膜处理玉米产量高3.1%。研究认为,长春地区以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普通地膜使用后残膜很难除净,并造成土壤污染,盖膜后还会使有机质加快分解,使土地肥力下降.本试验通过不同地膜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可降解膜的使用成本较高,在经济效益上与透明PE膜、黑色PE膜和露地栽培相比都没有比较优势,这给可降解膜的推广增加了困难,但可降解膜能有效减少耕地和环境农膜污染,膜降解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建议通过可降解膜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可降解膜的使用成本,以实现可降解膜的加快应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玉米上进行了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和普通地膜应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和普通地膜在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温度以及玉米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说明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在生产上应用。此外,生物降解树脂农膜在作物生长后期开始降解,降解膜先裂缝,后变成小碎片,最终变成末状,不会产生残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和麦麸为原料,利用具有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黑曲霉、地衣芽孢杆菌、酵母、植物乳酸杆菌4种菌混合发酵,降低原材料的纤维素含量,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营养价值。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各种菌接种时间、发酵时间、无机水含量、温度;由正交试验确定秸秆和麦麸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6 d、秸秆与麦麸比例为2∶1、水的添加量50 mL,粗纤维降解率为26.68%。采用4种菌分批发酵,即先用黑曲霉和芽孢杆菌发酵72 h后,再添加酵母和乳酸杆菌继续发酵,粗纤维下降率为27.95%,蛋白质含量为24.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