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利用胡枝子作为秋季栽培黑木耳培养主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的影响及培养料拌料前预湿焖料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枝子培养料栽培添加30%以上阔叶木屑,拌料前预湿焖料,培育的黑木耳菌丝浓密、生长速度快、长势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杨红兵 《食用菌》2002,24(6):4-4
春季由于环境温度低 ,菌丝生长慢 ,出菇少 ,经济效益低。要解决这一难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增加石灰 拌料时石灰用量 ,由 3 %提高到 5 % ,料的 p H值为 8~ 9,既可抑制杂菌生长 ,又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2 直接装袋 生料拌好后不经发酵直接装袋。这样能使袋内培养料产生较多热量 ,从而加快发菌速度。3 提高接种量 装袋时适当增加用种量 ,变 3层接种为 4层接种。中间菌块适当增大 ,菌块要紧贴塑料袋 ,一圈 4~ 5块。袋两端的菌块可稍小 ,每端 6~ 7块。扎口后 ,用直径 10~12 mm的棍在袋两端的菌种处各扎 4~ 5个通气孔 ,孔的深度各…  相似文献   

3.
包著勤 《食用菌》2002,24(5):20-20
草菇属速生性菌类,生殖期短,菌种容易自溶老化,甚至退化,同时零上低温(10℃以下)又会造成生理损伤甚至发生菌丝死亡。因此,有效的保种方法对防止菌种生理退化,保证菌源延续,是至关重要的。现根据笔者多年草菇生产经验,将草菇制种与保种的有关技巧介绍如下。1 草菇栽培种的制作①配方:棉子壳86%,麦皮12%,碳酸钙1%,石灰1%(掺水拌料)。料水比例1∶1。②拌料装袋:新鲜的棉子壳掺入pH14的石灰水,反复翻拌。棉子壳充分吸水后,将混合均匀的麦皮、碳酸钙撒入已吸水的棉子壳中,翻拌至料带有疏松感,即可装袋。装袋一结束,立即进锅高压灭菌,压力1.4~1.5kg/cm2,灭菌时间2.5~3小时。培养料配制注意:棉子壳不能堆积发酸,要现配现用;高压压力不能太高,时间也不能过长,以防pH过于下降。灭菌后,培养料pH7~7.5,在这略碱环境条件下,草菇菌丝生长快速健壮,呈银灰  相似文献   

4.
郜小波 《食用菌》2006,28(4):53-53
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装袋接入菌种后,由于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拌水过多、料温太高导致杂菌滋生,使培养料发酸发臭,或料内铵离子浓度过高,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产生氨臭,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甚至导致栽培失败。笔者结合多年的平菇栽培实践总结几点防治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石灰水浸泡麦秸、稻草等食用菌的培养料,其目的是杀死料中部分杂菌,软化组织以利菌丝分解利用,并且还可增加培养料中钙的含量,刺激菌丝的生长.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注意以下问题:1. 石灰用量必须由石灰水pH值确定.因石灰一般都含有不溶性渣子,并已部分吸潮变质,且渣子含量及变质程度也不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茶园中重修剪、台刈的茶树枝,进行粉碎后,茶树屑含量分别为83%、63%、43%和23%的4个配方栽培茶薪菇,以83%棉籽壳为原料栽培茶薪菇为对照,研究茶树屑对茶薪菇菌丝生长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屑43%以下的培养料栽培茶薪菇,对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随着茶树屑量的增加茶树菇质量相对越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香菇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栽培数量随之扩展,而培养料变质酸化、发臭成为香菇生产的技术疑难问题,轻则影响产量,重则栽培失败。传统的香菇代料采用常规含水量55%~65%合成的培养料,要求"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当天点火灭菌"的袋料制作生产方法,防止培养料合成后的自然发酵引起的培养料变质、发酸的质量控制措施,生产规模在5 000袋以上的,需要提前半天时间拌料才能保障制袋数量需要。笔者试验研究出适用于生产规模在10 000袋以上的预防培养料变质酸败措施,经过西峡县2008年以来的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栽培季节和原料选择、栽培室的选建、菌种生产、培养料配方、拌料装袋、灭菌与接种等方面,详细介绍室内灵芝袋料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曾应林 《食用菌》2014,(2):36-36
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枝粉栽培茶薪菇生物学效率可达76%,且菌丝生长浓密整齐,与杂木屑料栽培茶薪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袋接种后菌丝的生长快慢与木屑的质量、配方、装袋的松紧及拌料的干湿等因素密切相关.本试验是在上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菌龄的香菇栽培种分别接袋后,对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行了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1.
永薪菇菌丝抗杂菌能力弱,生长速度慢,制约了茶薪菇栽培发展。笔者通过对茶薪菇制袋季节合理安排,提高制袋成品率,打洞养菌、刺袋促菌及搔菌出菇等关键技术措施的应用,达到茶薪菇速生高产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12.
茶薪菇不同生长期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茶薪菇Agrocybe Chaxingu不同生长期的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谱分析及三种同工酶谱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体与子实体同工酶存在着明显差异,二者的相似水平只有45%。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省气候特点,对茶树菇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阐述了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宜的生长条件,总结出茶树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茶薪菇品种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等学  高静梅 《中国食用菌》2005,24(3):21-23,35
对7个茶薪菇品种进行品种比较实验从中选择出适宜于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的优质菌株5个,瓶栽实验生物学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的生物学效率(53.45%),达到1%的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5.
谷秆两用稻草粉替代麦麸栽培珍稀食用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菌牧”矛盾,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业和畜牧业.我们利用谷秆两用稻草粉替代麦麸作培养料,栽培珍稀食用菌秀珍菇、金福菇、茶薪菇、真姬菇等。结果表明:用谷秆两用水稻“201”优质稻草粉50%代替栽培料中的麦麸栽培秀珍菇、金福菇、茶薪菇,生物效率分别提高了5.84%(差异不显著)、7.98%(差异不显著)和25.16%(差异极显著);100%代替麦麸栽培真姬菇(占培养料总量的20%)生物效率减少3.68%(差异不显著)。同时降低栽培袋的污染率,降低培养料成本,节省了大量麦麸用作饲料粮,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茶薪菇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瓶栽试验的基础上,选出5个茶薪菇菌株和2种培养料,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袋栽试验。结果表明,①AC1产量最高,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9.2%。AC9平均生物学效率为67.4%,AC1与AG生物学效率差异不显著。②AC1在以棉籽壳为主的培养料上的生物学效率为74.4%,AC9在以麦草为主的培养料上的生物学效率为63.3%。③参试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均显著地高于对照菌株(AC4)的生物学效率,达到5.0%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茶薪菇培养料中茶枝屑用量为57.1%的处理,其生物学效率可达70.5%,以茶枝屑为主料生产的茶薪菇与以棉籽壳为主料生产的茶薪菇相比,其氨酸含总量可提高19.8%,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是提高8.8%、31.6%、39.9%和13.7%。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迟眼蕈蚊是云南省食用菌主要栽培区双翅目害虫的优势种之一,为国内新记录种。记述了异迟眼蕈蚊的外部形态鉴别特征,并简要描述了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异迟眼蕈蚊成虫的发生有3个明显的高峰期,分别在2007年9月下旬、11月上旬和12月中旬,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茶薪菇不用任何护色剂及其他化学物质,可以直接罐藏,罐藏茶薪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安全健康的食品。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对我省主要几个茶树菇菌株在高效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营养生长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树菇5号是适合在我市进行高效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