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农业科学》2016,(6):73-75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分析,概括了鄯善县辟展乡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分析了鄯善县辟展乡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解决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以江苏省南京市M村的留守老人为调查对象,对该村15位留守老人进行深入的个案访谈。概括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从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即政府层面加强法律支撑和社会保障;组织层面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照顾;个人层面加强文化宣传,倡导家庭责任回归。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是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不能很好的安度晚年,不能老有所养,这不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意。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以期有助于留守老人能够渡过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现阶段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新的问题,因此对现阶段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论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小连楼村留守老人现状的进行研究,从而发现小连楼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老人是农民、农业和农村三项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留守老人安全保障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保护留守老人的安全政策,但是由于农村留守老人这类群体过于庞大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农村留守老人安全保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基于多元共治视角,分析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安全保障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索,谋求一条共治之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由于农村经济较落后于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动力。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难以靠农村自身解决,需要将外部行为准则嵌入其中,与本土化、个体化和流动化的农村社会相结合。研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生活支持困境、心理依赖困境、健康医疗困境、代际关系困境为表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通过经济嵌入、社会嵌入、制度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去应对目前农村社会的养老困境,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收入增加、情感依赖、健康保障、代际支持等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湖南省耒阳市部分农村的留守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得出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低,精神生活娱乐匮乏,健康状况堪忧,生活照料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村老年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弘扬中国传统孝道。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国内对农村留守人员的研究中,留守丈夫和他们的生存状态往往被忽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安徽省某县的W行政村为个案,试图分析农村留守丈夫留守的原因和生存状态。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虽然农村留守丈夫没有像留守老人、孩子和妻子那样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这个群体不论从留守原因看,还是从生存状态看,都经历着许多艰难冲突和压力,和留守老人、孩子与妻子一样,留守丈夫的生存状况也有不容乐观之处,他们也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241-242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中,现金储蓄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准备手段。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农村留守老人影响较大,对于养老规划存在方式单一等问题。要逐步转变农村留守老人的传统观念,加强新模式的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丰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雷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23-10325
以2011年对江苏省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留守老人经济收入状况相对较高,80%以上的老人认为家庭收入够用;大多数外出子女会对留守老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并没有显著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是否有个人收入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快速发展,使得农村产生了新群体:留守老人。本文以山东省D、X两村为例,对留守老人收入来源、精神慰藉、医疗保障三个角度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经济、精神、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社会、家庭多元主体共同自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安定和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老年亚文化群理论、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客观地分析通渭县第三铺乡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患病就医,经济状况和精神文化生活四方面内容。以此为依据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社工的专业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出现了所谓"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前两者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却知之甚少.本文以安徽桐城合心村的个案调查为起点,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瑛 《农业考古》2006,(6):336-339
伴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移居到城市或到城市打工生活,留下了大量的老、弱、妇、孺在农村,俗称“386199“部队.本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农村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政策导向、制度安排、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情况与需求,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期望和满意度情况,提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留守儿童问题,一是留守老人问题。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因子女(全部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父母。老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而留守老人更是弱中之弱,这一弱势群体队伍的规模日益庞大,随之引发的养老、医疗、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且越发严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困难日益突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部分留守老人医疗问题的解决,但同时也由于制度设计和留守老人自身的特殊性而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留守老人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霞 《甘肃农业》2006,(7):111-112
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形成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加剧了农村人口的专化.并对农村的家庭养老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老人肩负着耕种责任田、干家务、照顾孙辈的多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时篾.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其精神需求困境十分突出,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从探讨留守老人精神需求问题的背景出发,通过对山东省齐河县胡官屯镇的实地调研,发现留守老人普遍存在孤独、缺乏安全感及感到空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政府改善当地经济条件、子女加强孝道文化教育、农村社区逐步建立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养老服务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诸多的生活问题,笔者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