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临安市水涛庄水库集水区森林地表土壤和林下枯落物的取样分析,分别对11种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特性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该区域森林枯落物及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枯落物水源涵养总量为9.17×10~4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17.10 m~3/hm~2,单位面积持水拦截量表现为马尾松-白栎-短柄枹栎混交林青冈栎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山核桃林灌木林毛竹林金钱松林马尾松林高节竹林杉木林;土壤水源涵养总量为2108.41×10~4m~3,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为3931.06 m~3/hm~2,单位面积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白栎-短柄枹栎混交林青冈栎林毛竹林麻栎林短柄枹栎林金钱松林高节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灌木林山核桃林。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结构布局,充分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对7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的枯落物进行了储量、持水量及吸水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储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篦子三尖杉林人工杉木林阔叶林红豆杉林竹林灌木林;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红豆杉林人工杉木林灌木林篦子三尖杉林;各森林群落类型枯落物在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h内,总吸水速率大小结果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人工杉木林红豆杉林灌木林竹林篦子三尖杉林。0~2h各林分林下地表枯落物层持水量几乎呈直线上升,2h后吸水速率上升速度逐渐变缓并趋于最大值;0~2h各林分林下地表枯落物层吸水速率几乎都呈直线下降,2h后吸水速率下降速度逐渐变缓并趋于动态平衡。综合分析了7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下枯落物的水源涵养功能得出优势群落为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劣势群落为灌木林。  相似文献   

3.
泰山景区华山松及栎林涵养水源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泰山风景区内两种林分(华山松林及栎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及地表枯落物持水性能的调查研究,综合评定了华山松林及栎林的涵养水源能力。  相似文献   

4.
森林枯落物层作为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在森林发挥水文生态功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森林植被的水文影响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固土保肥以及环境保护,研究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对森林水文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该文选择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以绣线菊灌丛、胡枝子灌丛、荆条灌丛和落叶松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林下枯落物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表现在其吸持水的能力,用枯落物现存量及持水量来确定植被枯落物的水源涵养能力。结果显示:落叶松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较灌木林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强;荆条灌丛、胡枝子灌丛与绣线菊灌丛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有一定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荆条灌丛、胡枝子灌丛、绣线菊灌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探讨松材线虫入侵后松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的变化趋势。[方法 ]以湖北三峡地区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0 a(未入侵)、6 a、10 a和16 a)的马尾松林为对象,采用环刀法、烘干法与室内浸泡法对林分地表枯落物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和土壤有效蓄水量定量比较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的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1)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总厚度为3.47~5.34 cm,总蓄积量为6.11~9.62 t·-2,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9.71~14.77 t·-2。(2)松材线虫入侵不同年限间马尾松林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毛管持水量为333.42~378.33 t·-2,饱和蓄水量为386.27~461.20 t·hm-2,入侵6 a的马尾松林0~10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蓄水量...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地区5种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台山地区门限石林场南梁沟5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及持水量与土壤容重及孔隙度进行测定,研究5种林分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5种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平均蓄积量为29.7t/hm^2;枯落物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01.2%;5种林分类型的土壤容重均小于对照荒草坡;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大于对照荒草坡;林地土壤暂时贮水量与涵养水源总量均大于对照荒坡。由此可知,针阔混交林对林地土壤改良效果及涵养水源功能均优于人工林与灌木林,营造水源涵养林时,可以考虑优先营造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陈杰  李涛  刘福江 《吉林林业科技》2007,36(3):14-17,20
从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三个方面对辽东山区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人工针叶用材林生态系统树冠的截流率为18.3%~28.5%;枯落物贮量为10.1~19.4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取决于枯落物贮量及其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率为自身干重的1.5~2.5倍;0~40 cm土层的土壤蓄水量为840~1520 t.hm-2。综合分析表明:6种人工针叶用材林的涵养水源功能主要决定于土壤蓄水量,树冠截留雨水和枯落物持水起辅助和调节作用,其中,长白落叶松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次是华山松林、日本落叶松林、红松林、油松林,而云杉林的涵养水源功能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8.
近自然经营是当今一种兼顾森林可持续发展和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经营方式之一。为了研究近自然经营对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文章以燕山北麓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地点,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的方法,对其林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近自然经营下油松人工林的枯落物蓄积量、有效拦蓄量高于当地常规经营下的林分,但低于未经营的林分。(2)近自然经营改善了人工油松林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其中,近自然经营下的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蓄水量均大于未经营与常规经营。(3)从综合情况来看,林地的土壤和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表现为近自然经营(1662.42t/hm^2)>未经营(1526.12t/hm^2)>常规经营(1379.18 t/hm^2)。因此,近自然经营有利于提高人工油松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9.
贡嘎山冷杉纯林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林下枯落物是指覆盖在林地土壤表面的未分解、半分解植物凋落物 ,它是森林植物地上各器官的枯死、脱落物总称 (陈奇伯等 ,1 994)。林下枯落物的存在 ,不仅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 ,而且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具有较大作用。因此 ,研究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就成为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外许多学者在不同区域对多种森林类型下的枯落物特性作了研究 ,在枯落物的凋落量、凋落动态、分解速度、对土壤结构的改变、对养分元素循环的影响、截持降水、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入渗、影响地表径流和土壤侵…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五台山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枯落物持水量,以荒草地作为对照,研究其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天然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均优于荒草地。天然混交林的枯落物厚度约为荒草地的10倍,枯落物持水量约为荒草地的7.32倍,土壤总贮水量约为荒草地的2.59倍。因此,华北落叶松-云杉天然混交林对改良土壤及涵养水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造林时应适当提高混交林比例。  相似文献   

11.
几种林分土壤入渗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枯落物厚度、枯落物蓄积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等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各因素对土壤入渗速率的影响,为研究林分蓄水保土、提高土壤水分生产力、林分蓄水量及林分的水源涵养价值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肃子午岭林区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子午岭林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的乔木植被、乔灌植被、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树冠截持量、地表径流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测定分析发现:针阔混交林树冠截持量高于阔叶混交林和油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地表径流量(3.24mm)、土壤侵蚀模数(0.46 t/(km~2·a))最小;枯落物已分解层持水率(19.68%)最高,土壤层年均水源涵养量(318.28mm)高于枯落物层(187.17mm),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高于纯林。综合分析得出: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大(592.18mm),油松纯林乔木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小(376.92mm)。可以通过造林树种搭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和植被类型分布,增强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九龙山的阳坡、阴坡灌木林,油松林及侧柏林4个主要植被类型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枯落物水容量、土壤渗透、土壤物理性质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植被类型的林冠对降雨截留效果较好,年均截持率为22%~32%;枯落物的吸水量是它自身重的2~3倍;每公顷贮水公益效能为335.64~556.52t.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4.
凋落物和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能力是计算植被群落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组分。本文以理县杂谷脑河流域熊耳村的岷江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黄栌次生林、杨柳阔叶林、云冷杉林、高山栎林、蔷薇灌草丛和沙棘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述9种植被群落枯落物和土壤0~40 cm的非毛管孔隙持水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的枯落物现存量最大的是云冷杉林(34.53 t·hm~(-2)),最小的是岷江柏人工幼龄林(1.37 t·hm~(-2)),9种植被群落枯落物总持水量约27 099 t;单位面积的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总量最大的是高山栎林(905.3 t·hm~(-2)),而持水量最小的是蔷薇灌草丛(227.9 t·hm~(-2)),9种植被群落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总量约为331 751 t;熊耳村686.8 hm~2植被群落枯落物和土壤非毛管持水总量约358 850 t,水源涵养价值约219.3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林地水源涵养功能,选择湘西北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该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阔叶林地,从灌草、枯落物、土壤3个层次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灌草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林地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2)林地枯落物持水量与枯落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林地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大,且表层变化幅度较大,随时间推移,容重呈减小趋势;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变化与土壤容重基本相反,且各层明显高于撂荒地。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对土壤具有强大的保护及改良作用,此研究结论对于森林在改良土壤、美化环境等方面,尤其是在提升土壤涵养水源功能方面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泰山几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森林水文作用过程分割研究法,对泰山5种林分枯落物和土壤的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枯落物饱和持水量在122~588mm之间;土壤总孔隙度在385%~609%之间;30cm厚的土壤饱和持水量在1155~1527mm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涵养水源能力。以上几个评价涵养水源功能的指标都以阔叶林(麻栎林和竹林)和胡枝子灌木林明显大于针叶林(侧柏和油松)。尤其是灌木林,在涵养水源方面有非常显著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现存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现存量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我国枯落物现存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温带,热带相对较少;枯落物现存量的研究主要采用收获法,但取样样方的布设、面积、数量及取样时间等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在大区域尺度上,气候是影响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变化的主导因子,不同气候带森林枯落物现存量的大小顺序为温带>亚热带>热带;森林枯落物现存量还受林分起源、群落组成和结构、群落发育阶段、土壤、地形条件及干扰的影响。文中还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森林枯落物现存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枯落物层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森林地表的一个重要覆盖层和保护层,它对林地的土壤水热状况和林地水文生态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具有防止雨滴激溅土壤、维持土壤结构、拦蓄渗透降水、分散滞缓减少地表径流和覆盖地表减少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等直接作用,而且还通过影响土壤的形成和性状及林木生长对森林水文发生间接影响(程积民,李香兰,1992;薛立等,2005)。甚至有人认为枯落物层在山地森林水文作用中具有头等的重  相似文献   

19.
夏玛林场林下枯落物涵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森林树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对降水的拦截和滞留作用。对于干旱半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地(包括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在水土保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蔡家川流域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分析与测定,研究比较了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有效拦蓄量的大小排序为:虎榛子林(2 85mm)>沙棘林(2 38mm)>刺槐林(1 88mm)>油松×刺槐林(1 31mm)>油松林(0 77mm)。不同植被类型0~60cm土层的林地土壤最大拦蓄量为:虎榛子林(248 2mm)>油松×刺槐林(241 0mm)>刺槐林(210 2mm)>油松林(198 1mm)。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植被的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为该区水土保持林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