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估算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科学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前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为标准,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部分估算农业生产实际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进而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和已转移劳动力数量估算剩余劳动力数量.[结果]在每个农业劳动力年实际劳动时间为250、300和320个工作日情形下,2012年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65.29万、17.04万和74.01万人,从总体上判断,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将出现短缺,“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建议]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尽快实行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从而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强农业对优质劳动力的吸引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降低种养业的劳动力需求,以确保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在拉尼斯-费模型中嵌入民营出口贸易,并运用1996-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交互项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自生能力的民营非农业部门是容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经济部门,其对外贸易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民营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的效应表现为负值,民营进口贸易在推动自身发生技术创新和加深劳动力使用偏向方面有正向作用,进而间接加快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 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同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而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加之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维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普遍存在隐形失业现象,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耍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4.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名,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2亿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十分缓慢,未能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取得同步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超量存在,导致农村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直是理论界探讨和争论的热点、焦点.笔者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姜飞 《河南农业》2010,(6):59-60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2亿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十分缓慢。未能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取得同步发展。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超量存在。导致农村就业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关键。主要思路是寻找发展乡镇企业的新契机,扩大就业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载体;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职业教育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剩余不断增加,人口庞大的中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县域经济实力的线性分析与托达罗模型相结合,发现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在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人地关系紧张、转移成本风险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劳动力吸纳能力降低等问题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够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心理预期,是实现当代中国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0.
葛县林  胡胜德 《甘肃农业》2008,(1):33-34,36
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事实上并非全都属于刺余劳动力,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这部分非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影响到了农业生产。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完全有可能导致农业劳动力供给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严重失衡,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因而在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应及早规划,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既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 收入偏低的现状。基于国家统计局2013-2017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从供求角度对农村 剩余劳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低、随迁儿 童上学难、进城农民工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移。最后,分别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就业技能、提高农业部门内部消化能力与非农部门 吸纳能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消除户口壁垒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盛见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16-117,122
目前,中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大,成为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缓解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山西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分析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逐渐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模式。我们必须探讨新途径,采取新对策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农村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因此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的缩小、"三农"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深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即农村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低、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农业自身发展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制约、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莹  张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2-1694,175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就突出地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鉴于这个问题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缺乏系统全面的整合。笔者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进行了确定,然后对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阐述和评价,最后对其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