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及珠江上、中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大鲵是非常古老的物种,是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在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环境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另外,大鲵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大鲵又被誉为“水中活人参”。  相似文献   

2.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3.
大鲵人工养殖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是我国珍稀的二类保护动物.原分布于长江、黄河、珠江流域的中上游支流中。由于近年来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对大鲵的研究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在厦门进行的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1989年,我们已在《大鲵人工养殖研究初报》一文中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总结,本文将讨论大鲵的生长、疾病和生活习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细菌性感染综合症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具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白1978年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来,我国大鲵人工养殖业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水产养殖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荫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少数养殖场。  相似文献   

6.
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病害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东升 《内陆水产》2005,30(8):17-18
中国大鲵,又名娃娃鱼,因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中国所独有。主产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深山峡谷溪流中。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无度捕捉。野生大鲵资源日益锐减,面临濒危,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河南段渔业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0万km^2。黄河流经河南全长700多km^2经过三门峡、济源、洛阳、郑州、新乡、焦作、开封、濮阳8个省辖市。其间从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门峡水库的碧波荡漾、小浪底水库的气势磅礴.又有郑州黄河游览区的波澜壮阔,更有开封高出地面10多米的“悬河”奇观。  相似文献   

8.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俗名娃娃鱼,是我国非常珍贵稀有的资源,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大鲵曾大量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等的山溪河中,但由于多年来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影响,目前,大鲵资源破坏严重,已濒临枯竭。为此,要恢复增殖大鲵资源,必  相似文献   

9.
近日,农业部批准建立"黄河中游禹门口至三门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是三门峡市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界)。这一保护区的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黄河鲤鱼、黄河鲶鱼等珍贵水生野生动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实现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平衡,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三门峡渔业基本概况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气候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丰富。各种鱼类50多种,有珍稀水生动物10余种,其中,大鲵是我国珍稀  相似文献   

11.
大鲵是暖水性山溪大型珍贵两栖动物,属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我省伏牛山、大别山、太行山区都有分布,尤以伏牛山区资源量较为丰富。为保护大鲵资源,1982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西峡、卢氏两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十多年来,保护区的管理人员虽然付出了艰苦努力,但1992年对大鲵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大鲵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资源量下降趋势明显。主要原因:一是不法分子私下偷捕倒卖,牟取暴利。大鲵味道鲜美,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补品。一些不法之徒偷捕、收购、贩卖,有  相似文献   

12.
<正>娃娃鱼学名大鲵,属大型两栖类珍稀动物。全世界现存大鲵仅3种,除中国大鲵之外,还有日本大鲵、美国隐鳃大鲵。我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支流的山溪中,遍及山西、陕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娃娃鱼在食用、药用、观赏、科研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由于不法分子大量非法捕捉贩卖和天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大鲵野生资源锐减。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繁育技术的攻克,大鲵人工养殖成为可能。同时,为支持大鲵人工  相似文献   

13.
正大鲵是世界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人文和科研价值,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部地处黄河流域,南部地处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野生大鲵生栖繁衍,是大鲵的优质适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4.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类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对烫伤、癫痫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同时也是一种珍稀的观赏动物,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鲵的人工养殖在全国迅速兴起。但长期以来.由于未能解决好稚鲵的开口饵料.虽然可孵化出苗却不能成活,最终导致繁育失败。稚鲵能否顺利开口成为了大鲵繁育成功的关键环节。笔者就如何解决稚鲵的开口饵料,促使其顺利开口摄食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大鲵产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促农增收主导产业,结合黄河中游小北干流区域内水资源和饵料优势,抓住机遇发展和规范大鲵养殖业,政府扶持和科学引导群众致富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月28日至29日,中国黄河流域湿地水生生物资源经济价值评估项目结题汇报会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隆重召开。 该项目开始于2008年1月,是由国际农业研究咨询联盟发起的一个大型国际发展计划“水和食物挑战计划(CPWF)”的子项目。项目执行期为两年,研究对象为黄河流域具有多样性的湿地资源.而位于黄河中游的三门峡市.三门峡黄河湿地是河南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湿地面积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17.
娃娃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  相似文献   

18.
<正>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贵州省黔南州就是主产地之一。黔南州现有大鲵养殖面积1万米2,大鲵存池数52万尾,全州共有10个县(市、区)、46个乡(镇)、103个村发展大鲵养殖。我州从2004年发掘贵定县岩下乡大鲵资源,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大胆探索大鲵散户养殖模式,至2013年全州散养户达1732户,获取了较好的效益。以都匀市杨柳华坤特种养殖场仿生态繁殖模式为例,受精率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物种。近年来,大鲵人工繁殖和生态繁殖获得突破,不少地区开展人工养殖,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病害种类增多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湖北一家大鲵养殖场遇到大鲵幼苗(幼鲵)暴发水肿病,进行了诊疗研究,现将情况作一介绍。一、养殖场基本情况该大鲵养殖场面积5亩,室外生态繁殖池3亩,  相似文献   

20.
汪锇铭 《内陆水产》2000,25(5):39-40
诱发大鲵吐食的因素较为复杂 ,特别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鲵吐食行为时常发生。生产实践证明 :大鲵吐食如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便可形成习惯性 ,这样不仅浪费饵料 ,污染水质 ,更为严重的是可导致大鲵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身体消瘦虚弱 ,还易感染其它疾病 ,如大鲵亲本发生吐食行为时 ,可延缓大鲵性腺的成熟而直接影响受精率和孵化率。因此 ,在人工养殖大鲵过程中 ,应及时预防大鲵吐食的发生 ,现将诱发大鲵吐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分别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诱发大鲵吐食的因素1.1环境因素1.1.1水质的影响自然界中大鲵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