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染色体易位对西瓜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染色体易位对西瓜花粉败育率、单瓜种子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杂交、回交转育方法,分别得到了具有2对和4对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纯合品系,并用他们配制了F1代杂合体。结果表明2对染色体相互易位使西瓜花粉败育率达49%,单瓜种子数较双亲平均值减少51%,单瓜重增加5.7%,中心糖提高1.4个百分点。而4对染色体相互易位的杂合体,其花粉败育率超过60%,且单瓜种子数减少75%以上,中心糖和边糖分别提高了0.8%和1.3个百分点。利用4对染色体易位育成的津花四号西瓜新品种与其近等位系京欣一号相比,单瓜种子数减少70%,平均仅有70粒左右,单瓜重增加8.5%,含糖量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但早期坐果性不如京欣一号。另外,染色体易位导致西瓜的雄花花瓣和雄蕊变小,瓤质变硬,耐贮运性提高,在西瓜育种及生产上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用~(60)Co—γ射线3—4万伦琴,辐射处理8个西瓜品种干种子,有7个品种获得易位体。M_1花粉半败育株中有25—33.3%的个体为易位体。其方法是:先对M_1代进行育性鉴定,确定半败育株,再对半败育雄花进行染色体鉴定,选出染色体易位杂合体,同株套袋自交。在易位杂合体M_2株系中,选取正常育性株或其后代M_3作父本或母本,同普通二倍体西瓜品种测交。从测交F_1代的379个组合中,鉴定出9个极少籽组合,52个少籽组合。  相似文献   

3.
王兴华 《蔬菜》2006,(7):16-17
染色体易位少籽西瓜是广东省农科院华知农业发展研究所,利用辐射育种技术培育的少籽西瓜系列新品种。染色体易位少籽西瓜在栽培上与普通西瓜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染色体易位少籽西瓜的花粉败育,没有活力,同类品种之间不能授粉结实,必须用普通二倍体西瓜进行授粉,才能正常结果。因此,种植染色体易位少籽西瓜必须同时配置授粉植株(普通二倍体西瓜)。现将染色体易位少籽西瓜的早春小拱棚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培育嫁接苗1.嫁接前的准备工作(1)苗床准备:早春育苗栽培的少籽西瓜,育苗场地一般选用日光温室。一般育苗床长5~6m,宽1.2m,深10cm,畦埂…  相似文献   

4.
~(60)Co辐射诱发西瓜染色体的畸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瓜种子经过~((?)0)Co多次辐射,其植株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有染色体环、染色体缺失和断裂、染色体易位、染色体桥、无核细胞以及微核等类型。正常二倍体西瓜的染色体核型由中部着丝点(m)和近中部着丝点(sm)组成,绝对长度为2.31~4.31μm,相对长度为6.61%~11.49%,核型公式为2n=22=18m+4sm,核型类别为2A。经~((?)0)Co辐射后的西瓜变异谱很广,并在田间出现了综合性状优良的无籽西瓜。之外,还展现了今后深入研究的远景。  相似文献   

5.
服务台     
《蔬菜》1985,(6)
土壤肥料①西瓜施肥须三防②从蔬菜长相看缺肥③蔬菜施氮要“四看”④芹菜的施肥技术新技术⑤移苗后喷施三十烷醇可使菜秧苗壮⑥番茄的保花保果⑦冬瓜和南瓜的人工授粉⑧菜豆保花保荚⑨怎样使辣椒结果多  相似文献   

6.
用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变培育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并用其进行选配少籽杂交子1代研究,对克服三倍体无籽西瓜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低、制种成本高、育苗技术较复杂的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易位系杂交子1代西瓜保持了二倍体杂交1代的优良特性,减少了单瓜籽粒数,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而提高了西瓜品质和商品价值。详细介绍了诱变选育西瓜易位系的步骤和技术、易位系的特征特性和优良的西瓜染色体易位杂交1代组合,并针对选育的科丰黑美人、红牡丹等易位系杂交1代分析阐述了染色体易位系杂交一代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几种菊属植物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菊花脑〔D. nankingense ( 2x) 〕、甘菊〔D. lavandulifilium ( 2x) 〕、四倍体菊花脑〔D.nankingense (4x) 〕、‘滁菊’〔D. morifolium ‘Chuju’ (6x) 〕、‘黄英’〔D. morifolium ‘Huangying’ (6x) 〕及其部分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二倍体的菊花脑和甘菊减数分裂中期Ⅰ(MⅠ) 每个花粉母细胞( PMC) 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83Ⅰ + 8.58Ⅱ和1.50Ⅰ + 8.25Ⅱ; 四倍体菊花脑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2.64Ⅰ + 13.35Ⅱ + 1.03Ⅲ + 0.93Ⅳ; 六倍体‘滁菊’和‘黄英’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48Ⅰ + 26.09Ⅱ + 0.33Ⅳ和1.09Ⅰ + 25.18Ⅱ + 0.18Ⅲ + 0.50Ⅳ, 是两个已经二倍体化的异源六倍体。菊花脑×甘菊的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1.61Ⅰ + 8.19Ⅱ; 四倍体菊花脑×菊花脑、菊花脑×四倍体菊花脑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3.42Ⅰ + 8.34Ⅱ + 1.53Ⅲ +0.58Ⅳ和3.62Ⅰ + 8.31Ⅱ + 1.50 Ⅲ + 0.56Ⅳ; 菊花脑ב黄英’、‘黄英’ ×菊花脑和甘菊ב黄英’、‘黄英’ ×甘菊正反交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30Ⅰ + 16.45Ⅱ + 0.70Ⅳ、0.29Ⅰ + 16.07Ⅱ + 0.89Ⅳ、0.63Ⅰ + 16.32Ⅱ + 0.68Ⅳ和0.47Ⅰ + 16.38Ⅱ + 0.65Ⅳ + 0.03Ⅵ; 四倍体菊花脑ב滁菊’杂种F1 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为3.59Ⅰ + 18.03Ⅱ + 0.98Ⅲ + 0.52Ⅳ + 0.07Ⅴ。由减数分裂行为可以看出菊花脑和甘菊亲缘关系较近, 菊花脑和甘菊及其近缘种可能是栽培菊花的1个染色体组供体; 菊属3个染色体组间分化程度较低, 彼此亲缘关系较近, 且部分染色体可能存在易位等结构变异, 或菊属内广泛存在促进配对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光滑无毛雄性不育、G17AB雄性不育、短蔓雄性不育和易位雄性不育4种西瓜不育型在我国的研究利用进展,结果表明,G17AB雄性不育型、短蔓雄性不育型利用价值较低,光滑无毛雄性不育型有进一步研究和间接利用的价值,易位雄性不育型可直接利用,但不育系育性差,采种量低,种子成本较高,制种环节较多,应用程度受到了限制。综其所述后认为,进一步研究和发掘生产利用价值高且不附带任何不良性状的西瓜雄性不育系、全雌系或杀雄系,应成为西瓜不育系研究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无籽西瓜以其优质、口感好、食用方便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西瓜无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除了现在生产上推广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外,还利用弱X射线照射的花粉授粉产生二倍体无籽果实,使用外源激素诱导西瓜单性结实,射线照射使西瓜染色体易位,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等多种途径获得无籽或少籽果实。  相似文献   

10.
无籽西瓜以其优质、口感好、食用方便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西瓜无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除了现在生产上推广的三倍体无籽西瓜外,还利用弱X射线照射的花粉授粉产生二倍体无籽果实,使用外源激素诱导西瓜单性结实,射线照射使西瓜染色体易位,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等多种途径获得无籽或少籽果实。  相似文献   

11.
同源四倍体胡萝卜的减数分裂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裴红霞  庄飞云  欧承刚  赵志伟 《园艺学报》2008,35(12):1809-1814
 以花药培养获得的同源四倍体胡萝卜(2n=4x=36)植株为试材,对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发现其与正常二倍体胡萝卜存在较大差异:前减数分裂间期及前期Ⅰ发现部分花粉母细胞具有多核仁现象;终变期、中期Ⅰ除二价体外,还观察到单价体及多价体联会形式;中期Ⅰ、中期Ⅱ,分别有23.00%和32.29%细胞存在一些染色体(1~6条)未排在赤道板上;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86Ⅰ+4.01Ⅱ+2.99Ⅲ+1.89Ⅳ+0.81Ⅴ+1.09Ⅵ;后期Ⅰ、后期Ⅱ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或染色体桥现象,以及染色体分离多极化现象。由于其异常减数分裂行为,造成了四倍体胡萝卜的配子多样化,花粉畸形,育性低。  相似文献   

12.
试材为8年生的红富士葡萄,在盛花前1周进行下列浸渍处理:①100mg/kgGA3;②100mg/kg-GA3+200mg/kg KT;③100mm/kgGA3+20mg/kg-PCPA;④100mg/kgGA3+200mg/kgSM;⑤200mg/kgSM+ 100mg/kgKT;⑥400mg/kgSM;⑥200mg/kgSM;⑧清水为对照。浸渍时间为30秒,处理①~⑦在盛花后2周再“用手持喷雾器喷布100mg/ksGA3追加处理。试验设单株小区,每株处理10个果穗,重复2次。各处理果粒初上色时(8月10日)提前采收。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红富士无核果的诱导都有明显作用,其无核率在82~100%之间。其中处理②③④无核果率均达100%,不过仅处理…  相似文献   

13.
金海霞  冯辉  徐书法 《园艺学报》2006,33(4):737-740
 用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22与叶用芥菜可育品系X09-1和X12-1杂交, 并以叶用芥菜为轮回亲本连续7代回交, 获得了2份不育性稳定的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的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 植株形态与轮回亲本相近, 有正常结籽能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Ⅰ染色体数目稳定为18条, 表明回交核替换已经完成。用转育成的新不育系试配杂交组合, 经配合力测定, 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以多分枝西瓜品种陇抗9号与不分枝西瓜品种无杈早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引哚甲酸(ICA)、引哚乙酸(IAA)、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HZ)、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ICA、IAA+ICA含量显著高于多分枝西瓜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Z、DHZ+Z含量低于多分枝品种;且不分枝西瓜品种的(ICA+IAA)/(Z+DHZ)、(ICA+IAA)/ABA、(ICA+IAA)/(GA_1+GA_3+GA_4+GA_7)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显著高于多分枝品种。由此可见,较高含量的ICA对西瓜侧枝的分生有抑制作用,较高含量的Z与DHZ对西瓜侧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ICA+IAA)/(Z+DHZ)、(ICA+IAA)/ABA、(ICA+IAA)/(GA_1+GA_3+GA_4+GA_7)的较高比值不利于西瓜侧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正> 1 30多年的回顾无籽、少籽西瓜分为激素无籽西瓜、多倍体无籽、少籽西瓜和易位少籽西瓜三大类.三类无籽、少籽西瓜相比较,激素无籽有果小、畸形、商品果率低、管理麻烦的缺点,至今仍处于研究阶段。易位少籽西瓜的易位系,特别是多易位系,培育难度大,植株座果率低,生产栽培较少,也还在继续研究。多倍体无籽、少籽西瓜诱变方向性很强,比较容易培育,植株易座果,果实质量稳定,管理方便,还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耐贮运等特点。因而,栽培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一直是世界各国,也是我国栽培无籽、少籽西瓜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分析了二倍体西瓜的粗线期染色体形态,主要注意其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分化的特征性模式及长度、臂比等染色体参数。西瓜粗线期染色体的染色粒,显示近中分布类型,异染色质区定位于着丝点附近。从形态上鉴定了全部11条粗线期染色体,初步建立了粗线期核型,这对进一步研究西瓜细胞遗传学非常有益。西瓜(Citrullus lanatus)栽培种二倍染色体数为22条(2n=22)(KozhukhoWS.A.,1925;Passmor S.F.,1930;Whitaker T.V.,1930)。由于西瓜染色体较小,有丝分裂中期形态分化太少,因此各个报道是不一致的。Trivedi R.N.等(1970)报道,西瓜中期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24~2.88微米之间,绝大部分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等(1971)报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5~4微米,有一对随体染色体。(1982)报道染色体长度变化在1.8~2.7微米,大都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只有一对染色体不着臂。显然,利用常规染色体技术很难在有丝分裂中期,准确地鉴别每条染色体。至于减数分裂研究,报道也很少。应当承认,西瓜细胞遗传研究是比较落后的。迄今为止,尚无西瓜粗线期核型,染色体形态方面的报道。查清西瓜染色体形态,识别每条染色体,是西瓜细胞遗传学基础工作之一,对于西瓜遗传分析、染色体操纵、进化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西瓜粗线期染色体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报道西瓜粗线期核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3个西瓜品系幼苗染色体加倍的诱导效应,通过形态观察、染色体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3个西瓜品系均得到了四倍体,0.3%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的变异率较高,其中以0.3%秋水仙素处理黄小玉母本的变异率最高,达15.1%。四倍体表现出叶片长、宽、厚均增大,花瓣大小和果皮厚度均较二倍体明显增加。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44,二倍体对照为2n=2x=2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诱导不仅产生四倍体,还有嵌合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瓜菜》2016,(6):25-29
为了更好地指导江苏沿海地区早春大棚西瓜生产,利用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PT1000温度传感器),连续测定不同覆盖层数大棚内温度,探讨了双大棚多层覆盖保温增温效果及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5℃左右,最低气温增加2℃左右,平均增加地温7℃;"双层大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7℃左右,最低气温增加4℃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0℃;"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覆盖平均增加气温12℃左右,最低气温增加8℃左右,平均增加地温14℃。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小棚+地膜"方式;3月中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双层大棚+地膜"方式;4月上旬移栽西瓜,建议采用"单层大棚+地膜"方式。综合种植效益比较,2月下旬至3月上旬移栽,西瓜种植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9.
<正> 西瓜多倍体选育工作,是近50年来国内外育种工作者广泛注意的一个课题.由于“一少两低”(籽少、发芽率低、成苗率低)问题不能解决,在生产应用上影响了无籽西瓜的发展.因此,目前无籽西瓜的栽培面积只占西瓜栽培面积的1%—3%.1967年 Oka提出利用染色体相互易位的新方法来产生无籽西瓜,是从遗传学方面培育无籽西瓜的新途径.不过从多倍体生产无籽西瓜,仍是迄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瓜G17AB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转育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西瓜G17AB雄性不育两用系自1987年由沈阳市农科所育成以来,在西瓜种质资源的开拓、杂交制种和西瓜生产诸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对它的转育和应用情况作以下介绍。1 西瓜G17AB雄性不育两用系西瓜G17AB雄性不育两用系(下简称G17AB系)来源于一个常规西瓜品种自然群体的两个雄性不育株,经五代选育而成,其遗传机制为细胞核不育类型,两用系群体的育性分离为1:1。其中可育株(杂合体)群体即是不育系的保持系。G17AB系属中早熟西瓜品系,秧蔓生长势中等,叶片开裂,果型中等大小,果实圆球形,果皮绿色衬有墨绿色条带,红瓤、褐籽,含糖量9%左右,果实生育期32天,全生育期100天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