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垦系统即大力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年来,许多垦区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创办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也方兴未艾。垦区的长期实践,无疑为农村发展家庭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初办起家庭农场是农垦的一个创举,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垦人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说,家庭农场实现了农垦农业"第二次革命"。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互融合的今天,农垦家庭农场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具体体现在:一是家庭农场在工业化进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垦区抱团发展再迈步伐。日前,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合作社联社在武汉成立。省农垦事业管理局与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现场签约,由省农信社对农垦联丰现代农业合作社联社授信5亿元。为打造"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由湖北农垦现代农业集团发起,五三农场刘台利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武湖农场绿源苗木专业合作社、清河农场永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来自全省垦区的20家专业合  相似文献   

4.
胡兆辉 《中国农垦》2007,(12):11-1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垦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先后三次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大大解放了垦区农业的生产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农垦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创新:推行土地租赁经营,调动职工积极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江苏农垦建立了家庭农场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大包干。但农业大包干存在"负盈不负亏"的弊  相似文献   

5.
覃杨彬 《广西热带农业》1995,(1):43-47,F003
规范产权关系,重构国有农场微观机制主体覃杨彬(广西农垦职工大学530227)广西垦区国有农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财务大包干中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大农场与家庭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在以放权让和搞活企业为主要内容的这一最初政策效应过去之后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垦》2020,(2):24-2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中央文件印发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近期,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组织举办了全国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培训班,现从垦区报送的典型经验中摘选部分材料分期刊发,供各垦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湖北农垦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垦区,共有65家国有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万亩,总人口145万人。湖北农垦属非集团化垦区,国有农场全部实行属地管理,近两年来,湖北农垦结合垦区实际现状,提出和实施了"三抓三突破两率先"的发展思路和"四化两转变"的改革路径,积极探索非集团化垦区走集团化道路的改革发展模式,2015年湖北农垦在原种业公司基础上,成立了"湖北农垦联丰现代农业集团",作为湖北垦区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农垦属于城市垦区,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农垦的前列,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起步早、成效明显,上海农垦改革的"光明"经验值得其他垦区学习。四次改革,从"上海农垦"到"光明集团"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决策和领导下,为承担国家使命,在国家大规模投资开荒建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特殊组织。垦区是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垦》2020,(4):25-25
江苏农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在创新国有农场土地管理制度、经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创了"农垦自主投资整治土地,新增指标交易收入归农垦所有"的土地整治模式。一、做好农场土地整治规划为进一步做好垦区耕地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土地整治项目,2015年,江苏农垦委托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17个农场土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土地面积123204.8446公顷,确认耕地后备资源面积9805.26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6%,基本查清了垦区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对于农垦系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早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农垦系统就兴起了创办职工家庭农场的热潮,并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万个职工家庭农场;陌生是因为现代家庭农场具有许多新的特征,职工家庭农场与现代家庭农场形似而神不似。作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一,现代家庭农场应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9月6日,中国农垦节水农业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在新疆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召开。联盟将以服务各垦区节水农业发展为宗旨,按照农垦"三联"战略的要求,搭建起以节水农业的农垦企业、农场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创新平台。成立中国农垦节水农业产业技术联盟是农垦系统实施联盟联合联营战略,进一步发挥农垦节水农业产业国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其中,首次提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体现了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重视,将有力促进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笔者通过对三明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家庭农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以下简称"两化"),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对深化农垦体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因此,北大荒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全面吹响了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垦》2020,(1):18-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中央文件印发以来,各地农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近期,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组织举办了全国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培训班,现从垦区报送的典型经验中摘选部分材料分期刊发,供各垦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垦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充分发挥国有农场示范作用”的要求,致力于推进集团化、产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都市产业,垦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河北农垦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为抓手,以新时期农垦"四个定位"为目标,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我省农垦深化改革,确保农垦事业健康协调高质量科学发展。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抓改革,抓住历史机遇,突出改革主题一是探索推进垦区集团化。就垦区集团化改革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按照垦区集团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文件精神,加快实施联合联盟联营战略、培育打造农垦国际大粮商,9月23日,来自全国35个垦区的100家国有农(牧)场代表,在我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滁州,联合发起倡议成立中国农垦农场联盟。中国农垦农场联盟是在农业部农垦局的指导下,按照市场化机制以全国各垦区农场为主体,联合垦区内企业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从提高供给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垦改革,明确提出"加快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样化改革,创新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经营管理体制。明晰农垦国有资产权属关系,建立符合农垦特点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发挥农垦独特优势,积极培育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把农垦建成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10月13日中央深改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这是自改  相似文献   

19.
正大兴安岭垦区在开展"十个全覆盖"过程中注重做到"六结合":与打造主题农场、品色小镇相结合;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与促进员工增收、企业增效相结合;与促进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彰显垦区魅力、提升垦区知名度相结合;与构建和谐呼伦贝尔农垦相结合,全力打造美丽垦区、幸福家园。与打造主题农场、品色小镇相结合——垦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8个农场,打破传统单一的发展观念,逐步向多元化转型,实施一场一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精神,农垦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深入推进改革,提升垦区农场市场化改革和企业化经营水平,更好发挥农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然而部分垦区推进农场企业化改革步履艰难,有些国有农场按照《公司法》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甚至比原国有农场运行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究其原因,是国有农场仍在沿袭以土地承包式经营为实质的传统“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