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湿地植物景观是湿地公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根据湿地公园的特点,探讨了其植物种类选择及造景的艺术手法和生态问题,并得出湿地植物景观建设必须将艺术与生态科学完美结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植物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城市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以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和总结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探索生态、文化、景观等理念的现实显现.坚持以生态设计思想为根本,结合人文内涵设计、历史文脉及意境设计等方法,营建具有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性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4.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湿地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施途径之一。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植物种类的选择和色彩的应用应当体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性。  相似文献   

5.
林玉清 《绿色科技》2020,(3):70-71,74
指出了湿地属于水陆过渡地带,其独特的地理条件,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在湿地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种类非常丰富,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方案,以对湿地公园中对优美景观的形成提供有力帮助,同时,对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生态恢复学、园林美学中植物造景理论为基础,对重庆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常见的配置方式、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分别不同湿地公园总结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中的优缺点,分别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给出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常用湿地植物种类,指出调查中发现的水生植物配置过于拥挤,缺乏养护和后期管理,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绵城市设计原理,以江门市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规划为例,针对小海河湿地公园的资源特色和功能需求,从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海绵系统规划等方面着手,提出最适合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发展的途径,以期解决湿地公园存在的水质恶化、河道变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打造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海绵湿地景观,为湿地公园海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典型景观的集合.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相统一的湿地景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发展的新内容.本文以湛江绿塘河湿地公园为案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在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种植模式、乡土化植物材料选择、因地制宜的植物空间布局和精细的施工技术等修复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植物景观,能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穷魅力。作者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人性化处理技术,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后滩湿地公园中植物应用形式进行探讨,介绍了公园的植物种类,对于植物生活型、多样性、季相变化、配置形式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后滩公园在植物物种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重视乡土植物和抗逆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二是植物景观季相变化明显,色叶植物和常绿阔叶植物搭配合理;三是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结合道路、水体、建筑打造不同的景观空间,丰富了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11.
植物构筑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日益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 系统地分析植物构筑要素为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介绍了研究植物构筑型的意义、植物构筑型的研究历史, 归纳总结了植物构筑型的有关概念, 讨论了当前的研究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植物鉴别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鉴别不仅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农业、林业、牧业、工业、商贸、考古、检验检疫等领域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文中系统介绍了基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组成、结构、纹理等外部特征的人工鉴别方法,基于燃烧、光谱、色谱、质谱、热差、细胞、孢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分析的辅助人工鉴别方法,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摄影、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自动鉴别方法, 总结了国内外植物鉴别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植物自动鉴别方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以避免植物鉴别技术和方法的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植物鉴别技术和方法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Modelling plant growth and architecture requires two consecutive and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he first is a qualitative botanical analysis,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sequence of a tree is studied by the identification of various levels of organisation and of homogeneous subunits. All of these — architectural unit, axis, growth unit — follow particular growth processe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using the second approach,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odelling of the functioning of meristems based upon stochastic processes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1980, in combination with a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work on temperate and tropical plants. Calculations involved in tree simulations from field data are based upon the probabilistic Monte Carlo method for the topological part and on analytical geometry for the morphological part. Computer graphics methods are then used to visualise the computed plant. Several sectors in agroforestry are concerned with application of such plant architecture modelling: tree growth and yield, radiative transfers, timber quality and mechanics, simulation of competi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从景观的视角对长沙市湿地中应用较多的再力花、香菇草、蒲苇、粉绿狐尾藻和睡莲等5种外来植物的入侵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综合得分将入侵性划分为Ⅰ~Ⅳ四个等级(得分由低到高),其中得分为Ⅱ级的有再力花和香菇草,得分为Ⅲ级的有蒲苇、睡莲和粉绿狐尾藻,5种植物的初步评价结果与实际表现比较一致;权重方面,群落生态>个体生态>群落景观,群落景观上5种植物得分相差不大且处于及格线上下,群落生态中的2个多样性指标权重较大且得分差距也较大,个体生态除睡莲外其他得分非常低,此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梳理总结叙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植物景观的叙事性内涵和特征,并从时间组织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文化意蕴表达3个层面对植物景观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探讨,试图将叙事性表达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体验融入到现代的植物设计语汇中,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延续场所文脉,从而为体验者创造有情感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认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前提,植物最大的特性是生命特质,但与此同时还具有审美、文化等被赋予的标签特质,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就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园林植物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相地合宜、构景得体。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及其景观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景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见植物种类组成及不同墙体材料对墙面植物的影响,并对156个植物景观单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调研范围内记录植物71种,隶属于37科58属,最多为天南星科,有7种;应用频度最高的3种植物分别是绿萝、合果芋和异叶地锦;挡土墙是最常见的应用墙体类型,表面较粗糙的毛石和花岗石则是最常见的墙体材料,适合大多数的藤蔓植物附壁生长;评价等级最好的23个景观单元主要以薜荔、绿萝、异叶地锦以及香荚兰等种类组成;文章最后对广州市城市绿地的墙面植物景观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植物造景的探索──嘉兴市城南公园绿化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营造绿色景观,创造优美、清新环境,使人们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可爱、舒适。  相似文献   

19.
园林种植设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本文从生态学、艺术性、经济性的角度分析了园林种植设计的原则,进而实现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龙胆属植物观赏与药用价值兼具。该文从育种学及繁殖技术等方面论述了龙胆属植物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就今后国内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