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实践的研究,以绿化景观空间的组成、连接与组织为切入点,总结出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和改造处理方法,并探索在绿化改造中如何使"绿"与"路"、景观与观赏时序有机结合,寻找高速公路绿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对日后城镇规划、道路设计与绿化设计等部门的前期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永华 《湖南林业》2008,(11):28-28
一是异质性原则。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因此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多元化、多样性,追求景观整体生产力的有机景观设计法,追求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根观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以老旧城区景观透水性铺面系统建设为例,归纳总结了适宜在老旧城区采用的透水性铺面系统建设途径:在老旧城区环境治理和景观提升改造中通过系统的透水性景观铺面构建,从而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景观效果和维护城市生态的综合效果,以改善老旧城区的雨洪积水问题,提升老旧城区的生活和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4.
为使园林建设服务于社会 ,阐明了“文化建园”的基本涵义 ,根据鲁迅公园的现状和历史沿革 ,以鲁迅公园改造为例 ,探讨了文化在公园建设中所包含的内容及发展方向 ,论述了景观、生态、文化、艺术是现代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环境景观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扬  沈丹 《山东林业科技》2006,(2):54-55,78
在充分利用昆明理工大学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学校历史文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在改造设计中结合校区的现状,使改造设计的主题与历史和文化紧密联系,以形成一种场所属性和特征。同时,改造设计以“一轴、一环、两点、三核”的结构为指导,以“时间”为线索划分主要区域,营造了一种环境景观与建筑互动、新旧景观协调、历史与未来统一的校园环境,从而实现了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整个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的基础上,总结了校园环境景观的营造对大学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羽泉路禅茶商业街的改造设计为例,阐述了该商业街的规划定位、设计理念、具体设计的过程,提出了商业街改造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挖掘人文内涵,恢复和优化景观活力,以达到人文景观与商业氛围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7.
金瑞春 《绿色科技》2021,(5):54-55,61
指出了苏州河为上海重要河流,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成长和文化风俗,在2018年普陀区启动了苏州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以建成的普陀区建德花园段滨河景观改造为例,研究了上海苏州河边滨河景观改造的方式方法与运用。探讨了运用打通沿河步道、局部改造防汛墙、增加滨河景观节点、保留部分现状植物等设计方法在全上海苏州河改造及其他滨河景观项目中运用的可行性,以达到更加合理的滨河景观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8.
房仕钢 《广东园林》2008,30(4):63-64
通过对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景观建筑的创作实践进行总结,提出处理好建筑选址、平面布局、造型和色彩是保证景观建筑创作成功的关键;景观建筑创作的最高境界,是使之升华于场所和自然,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和谐。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态学基础上的园林设计能更好地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植物群落.在充分考虑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影响和植物生长特点的基础上,从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环境以及植物特点与植物创造景观的生态关系,以及由此可以达到的景观效果.指出在园林设计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形成一个种群间相互协调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群落,使植物在观赏性、生态性和经济性上有机结合,从而为园林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0.
简述当今世界土地被破坏的背景、景观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北京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领域,对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土地的循环利用和景观恢复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被破坏的土地的循环利用和景观重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分析东莞市森林景观改造规划区内森林景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景观存在的问题,并对森林景观改造提出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为完善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设计理论与实践,文章以展旗岗森林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 探索总结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实践的方法。文章分别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苗木配植 等方面分析森林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法,营造“展旗秀色、山花烂漫和生态绿岛”三大主题区块,并明确 了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从栽植至抚育结束,展旗岗将持续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 其森林与建筑群遥相辉映,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以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造水下地形、地质改良,引入多种植物、鱼类、底栖软体动物及虾等物种,在人工造流循环及管控下达成对景观水体的生态净化修复。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稳定运行后,景观水体中CODcr去除率达到91.2%;TN、TP及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95.1%、88.2%和96.9%。  相似文献   

13.
城市之美在于水,绿水是城市的名片。江苏省淮安市在实施"四河八岸"景观提升过程中,以现代景观式防洪理念为指导,将景观与防洪两大功能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显水、透绿、现代、生态的城市景观带,既满足了广大市民群众亲水的需要,更拓展了城市绿色空间,取得了良好的自然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完善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设计理论与实践,文章以展旗岗森林景观改造规划设计为例,探索总结珠三角地区森林景观改造实践的方法.文章分别从场地分析、设计目标、设计理念、苗木配植等方面分析森林景观改造的设计方法,营造“展旗秀色、山花烂漫和生态绿岛”三大主题区块,并明确了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从栽植至抚育结束,展旗岗将持续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其森林与建筑群遥相辉映,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分析原设计在植物景观配置方面存在的缺漏与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26个植物生态景观,体现在各景区的功能、构筑物的特点上,使其有机结合。突出了乡土特色,丰富了四季景色,同时也填补了对植物特色林的设计与完善,从而把公园的景观提高到中上水平,使金华生态景观公园能真正满足金华居民对其景观的多种需求。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态学基础上的园林设计能更好地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植物群落。在充分考虑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影响和植物生长特点的基础上,从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环境以及植物特点与植物创造景观的生态关系,以及由此可以达到的景观效果。指出在园林设计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形成一个种群间相互协调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群落,使植物在观赏性、生态性和经济性上有机结合,从而为园林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城市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能够合理利用现有荒置土地资源,使其重新具备使用功能,从而保护和加强了环境系统生产和更新。以《周口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0》为依托,对原漯阜铁路城区段进行了景观再生规划设计,并结合城市发展对绿道建设的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废弃铁路这一独特带状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改造,营造供居民观赏、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绿道景观,从而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周口城市形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戴娜 《林业建设》2014,(6):41-44
景观序列将各个景观节点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园林景观的景观空间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不同的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景观秩序、不同的景观节奏、不同的景观韵律,使游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本文以景观序列的展开方式、景观序列的空间秩序、景观的时空序列变化、景观节点的构建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的展开与景观节点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的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以佛山市南海区森林景观改造为例,从总体现状、总 体布局、主题树种、构建技术等方面总结森林景观提升的过程和方法,针对南海区城市森林景观,打造 了“一环、二线、三带、四面”的总体布局和“一镇一主题,一山一景观”的景观特色,并明确了树种 选择和配置模式。通过森林景观改造,南海区将呈现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森林的生态 功能和景观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道路景观林是山林景观的窗口和向导,道路景观林的建设是森林林相改造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案例提出道路景观林改造模式,以实现森林公园由经济林转变为景观生态林的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