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年中,为探索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的路子,我们做了大量的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工作,建成了一批节水灌溉示范区,全国各地尤其是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节水灌溉发展迅速,修建了大量的节水灌溉工程。以低压管道灌溉和喷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迅速增加,全国低压管道、喷灌、滴灌等各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面积已达333.33万hm2。应该说: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缓解用水紧张矛盾,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水资源紧缺地区,…  相似文献   

2.
从滴灌节水效应、滴灌灌溉制度及耗水规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农艺节水调控4个方面,归纳总结滴灌技术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为因地制宜推广葡萄滴灌节水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星星 《湖南农机》2013,(6):188-189
滴灌是农业灌溉技术的一项革命性变革。这种灌溉方式,对节省灌溉用水、实现高产、控制杂草等有它独到之处。本文对滴灌进行了简述并分析了滴灌技术在我国节水灌溉中的应用,对其优势、节水效果等方面的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新疆呼图壁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自动化滴灌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呼图壁县自动化滴灌技术在示范推广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便充分发挥自动化灌溉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地的农用灌溉用水问题,是帮助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采用YD型移动式高扬程灌溉及SYD型移动式滴灌技术,具有投资少、转移快捷方便、灌溉效率高及增产增效等优势,通过典型干旱山区的应用研究,该灌溉技术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地的农用灌溉用水问题,是帮助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采用YD型移动式高扬程灌溉及SYD型移动式滴灌技术,具有投资少、转移快捷方便、灌溉效率高及增产增效等优势,通过典型干旱山区的应用研究,该灌溉技术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几种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节水灌溉理论研究的深入,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广泛发展和利用,尤其我国水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合理,开发和示范推广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在总结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当前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膜下滴灌、痕量灌溉和微润灌溉,分析这些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姚振宪 《农业工程》2022,12(1):75-7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用水大户,迫切需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滴灌技术及设备是我国节水灌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早引入我国的节水灌溉模式.我国滴灌技术及设备走过了引进消化、示范推广、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为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了我国滴灌事业的创新发展历程,提出了发展区划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的节水灌溉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广泛推广工程节水措施 ,以防渗渠道建设为重点 ,开展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的试验示范。二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 ,大规模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三是推广旱作物的畦灌、沟灌 ,避免大水漫灌。四是加强节水管理 ,把水推向市场 ,初步革除了“大锅水”。实践证明 ,节水灌溉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滴灌在果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绍东 《排灌机械》1999,17(2):50-52
一、滴灌的好处滴灌也叫滴水灌溉,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将定量的水以点滴或微细流方式流注到作物根部,供作物直接吸收,使灌溉水基本不渗漏、不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起到灌溉质量好,提高果实质量、节水、节能、增产的作用。根据有关对滴灌果园试验成果证明,在同样条件下,滴灌较地面灌增产4%~16%,比不灌增产420~43o,比地面灌节水650~760,节能65%~759/0,省184%~87%,滴灌时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达959/0。二、滴灌的作用利用滴水灌溉可以保证果树年周期发育过程各个物候期的适量用水。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下滴灌技术是改变千百年来大水漫灌灌溉方式的一种节水措施。它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是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措施。 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技术是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滴灌技术应用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分析了目前滴灌应用的3种主要类型:室内滴灌、果园滴灌和大田滴灌;阐述了滴灌技术推广的4大优势:突出的节水效果、优质的灌溉质量、崭新的生产环境和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列举了滴灌推广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包括投资、种植管理模式、抗堵塞性能、行距调整困难、技术指导薄弱和维修管理不足。介绍了国内滴灌器材生产能力并对未来市场需求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今后推广滴灌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棉花膜下滴灌节水、增产的机理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膜下滴灌作为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近年来在南疆的小区试验、大田的推广中具有较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根据实测及调查资料对膜下滴灌的节水、增产机理和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对比,节水35%~63%,平均增产籽棉1200~1500kg/hm^2,增产18.5%~44.0%,水产比由常规灌的0.50~0.75提高到0.88~1.64。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水资源紧缺对水稻生产的威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水稻科技工作者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或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缺少系统地比较以及根据不同区域实际田间情况进行节水效果的评价梳理.本文采用文献数据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几种常见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模式,比较了不同技术模式在节水和增产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优、缺点.结果表明,"浅湿晒灌溉"的增产效果较好,但对田块的要求较高,并且难以确定灌溉定额;"间歇灌溉"的节水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推广性差;"控制灌溉"能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但没有统一的灌水指标;"适雨灌溉"节水效果较好,但增产效果一般;"滴灌"能提高水肥利用率,但可能会导致产量降低.综合来看,"滴灌"和"控制灌溉"适合在北方稻区推广,"蓄雨型灌溉"技术具有较大的节水和增产潜力,适合在南方稻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痕量灌溉比滴灌技术更节水,并且很好地解决了滴灌的堵塞问题。痕量灌溉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为农林业,包括精耕农业、旱作林业、气候干旱恶劣地区的野外种植绿化作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16.
盐湖区自2002年实施设施农业机械化以来,滴灌技术就开始应用于大棚中。目前盐湖区滴灌设备已达700余套。滴灌是将先进的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条件相结合,是农民在现有的耕作基础上使用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目前滴灌主要用于日光温室中。温室滴灌系统具有节水、增产、减少病虫害、省工、高效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安装使用、设备保管的方法,以及滴灌技术在日光温室中表现出的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合理地制定大棚滴灌灌溉制度,以大棚黄瓜为对象,在结果期设置了4种膜下滴灌灌溉频率(每隔3、6、9、12 d灌溉一次),并以传统沟灌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黄瓜生长(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采用滴灌灌溉有利于黄瓜生长并获得高产;在滴灌条件下,灌溉频率越高,植株越高大粗壮,叶片越多,同时促进了果实成熟;但灌溉频率对总产量影响较小,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比较,6 d灌溉一次黄瓜长势较好,产量最大112.4 t/hm~2,灌溉工作量合理,因此,建议在大棚黄瓜结果期滴灌灌溉频率以每隔6 d一次为宜。  相似文献   

18.
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夏州降水量稀少,水资源匮乏,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行节水灌溉,在该地区进行了日光温室油桃节水灌溉试验研究,研究了滴灌与沟灌技术在生育期内对土壤含水率、作物的生育动态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比沟灌平均节水1251 m3/hm2,"92-1"品种在滴灌条件下比沟灌每株增产5.9 kg,每公顷增产29475 kg,日光温室反季节油桃栽培应选择滴灌节水技术。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采用滴灌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方式对大棚西红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相关的灌溉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并且可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以大棚西红柿为供试材料,采用沟灌、滴灌、地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注射深度对大棚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显著高于沟灌和滴灌;而在地下滴灌试验的比较中,当每次注射水量为0.75L时,西红柿的总产量最高;试验同时表明距离地表约30cm的注射深度最有利于提高西红柿产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微灌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微灌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形成了以西北地区为主、以大田优势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发展布局,形成了与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总结了微灌发展现状、成效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微灌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对"十三五"微灌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预测了"十三五"微灌发展的规模与布局,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6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发挥微灌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效果;二是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推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作物灌溉制度、精准施肥研究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灌溉施肥;五是总结管理改革经验,完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机制;六是变革完善投入方式,优化微灌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