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影响观赏向日葵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采用不同成熟度观赏向日葵种子进行去种壳和去种皮处理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观赏向日葵种子休眠期的长短有差异,其中休眠期最短的为25 d,最长的达50 d以上;成熟度对不同基因型观赏向日葵种子的萌发率影响显著,其中花色为黄色和红色的观赏向日葵GK 1和GK 2随着成熟度的...  相似文献   

2.
宁赏葵1号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以观赏型向日葵品种小清新为不育系,以新材料193R为自交系,经杂交、自交和回交最终选育出的无花粉、分枝型观赏向日葵新品种。2022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向日葵(2022)640004。该品种属于中晚熟观赏型向日葵品种,田间生长整齐,高度适中,花色艳丽,观赏性强,可作景观园林观赏、鲜切花生产。  相似文献   

3.
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和观赏向日葵特性,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水肥管理、整株除草、病虫害防治、花期调控、采收储存等方面总结了多年的试验和推广经验,提出了黑龙江省观赏向日葵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为推广观赏向日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伟 《保鲜与加工》2008,8(2):55-56
观赏向日葵系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作为油料作物栽培。由于其抗逆性强,世界各地均有广泛栽培。随着矮生中小型向日葵的选育栽培,以及切花、园林绿化品种的更新,观赏向日葵及其切花的市场认同范围与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在西方国家,向日葵切花近10年的市场容量在以25%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5.
观赏向日葵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向日葵为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因圆盘花序可随着太阳的转动而转向,故名向日葵,又叫日回、朝阳花和葵花等.观赏向日葵株形婆娑,枝叶茂密,花朵硕大,鲜艳夺目,可以作为盆花、切花和地栽花卉应用.  相似文献   

6.
观赏向日葵花色鲜艳,花型、株型丰满,头状花序多,舌状花有黄、橙、乳白、红褐色等,管状花有黄、橙、褐、绿和黑色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文阐述了观赏和切花向日葵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观赏向日葵特征特性及多年制种经验,从种子质量控制、制种区域选择、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管理、收获与储存等方面总结提出了观赏向日葵杂交种龙赏葵 5 号优质高产杂交制种技术,为生产高质量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观赏用向日葵大面积种植工程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进行首次观赏向日葵大面积反季节栽培试验。通过采取足墒浅播;施足基肥;适时间苗;前期控水等栽培措施,可有效控制向日葵生长高度,促进向日葵生长发育速率,缩短其生育期。试验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开花期平均提前7~8d,生育期平均缩短8~12d。同时,采用间行分期播种,可以有效延长大面积向日葵开花时间,提高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9.
龙赏葵 2 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育成的观赏型保持系材料 96101RU074 为父本,与观赏型不育系材料 RGX102A 回交选育出的无花粉多分枝观赏向日葵新品种,于 2021 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向日葵(2021)230002。该品种生育期短、产花量大、开花期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用于景区观赏、园林绿化等。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三积温带及其他省区同生态区春夏季节种植。  相似文献   

10.
观赏向日葵属菊科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花卉,因其花朵鲜艳夺目、花色丰富,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切花消费与庭院景观种植的新亮点。观赏向日葵适应性强,生育期短,切花产量高,从种子播种到采收只需3~4个月,一年可种植3~4茬,可本地规模化生产,也可利用其他种植地空闲期种植。适宜在无霜地区露地栽培,其他地区可在冬季霜期进行简易保护栽培。  相似文献   

11.
从国外引进切花型观赏向日葵新品种共计25个,开展了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切花型观赏新品种8个。  相似文献   

12.
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标记技术,从9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条对16个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共获得242条DNA片段,大小分布在200~2800 bp之间,其中162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约占总数的66.9%,揭示了观赏向日葵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6个观赏向日葵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的Nei氏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36~0.8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590 3;聚类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区分出不同的基因型,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当下,娇小的杂交一代向日葵品种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无论是花海景观应用,还是花坛、盆栽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而向日葵用于四季组合盆栽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近几年,笔者所在的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在青岛地区进行了多次尝试,向日葵表现都十分优异。现将总结出的优秀向日葵品种与栽培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向日葵种植面积从0.2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00万hm2,从观赏栽培植物发展成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向日葵种业从引进国外品种大力推广种植到利用引进种质资源自主选育填补我国向日葵杂交种空白,从进口品种一统天下到国产品种主导市场的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并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向日葵种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期望推动我国向日葵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大兴,有位叫卢光天的老人,他摸索出了一套盆景向日葵造型技术,并运用得出神入化,给观赏向日葵注入了新的艺术和文化内涵,提高了它的观赏价值。卢老说,让一株普通的观赏向日葵变得鲜活精彩起来并不难,最主要的是意境的表达,只有用心的人,才能真正地让向日葵“活”起来。 卢老从部队离休后20多年来,一直把向日葵作为精神支柱,他几乎用所有的时间去搜集与向日葵有关的资料,研究向日葵的生长特征。他发现向日葵的生长形状是可以人为改变的,于是他开始试着做些简单的造型,在向日葵的苗期,就有意识地使其茎部随着意想中的形状弯曲。随后他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向日葵造型中,用心去做,用智慧表达。如今卢老培育的盆景向日葵造型达到了140多种,他为每一种造型都起了寓意深刻的名字。如,“军号已吹响”让人感受到奋进的力量;“春色关不住”让你能从中感受到那拂面而来的和风、明媚的春光;“一国两制”构思精巧,同根而生的两茎,象  相似文献   

16.
简介向日葵属(Helianthus L.)中共有67个种,只有普通向日葵(H.annuus L.)是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其他如耶鲁撒冷菊芋(H.tuberosus)的块茎可供食用,一般只在宅旁园地种植,还有一些供观赏,大多数种均为野生。向日葵野生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多种多样的生理特性,尤其是在抗病虫和抗不良环境条件方面,更具有其特殊的优越性,是改进向日葵栽培品种抗病虫、抗逆  相似文献   

17.
徐夙侠  刘公社 《作物学报》2006,32(10):1573-1578
向日葵杂种生产采用三系配套系统完成。因此,向日葵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研究较为清楚的是PET1细胞质,其不育机理是线粒体DNA重组形成嵌合基因,编码新的多肽,导致小孢子的败育。然而,这些基因如何影响小孢子发育的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丰富多样的向日葵CMS会大大降低因遗传单一性给大规模生产带来的风险;未发现恢复系的CMS可以用于无花粉观赏向日葵杂交种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彩色向日葵花色艳丽,茎秆粗壮,不仅是切花的好材料,而且可作园林美化用。近几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美国引进了几十个观赏向日葵品种,并在上千亩示范基地内进行推广种植。该站引进的‘醉云长’、‘金色08’、‘三阳开泰’等新优品种还在七博会切花花材评比中获得了金、铜、优秀等各类奖项。尤其是‘金色08’经过示范推广,目前该品种已得到了广大种植户和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北京切花向日葵的主栽品种,并在广州、上海、西安、长沙、南京、南宁、武汉、福州、三亚等地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对向日葵穴盘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用于向日葵穴盘的肥料类型和壮苗指数。以观赏向日葵‘夏日微风’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不同类型肥料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提高向日葵穴盘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和茎粗,增加幼苗同化物积累;硫酸钾型复合肥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及根同化物积累。与其他肥料相比,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株高、茎粗、植株干重、植株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分别平均增加15.6%、10.0%、6.6%、15.1%、11.4%、16.6%、13.8%;硫酸钾型复合肥处理的根系干重、根系鲜重、主根长分别平均增加13.3%、35.0%、4.9%。4种肥料肥效大小依次为: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硫酸钾型复合肥>控释肥>花多多1号肥。综上所述,向日葵穴盘苗施肥优选花多多高氮钾比例肥,茎粗/株高×单株鲜重×100可作为向日葵穴盘苗的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20.
龙赏葵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分枝型自交系02102为母本、观赏型创新材料 RGX01为父本,经杂交后与不育系测交选育出的无花粉多分枝观赏向日葵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生育期短、产花量大、开花期长、经济效益高,适宜切花生产、庭院美化及花境营造等。本文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