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确立小蚕期人工饲料无菌饲育、大蚕期条桑育这一饲育法的基础研究,在春蚕、夏蚕以及秋蚕各蚕期,研究了关于1~3龄及1~4龄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以后用桑叶饲育的蚕儿对各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病毒用了核多角体病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及软化病病毒3种,接种是把各种病毒按10种浓度稀释,然后对用各种饲育  相似文献   

2.
在每克人工饲料中添加0.1~10.0毫克多菌灵纯粉,分别在全龄期和1~3龄期饲育微粒子病经卵传染的病蚕。结果表明,全龄期用含有0.1毫克/克多菌灵的人工饲料饲养,可获得完全治愈的效果;在1~3龄期用含有0.1毫克/克和0.5毫克/克多菌灵的人工饲料饲育,仍有5.00%和2.42%发病(对照区病率则为81.82~84.27%)。  相似文献   

3.
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缪云根 《蚕业科学》2000,26(2):91-93
从收蚁方法、饲料形状、光照条件等方面研究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小蚕饲育技术。结果表明 :不带卵壳收蚁其疏毛率、起蚕率、生长发育进度优于带壳卵收蚁 ;收蚁用饲料以平板状为好 ,有利于蚕的取食和疏毛 ,2龄以后用片状饲料饲育较适宜 ;光线不仅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而且影响饲料价值。为便于实际操作 ,防止饲料变质和污染 ,保持饲料水分等以黑暗封闭饲育为宜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料育蚕与桑叶育蚕比较,对核多角体病病毒的经口接种抵抗力小的情况已有报告(松原、林屋;林屋等)。讲演者继续前报,研究了关于对用不同饲料饲育的蚕儿接种了NPV、CPV、FV的各种病毒时蚕儿的感染性等情况。首先,对1~2龄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的蚕在3龄起蚕时,分别经口接种了NPV、CPV及FV。其结果,经口接种NPV的,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之间的-log ED_(50)值相差最大,接种FV的  相似文献   

5.
<正> 四、人工饲料无菌育的研究由于人工饲料不同于桑叶,极易引起细菌、酵母、霉菌的旺盛繁殖而使饲料很快变质,致使蚕儿患病死亡。1963年加藤等曾试图用含20%桑粉的饲料进行一万头蚕的大量饲育,结果由于霉菌和细菌的大量繁殖而使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6.
蚕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在1960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最初用人工饲育的蚕品种是5·4×2·4;日112·中110×大造。继后杂交种、原种有数个品种都能用人工饲料饲育但杂交种比原种饲养成绩好。原种用人工饲料育在当时还不够理想,再加上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不成熟,所以成绩差,死蚕多。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苏卵限×W_2(卵色限性品种即黑卵为雌、白卵为雄)为材料,采用黑田(1980)指数限制给桑法,比较了不同给桑指数下蚕生长发育与各经济性状以及饲料效率构成因素的关系,初步阐述了省力化经济饲育的理论依据,认为,在每日二回育条件下,合理经济的给桑指数为0.75。既解充分发挥蚕儿生殖、泌丝能力,又能节省桑叶,提高饲料效率。本试验从茧层量和卵的饲料效率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给桑指数下蚕儿生长发育,食下量、消化量、饲料效率的构成因素以及对各经济性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家蚕少回饲育技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蚕儿因只有以桑作为饲料,才能生长发育。然而除热带外,由于落叶冬季而无法饲育;再者也有由于霜冻不能养蚕的情况。因此,从解决此问题的对策出发,用桑以外物质的养蚕试验,很早就在尝试。可是,除1960年在蚕丝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全龄人工饲料育之外,尚未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这种人工饲料尽管其后饲料成分得到改善已实用于小蚕共育,但由于现在一般使用的人工饲料成本比桑叶高,所以大部分只能饲育到2龄。为打破这种现状,最近蚕丝昆虫研究所用畜用饲料素材等作为原料开发出了低成本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9.
讲演者已报告过人工饲料育蚕的病毒感染性比桑叶育蚕高,这次报告是因为研究了关于蚕儿用人工饲料饲育的时期长短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对5龄起蚕用桑叶添食CPV,比较1~4龄人工饲料育、1~3龄人工饲料4龄桑叶育、1龄人工饲料2~4龄桑叶育、1~4龄桑叶育的蚕儿时,-log ED_(50)值分别为4.8、4.6、3.9、3.1,人工饲料育的时期越长病毒感染性越高。对4龄起蚕添食CPV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在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10.
家蚕壮蚕人工饲料中桑绿枝粉不同添加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国内已在稚蚕人工饲料共育、日系原蚕稚蚕饲育及杂交率检验等方面得到大面积使用并取得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家蚕全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在饲育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已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壮蚕期人工饲料的食下量张种在100kg左右(干量),特别是5龄蚕期要占全龄人工饲料食下量的85%左右,因此,饲料费用高,是制约家蚕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不影响饲育成绩的前提下,研制适合家蚕(现行品种)壮蚕用低成本人工饲料, 可大幅度降低饲育成本.根据壮蚕期的营养需求,在壮蚕用人工饲料中适量添加廉价的桑树绿枝粉,成为研制低成本饲料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日本政府对家蚕人工饲料的统计数据,通过对小蚕人工饲料供给设施及小蚕共同饲育所配置状况、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实施现状、不同蚕品种人工饲料育饲育盒数、人工饲料育小蚕共育所规模、湿体人工饲料购买价格和用人工饲料共育小蚕价格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说明现阶段在家蚕人工饲料方面我国与日本都有很大差距,是我国蚕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普及工作,已经历了十多年。其间,由于人工饲料组成、饲育技术的改善,饲育成绩也比较稳定,其普及率已达40%以上。但是,现在花费在小蚕人工饲料育上的经费,因共育场所的经营主体,规模设备投资的多少等而有所差异,一般1-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家蚕1~4龄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规范,对家蚕品种皓月×菁松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的实用化水平进行了试验,结果如下:1 ~4龄采用人工饲料育,3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2.35%;4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1.06%;5龄起蚕的弱小蚕淘汰率为0.69%,累计淘汰弱小蚕4.10%,说明1~4龄人工饲料育在蚕体发育整齐度方面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初步形成了1~4龄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4.
(3) 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量和蚕体贮藏碳水化物量以及酶活性用合成饲料,从五龄起蚕饲育五天,随着饲料中的橄榄油添加的有无以及蔗糖加量不同,讨论体重以及绢丝腺重等的表现(表1-21:饲料中的蔗糖以及橄榄油量的增长,对体液成分以及脂肪组织糖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桑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发觉不同的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有明显的差异。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七年晚秋和一九七八年早春对若干二化性和多化性品种进行了人工饲料适应性的测定。采用的人工饲料配方为:蚁蚕当日分别用 M70和 M50-8饲育,以后一律用 M50-8饲育,V 令蚕则用 M30-4饲育,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章报告了2017年晚秋蚕期优食一号1~2龄和1~3龄采用人工饲料饲育的试验情况。从试验结果看,优食一号蚕品种人工饲料性特别是小蚕期对人工饲料饲育技术适应性良好。3龄蚕放在共育室内、采用人工饲料标准温湿度饲育与3龄蚕放大蚕室内、采用自然温湿度饲育,两者全龄发育经过相同,皆为26 d 2 h。两试验区的张种单产、蚁蚕结茧率、良蛹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等成绩相近或相仿,而1~2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的茧层率、粒茧丝长以及鲜毛茧出丝率等成绩略低于1~3龄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区,原因有待调查。  相似文献   

17.
<正> 应日本蚕丝学会邀请,中国蚕学会代表朱竹雯女士、黄君霆先生于1993年4月5日—13日赴日本参加了日本蚕丝学会第63次大会。朱竹雯女士向大会致贺辞,并介绍了中国蚕业生产现状及中国蚕学会的活动情况;黄君霆先生作了“中国蚕业科研近期进展”的发言。这次大会出席代表328人,共发表特别讲演2篇,受奖讲演3篇,一般讲演206篇。其中栽桑、养蚕41篇,制丝及丝绸加工35篇,蚕生理生化44篇,蚕遗传育种46篇,蚕病40篇。其中,“蚕的无菌人工饲料应用研究”(作者松原藤好),介绍了用人工饲料在蚕幼虫期给饵1—3次的无菌饲育法。用无菌饲育阐明了病毒病诱发机制、重金属在蚕体组织器官的积累和对无菌育蚕的影响。从而建立了全龄无菌饲育或无菌饲育导入桑叶育的养蚕生产技术,肯定了以无菌饲育法为基础的日本周年养蚕法。“蚕丝丝素结构及其应用研究”(作者平林洁)指出,高等动物试验表明,废丝加水分解制成糊状添食可吸收3%,制成水溶液添食可吸收50%,分解成寡肽或氨基酸添食可  相似文献   

18.
人工饲料含糖量对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用糖和纤维素含量比不同的5种人工饲料饲育1~3龄蚕和5龄蚕.结果指明:用含糖量0%、4%、8%、12%和16%的饲料饲育1~3龄蚕,疏毛率、收蚁第11日的存活率、发育速度、体重等指标,均以4%为最好,其次为8%处理.用含糖量0%、5%、10%、15%、20%5种饲料饲育5龄蚕,结果雌雄平均体重、茧重、茧层重均以5%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9.
小蚕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比较了稚蚕人工饲料育饲育式与小蚕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了生产上应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及1~2龄封闭饲育技术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的疏毛率、全龄发育经过及生命率等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差异,蚕体重在人工饲料育期间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但后期生长加快、差距缩小。全茧量、张种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有所降低,但茧丝质量基本达到了全龄桑叶育水平。生产上应用该技术,小蚕饲养总费用可减少50%以上,养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  相似文献   

20.
<正> 我所自1974年试验人工饲料养家蚕取得成功以来,研究了饲料理化因素对家蚕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探索了营养条件对蚕儿成长的影响,同时对稚蚕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方法亦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有关稚蚕人工饲料育、壮蚕桑叶育饲养技术的一些试验结果和饲育成绩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