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硒(0、0.05、0.5、1、2 mg/L)、锌(0.05、0.5、1、2 mg/L)配施对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硒浓度2 mg/L,0.05 mg/L锌浓度2 mg/L),同浓度锌与不同浓度硒配合施用,硒浓度越小蕹菜产量越高;同浓度硒与不同浓度锌配合施用,产量均为锌0.5 mg/L的处理最高。而低锌(0.05 mg/L)条件下,随着配施硒浓度的增加,蕹菜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锌硒浓度均为2 mg/L时,蕹菜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且出现中毒现象。其中锌浓度为0.5 mg/L、硒浓度为0.05 mg/L的处理蕹菜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硒锌配施增加了蕹菜锌、硒、Vc、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的含量,但对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对提高蕹菜营养品质的效果最好。但是,总体而言,硒锌配施最理想的水平是硒浓度为0.05 mg/L、锌浓度为0.5 mg/L,因为此配施浓度显著增加了蕹菜产量(产量是硒、锌浓度均为1 mg/L的处理近3倍),而且还提高了蕹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南方温室大棚栽培环境下,以泰国柳叶蕹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CO2对蕹菜生长发育及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蕹菜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CO2浓度为1 200μL/L增加的效果最佳.CO2施肥可明显提高蕹菜叶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蕹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CO2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浓度1 200μL/L的CO2处理14d时增加效果最佳.而叶片中的硝酸盐含量在处理7d和14d时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处理21 d后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铜基营养叶面肥及其不同喷施浓度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锌硼铜基营养叶面肥喷施浓度为2g/L处理的花生产量与含铁铜基营养叶面肥喷施浓度为1g/L处理差异不显著,较其他处理显著增产6.12%~9.45%。3种铜基营养叶面肥有效地矫治了花生叶片的缺铜、锌症状。喷施铜基营养叶面肥可使成熟期(121d)花生叶片全铜含量显著提高36.89%~47.77%,含锌硼铜基营养叶面肥的喷施浓度为1g/L和2g/L处理的花生叶片全锌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65%~50.45%和31.66%~40.83%。喷施3种铜基营养叶面肥对花生籽粒的全铜、全锌及全铁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供锌水平对水稻生长和锌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通过对3个不同水稻品种(碧玉早糯、26715和浙农921)5个供锌水平(0.0、0.5、2.0、8.0、32.0 μmol/L ZnSO[sub]4[/sub])处理的水培试验,研究供锌水平对水稻生长和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锌含量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供试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地上部锌含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不同的供试品种之间籽粒锌的积累差异极显著,精米中的锌含量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8.0、32.0 μmol/L Zn水平下,籽粒锌含量差异不大,颖壳锌含量则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8.0 μmol/L时,精米锌含量比颖壳高,而在高锌水平(32.0 μmol/L)下,颖壳的锌含量比精米高。  相似文献   

5.
在网室水培条件下,以IR45765-3B(深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品种)和中旱221(旱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根际氧浓度[1.0mg/L(T1,低氧浓度)、3.0mg/L(T2)、5.5mg/L(T3)、7.5mg/L(饱和氧浓度,T4)]对水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氧浓度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这3个水稻材料的产量表现一致(T2T1T3T4),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IR45765-3B和中旱221产量差异主要是由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导致的,而根际氧浓度对中浙优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还表现在有效穗数上。在氮素吸收利用方面,水稻生长前期T1和T2处理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灌浆后期增氧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植株氮素积累,但氧浓度过高不利于氮素向籽粒中转运;这3个水稻品种以T2处理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低氧处理(T1)分别提高6.9%、12.8%和13.8%;根际氧浓度升高提高了水稻营养生长阶段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综上所述,3.0mg/L根际氧浓度处理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的形成及其对氮素利用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6.
供锌水平对水稻生长和锌保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个不同水稻品种(碧玉早糯、26715和浙农921)5个供锌水平(0.0、0.5、2.0、8.0、32.0μmol/L ZnSO4)处理的水培试验,研究供锌水平对水稻生长和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地上部锌含量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供试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地上部锌含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不同的供试品种之间籽粒锌的积累差异极显著,精米中的锌含量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8.0、32.0μmol/L Zn水平下,籽粒锌含量差异不大,颖壳锌含量则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8.0μmol/L时,精米锌含量比颖壳高,而在高锌水平(32.0μmol/L)下,颖壳的锌含量比精米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外源食品级锌对亚麻芽菜营养成分的影响,文章从亚麻芽菜生长状况、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脂肪、维生素、氰化物、木酚素、锌等组分含量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外源食品级锌处理后亚麻芽菜的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锌溶液浸种可以提高植物种子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各类营养成分含量有所提高。在各自最适锌浓度条件下,芽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7.55 mg/g,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28.92 mg/g,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为25.45 mg/g,总脂肪百分比最大时比CK组增加21.21%,维生素C含量积累最多为14.26 mg/g,维生素E含量最高为57.13μg/g,氰化物含量最高为2.40 mg/kg。同时,锌含量、木酚素含量也有所不同。说明适当浓度(1~2 mmol/L)的锌溶液浸种可以提高亚麻芽菜营养成分含量,过高或过低的浓度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和平  张晓元  许晟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12):2489-2495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土壤环境缺硒可导致人、畜产生诸如白肌病和克山病等多种疾病;而通过施硒肥提高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硒含量,是防治硒缺乏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花生(Arachis hypogaea)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为通过施硒肥来提高花生产量及其含硒量奠定实验基础和提供可能性,以花生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硒(Se)对花生幼苗生长和开花及其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浓度≤0.5 mg/L能促进花生幼苗的生长;其中以0.1 mg/L硒促进花生幼苗生长的效果最好;而硒浓度≤1.0 mg/L促进花生幼苗开花,以浓度为0.5 mg/L时花生幼苗开花数最多,达到27朵/株,约比对照提高90%;但硒浓度≥1 mg/L则抑制幼苗生长,且硒浓度愈高,对花生幼苗生长的抑制效果愈大,幼苗根变粗短,根尖褐化也愈严重,植株开花数显著减少,甚至不开花。与对照相比,低浓度(≤1.0 mg/L)硒可提高花生幼苗的SOD和POD活性,并降低其丙二醛(MDA)含量,但高浓度的硒(≥3 mg/L)则仅在培养初期提高花生幼苗的SOD和POD活性,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生植株的POD和SOD活性则不断下降,但其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该结果为今后通过施硒肥来提高花生的含硒量和产量奠定了相关的实验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红掌、常春藤土生植株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的IAA、水杨酸处理对植株进行水培根系的诱导,以获得适应水生环境的植株,探究不同生长激素及其不同的浓度对植株水培根系诱导的影响,研究组合式水培植株对植株水生根系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株水生根系的诱导具有促进作用,IAA处理的诱导效果比水杨酸处理的效果好,组合式植株水培对植株水生根系的诱导相对单株诱导存在一定负影响。水培红掌中IAA和水杨酸处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50 mg/L、100 mg/L,其中50 mg/L IAA处理对水生根系的诱导效果最好;水培常春藤中IAA和水杨酸处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00 mg/L、100 mg/L,其中200 mg/L IAA处理对水生根系的诱导效果最好;红掌与常春藤组合植株以100 mg/L IA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于4种不同类型的甜叶菊品系叶表面,考察外源激素处理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糖苷含量及糖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霉素处理组同对照组相比,处理后株高、节长显著增长,且节间伸长效果主要集中在茎秆中部,叶长显著变短、叶宽显著变窄,叶长宽比值增大,单株干叶产量下降;赤霉素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浓度效应,即随着赤霉素处理浓度增大,表现出一定的株高增加,叶长、叶宽减小的趋势。(2)就提高植株糖苷含量而言,100 mg/L的GA处理(A1)提高了SR1型甜叶菊的RA苷的含量,100 mg/L和300 mg/L GA提高了SR3品系ST苷含量,300 mg/L GA提高了SR2品系ST苷含量。(3)就糖苷产量而言,由于各处理下其干叶产量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所有GA处理中,除300mg/L的GA处理显著提高了SR2的ST苷产量外,其余GA处理均不利于甜叶菊RA或ST糖苷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磷对水稻耐铝性及根尖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阐明外源磷供应引起水稻体内磷代谢和根尖细胞壁组分变化进而阐述磷、铝间的相互作用,以水稻菲优多系1号(耐铝毒基因型)和红良优166(铝毒敏感基因型)为材料,水培条件下先用0.5、10和30 mg/L磷预处理9 d,然后用50 μmol/L Al处理48 h,研究铝毒胁迫下磷对水稻根尖的防护效应及磷作用下根尖细胞壁组分变化与水稻耐铝性的关系。结果表明,50 μmol/L Al处理抑制水稻总根长,尤其是在0.5 mg/L磷预处理后用铝交替处理时该作用更为明显。铝毒胁迫下,0.5 mg/L磷预处理时两基因型水稻叶片的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 mg/L和30 mg/L磷预处理显著降低两基因型水稻叶片的MDA、ASA和Pro含量,表明充足的磷供应减轻了铝对水稻的伤害。耐铝毒水稻根尖的果胶和半纤维素2含量在30 mg/L磷与铝交替处理时显著低于0.5 mg/L 和10 mg/L 磷与铝交替处理,根系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0.5 mg/L磷与铝交替处理时显著高于10 mg/L与30 mg/L磷与铝交替处理。而铝毒敏感水稻的根尖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ACP活性在不同浓度的磷、铝交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铝耐性水稻在缺磷条件下通过提高ACP活性以提供更多的Pi与铝结合钝化铝,在磷充足条件下通过降低细胞壁多糖含量以减少铝结合位点,进而提高铝毒耐性。  相似文献   

12.
在高产条件下,以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HY20)和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HY25)为材料,研究花针期和结荚期两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壳寡糖(T0:0mg·kg~(-1)、T1:50mg·kg~(-1)、T2:100mg·kg~(-1)、T3:200mg·kg~(-1))对叶片衰老、荚果产量和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壳寡糖处理均提高了高产田花生饱果期和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不同浓度壳寡糖在不同品种上效果有所不同,在HY20上表现为T_2T_1T_3T_0,在HY25上表现为T_2T_3T_1T_0。(2)不同浓度壳寡糖处理提高了两个品种单株饱果数和饱果率,显著提高了荚果产量。壳寡糖处理略微降低了两个品种的籽仁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脂肪含量,提高了HY20的O/L值但降低了HY25的O/L值。其中T2处理对HY20的O/L值提高幅度最大,同时降低了HY25的O/L值。研究表明,在生产中用100mg·kg~(-1)壳寡糖叶面喷施时,2个品种的籽仁产量、蛋白质和脂肪产量均最高,可达到花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树干注射输液法在老龄RRIM600橡胶树上进行相同配比不同浓度的营养液注输施肥试验。连续注输营养液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对各试验处理后橡胶树胶乳的产量和叶片中养分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树干注输营养液施肥法对橡胶树的胶乳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有助于提高橡胶树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相同配比不同浓度的营养液连续注输2个月后橡胶叶片中大部分养分元素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连续注输4个月后各试验处理的差异开始显现。输液后叶片中养分元素增长量最大的溶液配比浓度为:尿素0.1 g/L,磷酸二氢钾6.81 mg/L,硫酸钾50.6 mg/L,硫酸镁34.5 mg/L,硫酸铜1 mg/L,硫酸亚铁1.39 g/L,硫酸锰2 mg/L,硫酸锌1 mg/L,硼酸2 mg/L。  相似文献   

14.
刘小林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6):1024-1028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Fe2+、Ce3+、La3+和SeO42-对白菜吸收铬、铁(Cr、F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Fe2+的浓度从2.0mg/L提高到4.0mg/L条件时,白菜根Fe的含量会显著增加(p≤0.05),而白菜Cr的含量会明显下降(p≤0.05);而Ce3+、La3+和SeO42-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白菜对六价铬[Cr(Ⅵ)]的吸收作用,在此基础上如果适当提高营养液Fe2+的浓度则会进一步降低白菜Cr的含量,但白菜根Fe的含量则会进一步提高。当营养液Ce3+、La3+和SeO42-浓度分别从0.5、0.5、0.2mg/L水平提高到1.0、1.0、0.4mg/L水平时,白菜Cr的含量会增加,而白菜根Fe的含量则呈现出下降趋势(La3+例外),降低了Fe与Ce、La、Se等稀有元素配合施用以抑制白菜Cr污染毒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海南主栽杧果品种贵妃杧为试材,研究了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或KT-30)对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GA3处理明显增加产量,且不同程度地改善果实品质,以GA3150 mg/L和GA3250 mg/L效果较好,两者的产量、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糖酸比(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CPPU处理促进果实膨大的效果比GA3处理明显,且可食率和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但产量增加不明显,具有疏果的作用,明显增加畸形果数量,浓度过高会使糖酸比(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下降,以较低浓度的CPPU 5 mg/L和CPPU 10 mg/L为宜;(3)GA3150 mg/L+CPPU 5 mg/L的混合处理对果实膨大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处理,但增加产量不明显,与单用GA3150 mg/L处理相比,明显降低了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增加可滴定酸含量);(4)CPPU处理和较低浓度的GA3处理(GA350 mg/L和GA3150 mg/L)延缓了果皮叶绿素的降解,较高浓度(GA3250 mg/L和GA3500 mg/L)则相反,GA3和CPPU处理均促进了果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较高浓度的GA3处理促进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CPPU和混合处理抑制了果皮花青素的合成。该研究为GA3和CPPU在海南贵妃杧种植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中苎2号嫩梢水培扦插苗为材料,在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处理下测定其株高、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和根的相对电导率,以研究苎麻在盐胁迫下的耐性。结果表明:试验材料在NaCl浓度高于2.0 g/L时全部死亡;在NaCl浓度低于0.8 g/L时,苎麻植株的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植株(未加NaCl处理);在NaCl浓度处于1.2~2.0 g/L时,苎麻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且处理浓度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在NaCl浓度低于2.0 g/L时,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苎麻叶片和根系的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增加,尤其在处理浓度为2.0 g/L时,其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研究表明,低盐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苎麻水培苗的生长;高盐处理致使苎麻株高、根长、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下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烯效唑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施药时期(浸种、孕穗期喷施)和不同质量浓度(0,10,20,40,80 mg/L)烯效唑处理对籽粒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对强势粒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同时却促进了弱势粒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协调强、弱势粒灌浆的作用,降低成熟期强势粒单粒重而提高弱势粒单粒重;使强势粒的终极生长量降低,达最大生长速率的时间延后,从而延长弱势粒的灌浆时间,提高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及最大干重;由于烯效唑对弱势粒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其穗实粒数,进而提高了单穗籽粒干重及水稻产量.处理时期不同,其最佳浓度不同;浸种处理以质量浓度为40mg/L时产量最高,喷施处理以20mg/L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以胡萝卜为材料,利用土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硒对胡萝卜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离子浓度为0.5mg/L时胡萝卜种子的发芽率最大;同时,当硒浓度为0.5mg/L时,胡萝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而大于1.0mg/L时各项指标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锌对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在出苗后第40天,叶面喷施5个不同浓度ZnSO_4×7H_2O溶液[0(T_0)、3.5mmol/L(T_1)、7.0mmol/L(T_2)、14.0mmol/L(T_3)和28.0 mmol/L(T_4)]。结果显示,与缺锌处理T_0相比较,较低浓度T_1和T_2处理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叶片的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_n),显著增加了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薯块鲜重及叶片和薯块锌含量;但当处理浓度达到T_4时,马铃薯叶片SPAD值和P_n显著降低,各指标分别与T_0处理差异不显著,而最大荧光产量F_m,PSⅡ最大光合量子产量F_v/F_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低于T_0处理,但叶片和薯块锌含量则显著升高。进一步对叶片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显示,T_2处理下马铃薯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整齐,叶绿体形态结构完好,而T_0和T_4处理降低了叶片表皮厚度,增加了细胞间隙。T_0处理下淀粉粒增多,叶绿体膨胀短缩,基粒片层模糊不清;T_4处理下细胞凹陷,叶绿体形状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T_1~T_2处理为较为适宜马铃薯生长的锌浓度。本研究从生理上揭示了锌缺失和过量对马铃薯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马铃薯田间叶面喷施锌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硅对NaCl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法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硅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硅(1mmol/L)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降低细胞膜透性,提高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的SOD、CAT和POD活性。叶片中SOD、CAT、POD活性均以Na2SiO3浓度为1mmol/L时活性最强;根系中三种酶活性以Na2SiO3浓度为2mmol/L时最强,表明硅对叶片和根系中的酶活性调控并非完全同步,也可能是硅在叶片和根系中作用途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