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7,(7):88-89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逐步走向现代化、集约化,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的一线力量,是整个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石。村级防疫员队伍不仅承担着动物强制免疫、佩戴畜禽标识、建立免疫档案的工作,更监测着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建立一支优秀的村级防疫员队伍,能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忠县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动物疫病病种多、病原复杂、流行范围广,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监督和协调;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健全;养殖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主要疫病的净化和扑灭;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5,(8)
<正>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每年都制定防控计划和防控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农村小规模养殖户量多面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养殖户动物疫病的科学防控,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东旭 《畜禽业》2010,(8):58-59
<正>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也是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筑有效免疫屏障的前提。因此,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意义十分重大。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的通知》(农医发〔2009〕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和农业部《关于做好2009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09〕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判定,现将我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评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动物免疫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张仁美  韩学锋 《畜禽业》2011,(11):12-13
动物免疫,旨在提高畜禽特异性免疫力,增强对特定病原抗病力。近年来,免疫在我国防控动物疫病,尤其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动物免疫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动物免疫失败、免疫质量不高的现象,未及时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使得动物免疫接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经综合分析研究,目前影响动物免疫质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疫苗、防疫员操作和动物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6.
猪业信息     
《畜禽业》2007,(2):38-39
<正>农业部召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制度工作会议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查工作中国农业信息网消息新年伊始,为做好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春节期间和“两会”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农业部决定派出重大动物疫病定点联系制度工作组到重点省份进行督查,检查各地防控措施落实、应急准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强制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也是各级政府动物防疫工作的核心内容。强制免疫是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4,(7)
<正>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是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县(市、区)、乡镇及村级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基本全覆盖,是应对当前复杂的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疫病防控设施设备落后、免疫程序不健全、疫病防控意识薄弱、外源性疫病传入、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是导致中小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发生动物疫病的主要原因。1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常见的问题1.1猪场选址布局不合理目前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养殖环境普遍较差,这是因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选址布局的不合理造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选址因重视交通而忽略  相似文献   

10.
畜禽免疫抗体效价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近年来,为了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国家规定了对牛、羊必须进行口蹄疫强制免疫,对猪必须进行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进行强制免疫;对禽类必须进行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强制免疫。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想尽一切办法完成此项严峻工作。上级部门为了查验基层防疫人员对畜禽实施上述强制免疫后的免疫效果,不仅要检查养殖场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20,(6)
自2017年以来,我国农业部组织全国兽医系统一直致力于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策略优化,根据形式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使全国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由于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疫区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有些地方兽医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动物疫病保护方面不到位,缺乏完善的防疫补偿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新形势下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策略进行一些探究,希望能对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2,(8):93
<正>前不久,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军事医学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完成的"重庆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变异及免疫防控技术研究"科技攻关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专  相似文献   

13.
<正>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免疫档案建立、动物防疫巡查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要力量。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各地普遍存在着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动物养殖业逐渐迈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但随之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动物疫病问题层出不穷,造成大量养殖动物死亡,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有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保护动物的健康安全,应及时做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降低动物疫病的传播率与感染率。基于此,通过探讨动物疫病监测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现状,提出提升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质量的策略,以期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香 《畜禽业》2011,(6):32-35
<正>作为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规模养殖场一直以来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体。如何加强规模养殖场的管理,严格控制疫病的流行,促进陕西省养殖业快速健康发展,已是摆在我们畜牧兽医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1陕西省规模养殖发展现状近年来,陕西省把畜牧业作为6大主导产业之一,加大了对畜牧业投入力度,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畜牧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08,(6):5
<正>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编写的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知识问答,专家强调,当前必须突击抓好畜禽免疫工作。专家说,灾后畜禽的抵抗力下降,对于没有进行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接种的畜禽,要立即补免。对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20,(9)
随着我国基层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对动物疾病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疫病监测能够及时找出动物疫病潜在风险,根据区域内疾病流行情况来制定疾病防控有效措施,确保动物疾病防控的有效性,保障动物疾病不会大规模的扩散。主要分析动物疫病监测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讨有效的动物疫病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桂英 《畜禽业》2011,(6):23-24
<正>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开卫生安全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湟中县总寨地区做了如下规范,对规模养殖场的生产管理仅作参考。1免疫及畜禽标识1.1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必须进行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以外的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免疫的必须按程序免疫,坚持常年按程序免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6,(12)
正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流行病学调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对流行病学调查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述。1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是动物疫病防控的一项有效措施,流行病学调查是针对一些具有传染性的动物疾病进行数据收集的一种活动。是以提出合理的病因为主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防控办法,为基层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0,(2)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与畜牧业为主。动物疫病问题是影响畜牧业发展最主要原因,动物发生疫病不仅影响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引发瘟疫造成群众染病。如何有效地提升动物疫病防控的效果也成为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的主要任务。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效果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动物疫病防疫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