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明确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利用性信息素开展褐纹甘蔗象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特征、类型和分布,以SPSS 21.0进行数据计算与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雌雄成虫间触角各节的长度、直径和感器数量差异.[结果]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外部形态一致,均为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部分;触角上有刺形、毛形和芽孢形3种类型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有5种亚型,刺形感器有3种亚型,芽孢形感器有3种亚型,以毛形感器的数量和种类最丰富.褐纹甘蔗象雌雄成虫触角在感器数量上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结论]毛形感器在褐纹甘蔗象寻找寄主和配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雄虫触角上STⅠ、STⅢ和STⅣ的数量显著多于雌虫,与感受性信息素有关,而雌虫触角上STⅡ的数量显著多于雄虫,与寻找产卵场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为害情况,为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选择代表性的蔗地5点取样,对甘蔗枯心苗数、褐纹金针虫和甘蔗螟虫的为害比例进行调查,计算枯心苗率.在同德乡蔗地采用挖地调查方法,计算褐纹金针虫的田间虫口密度.[结果]宜州市同德乡和刘三姐乡褐纹金针虫造成的甘蔗枯心苗率分别为10.02%和8.73%,均高于甘蔗螟虫造成的枯心苗率(3.44%和8.07%).同德乡褐纹金针虫幼虫的田间虫口密度为3125.00头/ha.[结论]宜州蔗区褐纹金针虫发生较普遍,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松褐天牛不仅是松林常见的重要蛀干害虫,而且也是松材线虫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近年来,该虫在湖南省扩散很快,有的地方发生严重.为加强对湖南省松褐天牛的治理,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蔓延,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对湖南省松褐天牛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湖南松褐天牛危险性R值为1.88, 属中度危险有害生物,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云杉树叶象存在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杉树叶象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对云杉苗木构成严重威胁,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其危害和扩散。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第 1期杏果实黑斑病菌及近似链格孢种的RAPD分析刘开启 ,杨炜华 ,郭 泺 ( 1 )…………………危险性害虫褐纹甘蔗象的识别及风险性分析陆永跃 ,曾 玲 ,王 琳 ( 7)……………………优质早熟高产糯玉米新品种香白糯的选育及应用王晓明 ,张 璧 ,王义发 ,等 ( 1 2 )…………播期对 3个菜心品种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曾慕衡 ,刘胜洪 ,梁佳勇 ,等 ( 1 8)…………………白果贮前热激处理与贮藏期间霉变的相关性研究 (英文 )冯 彤 ,于 新 ,吴建生 ,等 ( 2 3)…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陈赛克 ,李伯乐 ,黄开明 ( 2 8)……………  相似文献   

6.
根据FAO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参照蒋青等建立的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从国内分布、潜在的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移殖的可能性、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芒果果核象甲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芒果果核象甲综合风险值为2.3,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蒋青提出的有害生物危险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相关文献,对松褐天牛在我国的分布、潜在的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松褐天牛入侵新疆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在新疆属于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松褐天牛寄主植物在新疆的分布范围较广,为防止松褐天牛入侵我区扩散蔓延,应加强检疫关,严防其通过苗木、枝桠、原木、板材等的调运而传入,一旦传入,必须及时进行监测及相关的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2份茄子育种材料,探讨了5种鉴定茄子褐纹病抗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几种方法各有特点。方法Ⅰ、Ⅱ简捷方便,可用于褐纹病抗源的大规模筛选,但是不适于抗褐纹病程度不同的感病材料之间的比较。方法Ⅲ、Ⅳ、Ⅴ克服了上述缺点。其中伤口接种法(Ⅲ、Ⅳ)破坏了果皮机械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鉴别出机械组织引起的抗性。12份茄子育种材料鉴定结果表明:茄子抗源品系及含有抗源的杂交一代均表现明显的抗性。无伤接种情况下,抗源83—02及其杂交一代发病率为0。而在伤口接种情况下,抗源83—02及83—02×苏州牛角(F_1)极个别果实发病,而83—02×紫水(F_1)和83—02×83—04(F_1)发病率仍然为0。说明抗褐纹病材料的果皮有一定的抗病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深圳市棕榈科植物虫害的发生情况,于2015和2016年对深圳市道路绿地20种棕榈科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有椰心叶甲、椰子织蛾、褐纹甘蔗象、红棕象甲等,其中椰心叶甲危害最重。而受虫害最严重的棕榈科植物为海枣。通过分析害虫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深圳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害虫防控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际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PRA)对目前危害红树林的主要害虫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小斑螟、毛颚小卷蛾、小袋蛾、白骨壤蛀果螟及4种蚧壳虫为中度危险,其余为低度危险,褐袋蛾、绿黄枯叶蛾接近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1.
红棕象甲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红棕象甲是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红棕象甲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分布情况,风险值为2;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4;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89;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33。红棕象甲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29,符合高风险检疫性害虫条件,在我国很多地区易定殖,对我国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棕榈象甲入侵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分布情况(P1),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P2),风险值为2.6;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3),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4),风险值为1.64;风险管理难度(P5),风险值为2.33。棕榈象甲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46,符合高风险检疫性害虫条件,对我国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13.
深红棕榈象[Rhynchophorus cruentatus (Fabricus)]是棕榈植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分布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随着我国对外引进植物苗木贸易的频繁交流,该虫通过引进寄主植物携带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很大。对深红棕榈象的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预防与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红棕象甲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具有隐蔽钻蛀的危害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具有一定 难度。在我国,对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的研究还很少报道,为对我国红棕象甲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及建议,综 述了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细菌以及其他天敌对红棕象甲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云南甘蔗上具有毁灭性的地下害虫甘蔗灰斑象Diocalandrasp.的研究结果。该害虫主要以幼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受害蔗头内越冬。介绍了其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点和习性,研究了其发生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跃开  陈波涛  欧国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48-3349,3382
[目的]咖啡豆象是世界性仓储害虫,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与重要能源植物麻疯树的生态区重叠,有必要调查其对麻疯树的危害性。[方法]以贵州罗甸种植区为调查点,对野外麻疯树林分及室内果实储藏物进行调查,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及其为害后果,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确定。[结果]咖啡豆象在罗甸麻疯树种植区普遍分布,室内及林间均见其发生为害;成虫取食真菌,对麻疯树果实的直接为害性很小,但成虫将卵产于果皮内,幼虫在其中孵化并取食,最终可将果皮蛀空,从而对果实造成直接为害;另外,咖啡豆象还可能具有一系列的潜在危害性,包括直接蛀食种子、传播病原物、威胁产区其他经济作物等。[结论]麻疯树是咖啡豆象的新寄主,咖啡豆象对其有一定的危害性,对其产品、其他经济作物有潜在的危害性,应加强对咖啡豆象的研究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曹金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78-8580
椰子织蛾是一种近期入侵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椰子织蛾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分布情况,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0;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78;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椰子织蛾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3,符合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条件,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定殖,对福建省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建议将其列入福建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加强检疫管理、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运用国际植物检疫措施实施标准(ISPM)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建立椰子织蛾传入风险分析评估模型,采用定性分析和多指标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分布情况,风险值为3;潜在的经济危害性,风险值为2.0;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风险值为3;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风险值为1.78;风险管理难度,风险值为2。椰子织蛾的综合风险性值为2.3,符合高度危险的外来有害生物条件,已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定殖,对福建省的棕榈科植物威胁很大,建议将叶子织蛾列入福建省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加强检疫管理、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防其传播和扩散危害。  相似文献   

19.
广西甘蔗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而螟虫是影响甘蔗产业最重要害虫。因此,螟虫防治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对螟虫预测预报、防治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几十年以来还是依赖化学防治为主,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对螟虫种类、分布、为害特点等进行简述,重点分析广西甘蔗虫害预测预报、危害情况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差异,并对现阶段螟虫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望为广西甘蔗螟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马崇贵 《农技服务》2012,29(5):620-621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危害松科(Pinaceae)植物的主要钻蛀性林业有害生物。对萧氏松茎象受害林分进行注射法、包扎法、涂干法、诱捕法和人工捕杀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包扎法的效果较好(72.2%),涂干法可以使松树受害率减少40%,1只诱捕器1年可以引诱成虫10头,人工捕杀可以使松树受害率降低87.5%,因此人工捕杀是当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