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化市农田圩堤杨树防护林带多年来遭受桑天牛幼虫危害,严重影响杨树生长,并影响杨树的生态、经济等效益。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圩堤上野生构树是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的主要桑科植物,对桑天牛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是桑天牛发生危害的主要相关原因。通过营造混交林、树种隔离带,清除、人工捕杀及对构树上成虫喷药等多种防治措施,控制杨树桑天牛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及调查,初步查明了云斑天牛成虫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与补充营养寄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在补充营养阶段防治成虫是控制云斑天牛在杨树林带中扩散及产卵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光肩星天牛产卵量和孵化率与成虫补充营养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天牛虫用不同食料补充营养后,成虫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差异,说明了在成虫补充营养阶段,用不同突主植物的嫩枝和叶喂天牛成虫,使成虫取得了足够的营养后,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显著增加,椴树科植物对天牛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且又能抑制的孵化及幼虫的生长发育,糖械是天牛最喜食的树种,但在经济糖械的枝叶喂饲后,天牛成虫在椴树上也能生长到2龄后就全部死亡,这就为在林业生产中的树种的搭配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天然次生林中,只要没有天牛特别喜食的树种存在,椴树科植物能发挥出很好的引诱天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诱饵树防治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贤开  雷永春 《林业科学》1992,28(5):466-470
湖南省洞庭湖区的欧美杨、黑杨林,从苗期至成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为害,轻则生长受抑,重则死亡,为此,我们根据桑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特性,于1985—1988年在广州军区南湾湖农场,开展了以诱饵树招引诱杀桑天牛成虫的大面积试验工作。一、研究方法及结果 (一)成虫补充营养与产卵量及寿命的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5.
危害杨树的天牛主要有云斑天牛、桑天牛、光户星天牛3种。按照3种天牛的成虫盛期、产卵盛期、产卵部位。幼虫取食方法等特性,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可收到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桑天牛、星天牛均属鞘翅目,天牛科。桑天牛一般2~3年完成一代,以幼虫在被害的枝内越冬。幼虫老熟后,在根颈处的树干内化蛹,7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补充营养的特性,时间15天左右。期间,该成虫易啃食梨、葡萄、苹果、法桐等嫩枝皮层,造成许多伤疤,严重时,易造成枝条枯死,待桑天牛成虫生殖器官发育完成后,便开始交配产卵。产卵一般先咬破大枝皮层和木质部,使  相似文献   

7.
桑天牛对白杨派树种的选择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育抗桑天牛的杨树树种,对桑天牛危害白杨派杨树的产卵选择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事内饲养及野外接种桑天牛,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桑天牛在白和其他白杨派树种之间,桑天杨派杨树的不同树种或无性系卜的产卵和孵化选择性无显著差异,在林间三倍体毛白杨牛产卵选择也无显著差异;根据桑天牛的发生特点,确定了简便易行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三种新型微胶囊防治桑天牛成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桑天牛是杨树黑杨派天性系树种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成虫必须在桑、构树上进行补充营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研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及杀螟松等三种微胶囊剂在成虫羽化期喷洒于桑、构树上毒杀成虫,雨季残效均在15天以上;无雨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微胶囊长达30天以上,杀螟松微胶囊可达15天,均比相应的乳油要好。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微胶囊剂防治桑天牛成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虫啉微胶囊干悬剂防治桑天牛成虫,最佳防治浓度为1 500~2 000倍液。7月桑天牛成虫羽化补充营养时,在桑树或构树的树干、枝条上喷洒吡虫啉微胶囊毒杀桑天牛成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桑天牛对12个杨树品种的选择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笼内接种方法观察了桑天牛在12种杨树品种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情况,用土壤施药方法比较了5种农药对桑天牛成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桑天牛在不同品种杨树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幼虫存活存在显著差异,桑巨杨的抗性表现最好,其次是欧洲黑杨1、07杨,南杨的抗性表现最差。药效试验表明不同农药之间对桑天牛的致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吡虫啉和阿克泰校正死亡率分别达65.8%和40.8%,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严重危害我省杨树的天牛主要是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其防治措施如下: 1.在造林设计上,可用主栽树种、辅栽树种、引诱树、驱避村及隔离林带等不同功能的林分合理搭配,确保主栽树种速生、丰产、优质。 2.利用出孔成虫大多有补充营养的习性防治。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天牛成虫期需要进行补充营养的特性,采用构树为诱饵树引诱桑天牛,棠梨为诱饵树引诱云斑天牛来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桑天牛在山东省沂南县出现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在7月上旬、中旬和下旬。云斑天牛在湖北省嘉鱼县分别在4月22~26日,4月26~30日和4月30日~5月4日。  相似文献   

13.
利用诱饵树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牛成虫期需要进行补充营养的特性,采用构树为诱饵树引诱桑天牛,棠梨为诱饵树引诱云斑天牛来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桑天牛在山东省沂南县出现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在7月上旬、中旬和下旬。云斑天牛在湖北省嘉鱼县分别在4月22-26日,4月26-30日和4月30日-5月4日。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高瑞桐先生率领的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原理是利用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为了完成其性成熟必须取食某些植物以补充营养或对某些植物有趋向性的特点 ,清除这类植物 ,断绝其营养源 ,或在林间有目的地设置部分诱饵树 ,进行诱集 ,集中杀灭。这项技术具有方法简单 ,省工、省药、省资金 ,污染小 ,有利于保护天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我省江淮及淮北地区杨树天牛危害以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为主.光肩星天牛在我省一般为一年1代,极少为两年1代.上一年11月间以不同龄期幼虫在隧道内或皮下越冬,当年4月下旬在隧道末端向四周扩散,用木屑作成化蛹室,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9月为成虫飞翔期,取食枝条顶端叶脉及嫩枝皮,7月上旬初孵幼虫先啃食树皮下韧皮部组织,排出红褐色粪便.桑天牛在我省一般为两年1代,幼虫钻蛀杨树髓心形成直通的虫道,且排粪孔多,等距离排列在同一方位,可蛀至根部深处.成虫取食枝条皮部,以后边取食边产卵.  相似文献   

16.
胡小月 《湖南林业》2008,(12):28-28
杨树天牛,为蛀干性害虫,常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 光肩星天牛在江南多为1年1代11月在树干隧道内或皮下越冬.并于翌年4月下旬用木屑作室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旬初孵幼虫先啃食树皮下韧皮部组织.7~9月成虫飞翔并取食枝条顶端叶脉及嫩枝皮。成虫最喜欢在直径4~10厘米的枝和干上产卵,  相似文献   

17.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anglbauer)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杨树蛀干害虫G之一。在我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2年发生1代,卵、幼虫、蛹均在树皮下或木质部内隐蔽生活,防治难度较大。成虫补充营养才能交尾产卵。根据这一生物学特性,我们  相似文献   

18.
<正>在沧州桑天牛主要寄主有桑树、枸树、柘树、苹果、杨树(白杨派),其生活隐蔽,防治难度大,严重发生地段有虫株率可达20%~40%,虫口密度平均3头左右,呈典型的聚集分布,有桑科植物的地方发生较重,对林业的生产和生态环境已造成严重的威胁,桑天牛是应密切监控和治理的蛀干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9.
桑天牛寄主内含物分析与成虫诱杀试验王克东,温梅生,刘传银,李先林,刘仕英(沂南县林业局)桑天牛Apriongermari(Hope)是山东杨树等树种的重要蛀干害虫,其幼虫在树干内开凿虫道形成虫孔,对树木生长及木材材质影响极大。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  相似文献   

20.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