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幅大沟麦套种覆膜春花生,是改传统的二尺沟播小麦套半夏花生为2.7尺的宽幅大沟麦套覆膜春花生。该方式集小麦沟播优势与春花生覆膜栽培技术为一体,既协调了粮油争地的矛盾,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三年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小麦269.5公斤,花生335.2公斤。1987年全县推广27000亩,总增收196.56万元,1988年全县推广73000亩,总增收335.8万元。  相似文献   

2.
春玉米后作秋大豆初步研究与展望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赵玉庭,罗 四川常年有麦、玉、苕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1200万亩,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苕三熟基础上,利用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三个月间隙时间,种秋大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了证明其实际可行性,并筛选出?..  相似文献   

3.
沙地花生小麦大豆带状轮作种植技术张治中,徐延生,刘会林(河北省迁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唐山地区是河北省的花生主产区,花生历年种植面积在110万亩左右,多属瘠薄沙地,花生单产低而不稳,过去常年亩产在100公斤左右,由于收人低,严重影响了农民向这部分花生...  相似文献   

4.
1980年新乡县春播单作棉田7万亩,棉麦套种6万亩,麦垄点播和麦茬棉2万亩,三项合计15万亩(按照规定棉麦套和麦茬花合理折算面积为12.2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93斤,还收小麦170多斤。全  相似文献   

5.
麦套花生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试验表明:产量以中密度(1.9万株/亩)处理最高,其次是低密度处理(1.5万株/亩),高密度处理(2.3万株/亩)最低。麦套花生适宜种植密度为1.8~2.0万株/亩,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果数降低趋势明显,而公斤果数则以高密度处理最高,中密度处理最低,出米率有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市在麦套花生生产上,存在着种薄地,不施肥和粗种粗管等问题,致使麦套花生面积不大,产量低而不稳。1983年,我市农技站主持各县协作攻关,在扩大麦套花生面积和花生种植向良田肥地新区转移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全市麦套花生面积,由原来的24方亩,扩大到1985年的65万亩,平均单产138.3公斤,比全市花生平均单产110.5公斤增产27.8公斤,增产25.16%;1986年推广72万亩,平均单产11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轮作系统中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的化感作用,用滤纸法研究了6种轮作系统中5种作物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大豆连作(S…SS) 12年区土壤中种植后,在其根渗出物中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3.3%,与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相比(发芽率96.7%),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大豆-小 麦-玉米(SWC)和玉米-大豆-玉米(CSC)轮作区种植甜菜后,与相应轮作系统中种植其它作物相比,大豆种子在甜菜根渗出物中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最低,且在所有供试轮作系统中种植甜菜后均不利于下茬大豆种子发芽后的芽生长;而在所有轮作系统中种植亚麻后,其根渗出物更好地促进了下茬大豆种子发芽,且芽长势良好.玉米除了在小麦-大豆-小 麦(WSW)轮作区外,在其它轮作系统中种植后对大豆种子发芽影响不大.在玉米-大豆-玉米(CSC)、大豆-小麦-大豆(SWS)和裸地(Nudation)中小麦根渗出物利于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总之,同一作物在不同轮作系统中种植或不同作物在同一轮作系统种植后,作物的根渗出物对大豆种子发芽和芽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县历史上是重点花生产区,1955年种植面积曾达到17万亩左右。布局上相当一段时期以一年一熟的春花生为主。近年来,由于搞水利,种绿肥、改水稻、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原有的一年一熟春花生已不适应形势需要。逐步由一年一熟过渡到两种两收,发展油(菜)油(花生)、麦油(花生)两熟制,已势在必行。1981年我县实种花生2.7万亩,夏花生占51.1%。1982年种植花生4.5万亩,夏花生占54.5%,1983年  相似文献   

9.
麦田套播花生,是我县花生种植的一种主要方式,常年面积在6万亩左右,占花生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长期以来,由于小麦花生的播幅配置不当,直接影响着两季作物的产量。为了探索麦套花生双高产的增产途径,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收入,84年我们在城关区的红升大队、龙潭寺农场、七里区花生研究所和高胜大队农科所等四个试点,同时进行了不同小麦播幅套种花生的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多亩,其中春花生14万多亩,秋花生约1万亩。常受锈病为害,尤以秋花生为重,品质降低,产量减少,是秋花生种植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我们曾用多种农药进行防治试验,但防效较差。1986年,我们从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新型除锈剂百科(Baycor 300EC乳油)进行防治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百科对春花生锈病防效达75.99—98.34%,对叶斑病防效达31.4—55.4%;产量比对照增产10.5—46.6%,对秋花生锈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间作,就是把两种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相间种植,或者基本上同时相间种植的一种栽培方法。如花生间玉米、玉米间大豆等。 套种,就是在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将后茬作物播种在前作物的行间或株间的一种种植方法。如麦田套玉米、花生等。 复种,就是在一年之内,在同一块地上,种收一季以上的作物。如一年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等,有的叫多作多收。 间、套、复种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  相似文献   

12.
杨连山 《作物研究》1991,5(2):34-35
1990年新田县在城关镇、城东乡等7个乡镇,示范玉米面积1.13万亩,其中2m分厢双行间套黄豆(花生)面积1200亩,亩产玉米420.7kg。2m分厢单行间套黄豆(花生)面积9800亩,亩产玉米217.8kg。净种面积300亩,亩产玉米750kg。共产玉米286.4万kg。 据1990年示范区内调查,双行玉米间套黄豆比单一种植黄豆每亩增加收入237.55元;双行玉米间套花生比单一种花生每亩增加收入245.21元;单行玉米间套黄豆比单一种黄豆每亩增加收入142.65元;单行玉米间套花比单一种花生每亩增加收入135元,经济效益显著。 其主要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花生是我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仅次于油莱。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但发展极不平衡,多集中在沿江平丘地区,这一地区人多地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我区70%以上的深丘地区,地多人少,人均耕地2亩以上,多是一年一热和二年三熟制,种植花生不存在争地矛盾,估计有60万亩土地可种植花生,可是以前重视粮食生产,忽视花生生产。十一届三种全会以后,随着责任制的落实,深丘地区的农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县花生产区连作花生的土地占80%左右,有的地块连作花生达5年以上,造成有机质缺乏,养分比例失调,花生产量低。为改革花生栽培制度,我们于1984—1985年在利泽乡对麦花苕带状轮作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栽培技术作了初步研究。经两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麦花苕带状轮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模式 西南山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口粮中玉米还占有一定比例,因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大豆很少清种,多与玉米间作套种,其中四川近年来以“麦/玉/豆”模式为载体的套种大豆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7.1%,大豆总产近60万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成安县西南庄村,在改革种植业结构中,推广了麦棉满幅复播耕作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6年,该村种植的100亩麦棉复播,夏棉皮棉单产60公斤,小麦单产300公斤,麦、棉两季亩收入426.2元,比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264.0元,增加了162.2元,比单种春棉亩收入增加了130元,1987年全村麦棉复播面积为220亩,夏棉单产预计可达75.0公斤,加上一季小麦亩收入  相似文献   

17.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目前生产上正在应用和最新设计的几种麦油两熟制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在鲁东畦田麦花生夏直播和小垄宽幅麦花生套种两种模式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大垄宽幅麦花生套种对花生产量更为有利,兼顾麦油产量和全年效益,麦油均分式花生套直播表现最佳.在鲁西,适于小麦等行距花生套种条件下麦油高产高效的小麦行距为35~40cm.  相似文献   

19.
黄勇  黄文林  成玛丽  蒋燕 《玉米科学》2001,9(3):062-063
通过对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地膜玉米及其前作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玉麦分带轮作应采取多条途径,采用多种技术措施组装配套,形成早熟小麦+中晚熟玉米的旱地分带轮作种植模式,做到既能充分利用作物生长季节,又能保证小麦玉米适种适收,实现两茬作物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一、河南花生的发展 花生在河南种植业中具有很大优势,全省适宜种植花生的土壤辽阔,气候温和,光热充足,种植历史久长。种植面积从1957年的432万亩到1987年的632万亩中间,年百万亩面积的起落达5次之多,种植面积最大年是1986年为699万亩,种植面积最小年是1978年仅81万亩,面积很不稳定。近几年来,河南花生处于又一个上升阶段,其特点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