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化螟能造成严重的水稻产量损失。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已选育出抗二化螟的商品化推广品种。根据水稻营养生长期枯心率的调查,27个商品化推广的IR品种中,有17个对二化螟表现抗性或中等抗性。但是,这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二化螟的抗性及其与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秀水11上的存活率最低,显著地低于在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上的存活率,但超级杂交籼稻协优9308和杂交籼稻汕优10上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60日龄时汕优63的分蘖数最多,汕优10次之,辽粳294最少。杂交水稻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普通粳稻品种,而辽粳294和汕优63的叶鞘显著短于其它品种。除协优9308与两个粳稻品种无显著差异外,其它三个杂交稻品种的叶宽和叶角均大于粳稻品种。60日龄时杂交籼稻品种两优培九叶鞘的维管束间距最宽,辽粳294的维管束间距最窄,但其维管束直径最大。辽粳294和秀水11叶鞘硅细胞的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几个籼稻品种。被二化螟幼虫危害后,除汕优10叶鞘的维管束间距略有下降(-0.28%)外,其它几个品种的叶鞘维管束间距均增大,其中辽粳294增幅最大,为33.33%。而维管束直径和硅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硅细胞数下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1973~1977年在稻瘟病圃中,筛选出对穗颈瘟4~5年保持中抗以上的品种15个,1975~1977年又鉴定出对穗颈瘟3年均保持中抗以上的品种47个。在病圃中对大量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材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籼稻品种的叶片对稻瘟病菌抗侵入和抗扩展能力强的品种数量比粳稻多。穗颈和主轴则不同,在病圃中粳稻叶瘟发生较重的年份,籼稻抗侵入的品种数量比粳稻多,反之,籼稻比粳稻少。但在同一抗病等级中,粳稻造成的损失多比籼稻轻,表现耐病性强的品种数量比籼稻多。根据多年和多点试验,绝大部分品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之间抗性表现不一致。就叶瘟和穗颈瘟抗性变化情况相比,叶瘟抗性变化较穗颈瘟大。  相似文献   

4.
用7个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测试198份籼稻和123份粳稻主栽品种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致病力最强的菌株为浙173,致病力最弱的菌株为JS49-6。321份试验材料中对7个菌株表现为全抗的籼稻品种有9份,粳稻品种16份;对7个菌株表现为全感的籼稻品种有6份,未有粳稻品种对7个菌株表现为全感病,这一结论表明粳稻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明显优于籼稻品种。且早、中、晚稻抗性水平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份粳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一免疫品种,抗病材料6份,占供鉴总数的3.2%,中感、感病及高度感病品种150份,占供鉴总数的78.9%。研究表明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与抗稻瘟病性互不相关,与品种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感纹枯病。  相似文献   

6.
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190份粳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性鉴定与筛选,其结果无一免疫品种,抗病材料6份,占供鉴总数的3.2%,中感、感病及高度感病品种150份,占供鉴总数的78.9%。研究表明粳稻品种抗纹枯病性与抗稻瘟病性互不相关,与品种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感纹枯病。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江苏省主栽水稻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2021—2022年采用人工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发病情况对16个水稻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分析了水稻籽粒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积累水平。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9个水稻品种(4个粳稻和5个籼稻)连续两年对赤霉病达到中抗水平,籼稻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水平显著高于粳稻品种(P<0.05);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品种对赤霉病抗性水平不仅在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也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籼稻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同样高于粳稻品种。籽粒中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积累水平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揭示了江苏省部分主栽水稻品种赤霉病抗性水平,为水稻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抗赤霉病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现在的防治方法难以有效控制该害虫为害。本试验选取38个东北稻区种植较为广泛的水稻品种和8个杂草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活体成株鉴定法对这些品种进行抗螟性鉴定。田间鉴定结果显示,46个水稻品种中,有1个高抗品种,3个抗性品种,13个中抗品种、15个耐虫品种、12个感虫品种和2个高感品种。室内鉴定结果表明,14个代表品种中1个抗性品种、1个中抗品种、5个耐虫品种、5个感虫品种、2个高感品种。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共同表明,品种1688、1654具有明显抗螟性。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和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条斑病抗感特性,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法对徐淮稻区2007—2009年采集分离获得的45株条斑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根据病原菌在6个水稻鉴别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21、IR24和金刚30上的抗感反应划分致病型,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致病型条斑病菌,并鉴定了24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感性。根据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致病型,其中优势致病型为C3致病型,所占比例为35.5%;大多数菌株与鉴别品种间表现出弱互作关系,少数菌株表现出强互作关系。粳稻品种对条斑病的抗性明显高于籼稻,但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对强致病力菌抗性比例仅为59.8%和37.5%。表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流行仍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选用湖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15个晚稻品种进行了二化螟抗性鉴定,筛选出S46、T111、T优207、金优207、丰源优299、丰优416、辐优838等7个高抗品种;V111、丰优191、丰源优6135等3个中抗品种;金优桂99、V46等2个中感品种及V227、V644、新香优80等3个感虫品种。  相似文献   

11.
取食感虫品种的白背稻虱若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酶(AcpE)和碱性磷酸酶(AkpE)的活力明显高于取食抗虫品种的;取食中抗和中感品种的介于取食感虫品种和抗虫品种之间。水稻不同抗性品种对白背稻虱成虫及第二代若虫上述三种酶活力的影响也有类似倾向。  相似文献   

12.
1983-2007年,对南方稻区水稻区域试验品种、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 805个参试品种、组合中,78个表现抗白叶枯病,抗病品种频率为4.3%;其中,常规水稻74个,占抗病品种的94.9%。在1 219个籼型杂交水稻中,抗病的组合3个,中抗的76个,抗病和中抗组合频率分别为0.2%和6.2%。不同类型和不同生态型水稻的抗病品种频率差异显著,晚粳>早籼>中籼>晚籼;常规水稻>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中抗病组合频率为: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1990-2004年,17个抗或中抗白叶枯病的优良水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3.
用浸根接种法测定了国内外622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Burkholder et al.)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127个,中抗品种210个,中感品种189个,高感品种96个。粳稻发病重于籼稻,国际水稻(IR系统)品种较为抗病,而斯里兰卡水稻(BG系统)品种较为感病。用来自四个省的10个水稻菌株和2个玉米菌株(E.chrysanthemi pv.zeae)在20个水稻品种上人工接种测定,资料经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水稻菌株并无致病性分化现象;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显著,玉米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和2008年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 鉴定了河南省沿黄稻区25个主要推广品种、育种高代品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两个年份均表现为抗病的有5个粳稻(5/17)、3个籼稻(3/3)和2个旱稻(2/5)品种;但有4个品种(4/25)表现不一致。2007年17个粳稻品种中的11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64.70%),5个旱稻品种中2个表现感病或中感(40%)。2008年17个品种中有10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58.80%),5个旱稻品种中3个表现为感病或中感(60%)。 2008年对25个品种的病情变化和田间灰飞虱种群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抗、感品种间的病情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水稻品种间灰飞虱的虫口数量也具有显著的差异,但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程度和灰飞虱的虫口数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水稻种质资源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发掘出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及白背飞虱具有抗性的稻种资源供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育种选用,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法对383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发掘出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其中,抗褐飞虱生物型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58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5.14%;抗褐飞虱孟加拉型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49份,占抗性鉴定总数的12.79%。本研究发掘的107份抗褐飞虱兼抗白背飞虱的稻种资源,在育种时可作为亲本选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对恶苗病的抗性与病原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鉴定了411个水稻品种对恶苗病的抗性,没有免疫品种,高抗品种1个(Te70),抗病品种12(TR9等),其余为感病品种。籼稻比粳稻感病,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初选10个鉴别品种对湖南收集分离的50个菌株的致病性分化进行测定,表明恶苗病菌致病性存在分化,50个菌株分属4个群11个小种。小种I1为湖南的优势小种。抗病品种的锌、酚类物质含量比感病品种高,而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则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高。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小球菌核病抗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水稻抗病品种感染小球菌核菌后 ,体内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测定 ,结果表明水稻不同品种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增强 ,但抗性品种中的上述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增强的幅度大 ,这可能是抗病品种具有抗性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