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汕优桂33     
汕优桂33(珍汕97A x 3624-33),由广西农科院水稻所育成。其恢复系3624-33是从IR36 x IR24的杂种后代中经多代选育而成的。该组合属迟熟中粕类型,其生育期与汕优6号相近,适合于华南地区作早稻和晚稻,长江流域作中稻和迟熟晚稻栽培。 汕优桂33株高100厘米左右,分蘖力较强,繁茂性好,株型集散适中,叶片稍长而直立,穗大粒多,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米质较好,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不抗黄矮病和普通矮缩病。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比对照汕优2号分别增产8.4%和2.8%。1984年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推…  相似文献   

2.
汕优3550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珍汕97A与恢复系3550(青四矮16/IR54杂交选育而成)组配育成的华南晚籼型组合。1987年晚稻参加省区试弱感光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9.65kg,比汕优30选(对照组合)增产15.24%,增产达极显著值。1988年晚稻第二次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382.55kg,比对照1汕优30选增产10.55%,比对照2汕优桂44增产9.64%,增产达极显著值,1990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弱感光型晚稻中迟熟组合,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本…  相似文献   

3.
汕优63     
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1981年由福建三明市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明恢63是从IR30/圭630的杂交后代中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该组合属于迟熟中籼类型,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汕优63株高100~110cm,株型适中,叶片稍宽,剑叶挺直,叶色较淡,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每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99左右,米质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2.35kg和431.45kg,…  相似文献   

4.
密阳46的直接亲本为“统一/IR24//IR1317/IR24”.含一定成份的粳稻亲缘,  含有IR24的恢复基因。用密阳46作恢复系与野败不育系配组,有很强的恢复力和杂种优势。目前,利用密阳46作恢复系所配籼型组合主要有协优46、汕优T28和威优46等,一般比当地的当家组合汕优2号、6号、每亩可增产25—50公斤,早熟1-5天,还有米质较优的特点。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均可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汕优6号     
汕优6号(珍汕97A/IR26),为第一次更新的组合。该组合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能力较好,分蘖力强,种植范围广的强优组合之一,可作一季稻、双季晚稻种植。生育期作一季稻为138天,作双晚栽培为125天。汕优6号株高、株型适中,结实率高,一般商产500kg左右。1985~1986年累计种植面积达3750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等省。汕优6号  相似文献   

6.
汕优献2     
汕优献2是广东省梅州市农科所于1986年晚季用珍汕97A与本所新育成的恢复系献2(即献党/IR24F6(117—2)配制成的晚稻中熟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于1990年晚稻参加梅州市区域化试验,1991年晚稻参加广东省区域化试验。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献2是一个感温性强、弱感光的组合,晚稻表现中熟,全生育期118天。7月4日播种,7月27日插秧.9月22日始穗,9月%日齐穗,10月30日成熟,比同期播的汕优64迟熟10天、该组合植株形态较理想,株高95cm左右,茎杆粗壮坚韧,株型集散适中,根系发达,抗倒…  相似文献   

7.
协优3550     
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3550组配育成的华南晚籼型组合(3550恢复系是青四矮16/IR54杂交选育而成)。1988~1989年晚稻参加广东省杂交稻弱感光性迟熟组区域试验,亩产386.6和512.35kg,比对照组合汕优桂44分别增产10.8%和15.6%,达极显著值。199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弱感光性晚稻组合.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95~100cm,茎秆坚实、叶片厚直、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每穗粒数120~130粒,后期耐寒…  相似文献   

8.
汕优63     
汕优63(珍汕97A x明恢63),1981年由福建三明市农科所育成。其恢复系明恢63是从IR30x圭630的杂种后代中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该组合属于迟熟中釉类型,在长江流域作中稻全生育期155天左右,作晚稻130天左右,比汕优2号长2-5天。适合于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汕优63株高100-110厘米,株型适中,叶片稍宽,剑叶挺直,叶色较淡,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每亩有效穗18万左右,每穗粒数120-13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9克左右,米质好,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和稻飞虱。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964.7斤和862.9斤,分别居第一位和…  相似文献   

9.
64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从籼粳复式杂交组合G733(粳)×矮黄米×测64-7B1F1×IR2035中多代系选育成的优良恢复系,用其配制的威优647、汕优647等组合具有抗性强、生育期适中和高产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目前是我县晚稻当家组合。但用该恢...  相似文献   

10.
汕优桂99     
汕优桂99是广西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组合,1989年10月经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广西的重点推广组合。1产量表现1988~1989年参加广西杂交早、中、晚稻区试(桂南10个试点),两年结果单产居首位,亩产435~496.65kg。1988年该组合参加广西桂中、北稻区杂交晚稻区试,桂中稻区区试中比汕优2号增产8.29%,比汕优桂33增产4.12%,产量居首位、桂北稻区比汕优2号增产5.93%,比汕优桂33增产5.24%。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比汕优2号增产8.22%,比汕优桂33增产7.…  相似文献   

11.
汕优5111     
汕优5111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用珍汕97A不育系与新育成的F5—11—1恢复系(IR209/IR36选育而成)配组而成的中籼型杂交晚稻组合。它具有熟期较早、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型大、千粒重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双季晚稻或一季中稻栽培,都可获得显著增产,1994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被列入该省重点推广新组合。1产量表现该组合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450~500kg,比对照增产10%左右。1992年浙江省东阳市魏山镇沈良村(属半山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协优413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矮败型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与广亲和恢复系中413配组而成的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三年多点生产示范,表现增产幅度大,作单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583.65公斤,比汕优63增产13.97%;作双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组合──汕优925许旭明,张爱刚,黄显波,余永安,谢小丹(福建三明市农科所365509)汕优925是珍汕97A与恢复系华明925配组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华明925是通过灿粳杂交选育而成的,其亲本配组方式是粳87/IR30//明恢63产量表现19...  相似文献   

14.
威优64(V20A ×测064—7) 1981年由袁隆平等育成。其恢复系测64—7是从IR9761—19—1群体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该组合属早熟中籼类型,在湖南作早稻全生育期125天左右,作中稻130天左右,作晚稻108—110天,适合于华南北部地区作早稻,长江流域部分山区、高海拨地区作一季中稻和双季稻地区作中熟晚稻栽培。 该组合1982—1983年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晚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85.8斤,比统一对照汕优2号增产3.55%,1984在参加南方稻区杂交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27.8斤,比统一对照湘矮早 9号增产13.9%。在大面积上作早稻一般亩产900—1000斤,作…  相似文献   

15.
汕优78     
汕优78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恢复系明恢78与珍汕97A配组而成的籼型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明恢78由明恢63与IR26杂文选育而成。该组合在华南可作早、中、晚稻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中、晚稻种植,至1993年已在全国累计推广450万亩,1993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78属基本营养型,作双晚全生育期130天左右,作单晚145~150天,与汕优63基本相同。该组合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倒,株叶型态好,剑叶厚而挺,后期转色…  相似文献   

16.
汕优36辐     
汕优36辐系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该组合的亲本为珍汕97A/IR36辐,其恢复系IR36辐,为该所用IR36为材料,通过60C0—γ射线3万伦琴处理干种子经诱变筛选育成,并用珍汕97A组配,于1981年育成汕优36辐。1984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水稻育种攻关组的品比试验;1985~1987年3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杂交晚稻区试,1987~1988年两年参加全国杂交中稻和杂交晚稻早熟组区试,1989年通过温州地区品种审定、1990年通过鄂西自治州品种审定;1992年通过湖南省和贵州省品种审定;19…  相似文献   

17.
优I63     
优I63(优IA/明恢63)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合作选配而成。不育系优IA为印尼水田谷6号不育细胞质。保持系优IB系从协青早B中选优而来。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属基本营养生长型。全生育期在四川和湖南作中稻比汕优63短2~3天。在湖南作双季晚稻栽培比威优6号长3天左右。作中稻栽培,株高110cm,作双晚栽培株高105cm左右,比汕优63矮5~6cm,株型紧凑。叶片较汕优63略窄短,且比较直立,有利丰产栽培。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在基本苗充足的情况下,亩有效穗可达18~…  相似文献   

18.
汕优125     
珍汕97A/97107—125简称汕优125,其恢复系是湖南省郴州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用窄叶青8号与IR30杂交,经多代选择培育而成。与珍汕97A配组后,经1983~1984年两年多点试验鉴定,表现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结实率高等优点。汕优125于1983年参加郴州地区农科所新组合鉴定,平均亩产477.5kg,居23个组合第一位,比对照广陆矮4号每亩增产61.1kg,增产14.6%;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杂交早稻区试,平均亩产484.15kg,日产量4.25kg,7个试点中,有6个点比对照湘…  相似文献   

19.
汕优67     
汕优67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晚稻组合,其恢复系明恢67是用IR54与明恢63杂文选育而成。1988年晚季省区试,19个点平均亩产404.6kg,居8个参试组合首位,比对照1汕优6号增产9.26%,比对照2汕优63增产0.55%。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在福建省作双晚种植全生育期131天,比汕优6号迟3天,比汕优63迟1天,株高100cm左右,株型紧凑,剑叶挺拔,克服了汕优63叶宽易披叶的缺点。分蘖力强,亩有效穗18~19万,每穗总粒107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89,根系发…  相似文献   

20.
恢复系丽恢6216的选育及系列组合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赤块矮选和IR50作抗源供体,在恢复系IR26、IR24作轮回新本,将多个抗病基因(目标性状)导入到丽恢6216中。该恢复系的配合力、米质等特性也比IR26、IR24有相应的提高和改进,并且对浙南山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用它组配筛选得到的系列组合综合性状优良,其中新组合汕优6216和Ⅱ优6216已先后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和国家级区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