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正>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剽离再利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紫色土坡耕地具有高生产力和强侵蚀性的特点,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耕地资源,分析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其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参数确定、耕层质量调控和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基于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样本,定量化分析坡耕地耕层质量障碍特征。 【方法】 采用障碍度模型及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地力等级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类型及耕层质量变化特征。 【结果】 (1)不同地力紫色土坡耕地土壤物理属性差异显著,随地力等级降低,地块田面坡度显著变大、有效土层厚度显著变小,当田面坡度由5.1°变为21.7°,农作物产量可下降45%,五级坡耕地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而土壤肥力属性未表现明显差异,一至四级坡耕地同一地力等级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阳离子交换量总体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五级坡耕地耕作层与底土层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2)一、二级坡耕地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均在0.434-0.528之间,同一地力等级各土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物理属性对低产坡耕地土壤质量影响更为显著,五级坡耕地田面坡度指标障碍度为一级坡耕地的80.73倍。(3)紫色土坡耕地障碍耕层可分为3类,即Ⅲ土壤养分限制型、Ⅳ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Ⅴ田面坡度限制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障碍特征时,耕层构型疏松,心土层缺失现象严重,农作物产量较土壤养分限制型坡耕地低25%。 【结论】 紫色土坡耕地耕层质量偏低,障碍耕层包含土壤养分限制型、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型、田面坡度限制型3种类型,土壤物理属性为主要限制因素,田面坡度偏大,有效土层厚度浅薄化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多年得不到深松,土壤耕作层显著变浅,犁底层逐年增厚,耕地日趋板结,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物产量的提高。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深耕作业,打破犁底层,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冬前深翻对种植  相似文献   

4.
史忠鑫  陶钟 《乡村科技》2024,(1):120-122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是保护优质土壤资源、落实新形势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方式。以江苏省某村为例,对当地建设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开展了土壤采样分析,综合评价了占用地耕作层土壤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土壤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环境质量符合要求,进而圈定了耕作层土壤适宜剥离区域面积,为后续编制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丘陵山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层是农业生产最宝贵的资源,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对提高区域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有很重要的作用;喀斯特作为我国特殊地貌区,其耕地资源的宝贵程度更加明显。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包括剥离、储存、利用3个步骤,喀斯特地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包括重大工程占用土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城镇建设占用土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其他非农建设占用土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3种类型。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可结合具体的工程比如土地整治实施,也可单独进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其具体的工程措施可根据实际选取,如修建的石坎是条石坎还是块石坎等,且可配套道路、排灌等设施以达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目的。大范围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将会是今后国土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车德伦  谢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81-8382
随着贵州省城镇化、工业化强省战略的推进,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逐年增加,优质耕地资源流失严重.以耕作层剥离为前提,实施区域坡耕地整治为措施,能有效促进耕作层再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该研究以耕作层试点剥离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耕作层剥离、“坡改梯”工程设计、生态防护等技术措施的研究,实现优质耕作层再利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对于保持耕地总量、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编制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专项规划、制订剥离认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剥离土壤跟踪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等建议,以此推动当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对于保持耕地总量,提高耕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分析了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编制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专项规划、制定剥离认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剥离土壤跟踪管理、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相应的建议,以此推动经开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经开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耕地质量动态、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户科学合理施肥提供技术指导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自2010年起进行了和县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结果表明,目前全县土壤容重增加,耕作层变浅,缓冲性能下降,养分易流失,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加大;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表现为上升趋势,碱解氮、速效钾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最安全,甘肃省前不久出台<甘肃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草案).  相似文献   

11.
<正>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近日,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接受了媒体专访。城镇化再着急土壤也要先剥离问:为什么说这是抢救工程?王世元: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耕作层是耕地精华,农业生产物质基础,粮食生产之本。长期以来,我们占用耕地后,把耕作层土壤当土料用甚至废弃,浪费惊人。  相似文献   

12.
司泽宽  张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82+5613-5582,5613
为了切实保护和利用耕地,当前贵州省已全面开展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该研究从耕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了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的意义,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其必要性经济合理性,并指出了耕作层剥离利用的预期风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日前发出<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精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保护和利用好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为工作重点,在耕地管理上提出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的总要求.  相似文献   

14.
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对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各项原因,如部分地区对耕作层剥离后的再利用途径不明晰,导致地方政府对耕作层剥离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耕作层剥离工作开展难的情况,广东省尚未开展相关工作。对国内外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途径进行归纳和梳理,并提出广东省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途径建议,以期能给广东省开展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形成一定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耕地政策、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3个方面阐述了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必要性,分析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耕地耕作层土壤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剥离被建设占用的优质耕作层土壤将之再利用于中低产田改良,以便提高中低产田质量,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基于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总体规划数据、耕地地力等级等数据成果,采用GIS空间分析及文献调研法,以长沙市5个区县市作为研究范围,对范围内可剥离耕作层土壤及中低产田的数量和分布进行测算、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可剥离耕作层土壤方量为1 511.86万m3,改良中低产田需覆土方量为3 741.31万m3,耕作层土壤供给远小于需求。研究范围内可改造中低产田面积为60 195.11 hm2,主要分布于长沙县、宁乡市和浏阳市;可剥离耕作层土壤面积为8 835.26 hm2,主要分布于岳麓区,供需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耕作层不仅影响耕地的质量水平还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建设占用耕地时耕作层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一部分原因是耕作层保护的技术不完善,而表土剥离是保护耕作层的一个有效措施。因此,该文针对耕作层在剥离后储存期间的土壤进行培肥技术研究,通过设置3个试验小区,进行表土培肥试验,研究培肥后剥离土壤的有机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个试验小区的4个处理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添加培肥均是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对于长时间的堆放,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其次是秸秆培肥,秸秆加菌肥效果最差。对于丘陵和山地试验小区,猪粪培肥效果最好;在平原试验小区,秸秆和猪粪均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耕地地力等级、中低产田类型及验收标准指标体系>(土种水平)是在1991年制定的<黑龙江省耕地地力等级、中低产田类型及验收标准指标体系>(土类水平)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制定的土种水平上的省级耕地地力等级指标化体系.该标准集合了资料时效性、方法科学性、应用可操作性、成果先进性等创新点;在尊重学科基础、有利于应用前提下,本着本省实际情况,在地力等级确定、类型划分、幅度值界定、限定因素筛选、归纳方法(或用指数法、限制因素法)、数据整理、土种编组与合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09,(7):1-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土资源部最近下发了<关于全面实行耕地先补后占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2018年阳山县耕地质量监测数据,以明确阳山县耕地质量等级状况。结果表明,该县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8.94 g/kg、1.82 g/kg、154.17 mg/kg、36.64 mg/kg和128.48 mg/kg,总体地力水平为中等偏上。此外,还分析了全县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进一步规范耕地质量监测、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