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平菇栽培的高产措施,笔者于1987年春进行了平菇发菌期覆土栽培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常规栽培法增产30—50%,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土壤消毒:选挖地表以下10厘米左右的壤土,摊在水泥地面或塑料薄膜上,按每100公斤土喷洒700倍多菌灵和1000倍敌敌畏的混合液,边喷洒边用经消毒的铁锨拌匀,直至土粒上都沾有药液为度,然后覆盖薄膜闷12—24小时即可使用.  相似文献   

2.
受香菇田园化栽培的启迪,我们进行大田袋栽平菇试验,生物效率达10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季节安排:秋、冬、春均可栽培,尤以9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为佳。秋季栽培选中温型的佛罗里达、金顶侧耳、云平等;冬季选偏低温型的平菇01、美味侧耳;春季则选高温型的栎平菇。(二)菌袋制作:选新鲜棉籽壳98公斤,石膏粉2公斤,50%多菌灵200克,含水量60~65%,pH7.0。料拌匀装入45×24厘米聚乙烯筒袋中,两头撒播菌  相似文献   

3.
地沟在北方常用于栽培平菇或木耳等,7、8月由于气温过高而常被闲置,为了提高地沟菇棚的利用率,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地沟栽培草菇试验。(二)建造地沟选高燥、通风之处,挖一个宽2.5米、深80厘米、长度不限的地沟,在沟两瑞竖两个木桩,木桩顶部横拉一根铁丝,铁丝距地沟底2米,然后在铁丝上面盖塑料薄膜,薄膜的下端在地沟边缘用砖压实,形成一个瓜庵形棚,再将地沟棚一端封实,另一端留一个进出的门即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可在地沟菇棚中设置两  相似文献   

4.
新法二则     
(一)平菇木耳玉米立体种植高产新法笔者通过几年来摸索出一种新的培植食用菌方法,使得大田种植三高产新模式。平菇亩产5000多公斤,鲜木耳2000多公斤,玉米500多公斤,每亩地纯收入达万元,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30—50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立体种植模式。其方法是:早春适时整地造墒,并进行土壤消毒。消毒药品:甲醛、高锰酸钾、多菌灵(或苯菌特)选一种喷洒地面,于4月初按20×20厘米的播种行播种2行玉米,2行之间留出1米的大行。玉米选用高产大穗型沈单7号,播后覆盖地膜。玉米大行之间,在离玉米20厘米处分别挖30厘米宽的平  相似文献   

5.
自1984年金针菇野外小地沟生料栽培试验获得成功以来,这种方法推广面积愈来愈大。据统计,1987年我们地区下料达3.5~5万公斤,生物效率在95%以上,最高的可达150%。为了与同行交流,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 地沟选建选地势高、背风向阳的场  相似文献   

6.
1.栽培目的高产、鲜食品质及商品外观良好,中、晚熟,亩产4000公斤。 2.品种山东四号、山东78—3 3.选地及整地选排水佳良的中性或偏碱性壤土或粘壤土;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发生过软腐病的地块,至少间隔三年。早耕、深翻27厘米,晒土10天以上;背沟、围沟深30厘米,畦沟深20厘米,水田改旱地的排水主沟深1米。两行畦包沟宽120厘米左右,穴施基肥,与土混匀,盖上无肥土  相似文献   

7.
发菌出菇设施:挖宽1.3米、深1.7米、长度不限的地沟,四面地薄膜覆盖控湿,棚顶膜上加盖草帘,两头设通风口做为无菌培菌室,同样的地沟四周无需加膜以利保湿,两边沟旁开通风口为地沟出菇房。二者均具有保温、保湿、冬暖夏凉最适平菇菌丝生长和出菇的特性。新型灭菌灶建造:基本构造同常规,不同之处蒸仓四壁均用砖砌成空斗墙,内填废棉花保温,灶体大小以一次容纳200公斤干料为易,蒸仓容积约为1.1米~3。最佳配方:棉壳85公斤,米糠10公斤,磷肥、石膏、右灰各1.5公斤,恩肥10毫升,多菌灵0.2%,802适量。拌料装袋:每次拌料200公斤,按上述配方拌匀,装入21×50的聚乙烯袋内,注意松紧适中,扎  相似文献   

8.
平菇HP—1是从河北省生物所引进的一株中温偏高新型平菇品种。为探索它在江苏省境内的播种适期,我们于1986~1987年作了不同播期的试验,以棉籽壳为培养料,在室外树荫隙地畦栽和室内床栽,采用小区多重复方式,重复3~4次,每小区用料1.5~2公斤,常规管理。现将两年结果报告如下:(一)三月中旬播种:于3月18日播种,当时气温在15℃左右,发菌达20天左右,4月10日出菇,6月20日结束。菇丛较小,约宽4.6~5.2厘米,盖片数较少(每丛1.6~2.1个),产菇量多集中在一、二潮,转潮期约14天,产菇量合每米~27.1公斤,生物效率47.3%。  相似文献   

9.
一、建棚技术用斑竹建造蔬菜大棚,首先要选择斑竹,要求竹长3—4米,粗(指竹子中部直径)为2.0—3.0厘米,削光竹节。其次要选择好地块,要求避风向阳,排水条件好的地块,在长度为20米以上、宽度为3.5—4.5米地块的长边上,每隔60—100厘米,用钢钎(直径3.0厘米左右)扎孔35厘米左右深度,把斑竹的根端插进孔穴内,然后将相对应的两根竹子弯曲成一半圆形弓,搭头处先用铁丝扎紧,再用废旧薄膜裹好,以防竹尖戳破棚膜,要求弓顶与地沟间高为1.7—1.8米,最后用三道竹杆将每个半圆形弓连成一体,盖上薄膜,即成斑竹蔬菜大棚。  相似文献   

10.
我县地处哈尔滨北部,无霜期短,春季风大,空气干燥。春栽平菇,培养料易失水,发菌慢,出菇不整齐,产量低。自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整玉米芯露地栽平菇获得较好效果,比用稻草、麦秸、豆秸、葵花皮栽培生物效率高6~10%。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供试菌种:平菇539,引自省微生物所。原种用玉米粒或小麦粒制作,生产种用木屑料制作。(二)基料配制:选新鲜无霉变的整玉米芯,浸入1%石灰,0.1%多菌灵、1%尿素的混合液中12~16小时,捞出后沥水,拌入1%石膏。含水量在65~70%,pH7.2~7.5。(三)露地栽培:选通风、排水好的地块,东西向作床。畦宽1米,长4~6米。4月中旬开始栽培,铺料前畦底要浇透水,撒一层石灰,料厚15~20厘米(每米~2,下料15~20公斤),用铁锹拍平、拍实后,按10厘米行、株距穴播,每米~2用种8~10瓶,料面覆用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就地取材发展平菇生产,我们用甜菜渣和豆秸粉进行瓶栽和箱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箱栽生物效率为62%,瓶栽达90%以上。(一)箱栽法:取纸箱10只,先铺经0.1%高锰酸钾液浸过的薄膜,留一半用来盖料面。将新鲜甜菜渣挤去多余水分,加40%豆秸粉,含水量为60~65%,pH6~7。每箱装料10公斤,厚约23厘米,压实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我地区在冬季生产平菇的新途径,充分利用冬闲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自1986年开始利用半地下式塑料棚栽平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简介如下。(一)挖沟搭棚试验于1986年10月上旬进行,在一块空闲地上,按东西向挖一个深2米、宽2米、长30米的地沟,沟中间每隔2米竖一根高2.5米的立柱,柱上固定拱杆,使其呈自然拱形,覆盖薄膜和加盖草帘。地沟两端各设一活动门,棚顶每隔3米留一通风口,整个菇棚面积约60米~2。  相似文献   

13.
平地块栽平菇,是我们几年来试验摸索出的一种新方式.它与阳畦栽培相比,具有省工,管理方便,杂菌污染轻,产量高的特点。85年我们种植了3.5亩,生物效率达120%。此法已在盐城郊区开始推广,87年新兴镇运用棉籽壳栽培6万余米~2,生物效率在100%以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地围池选背风向阳,有水源的地方,按一定距离挖好排水沟(按东西向间隔3米、南北向间隔11米各挖一条沟),平整场地,喷1%敌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平菇在农村种植比较普及,但生物效率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平菇袋栽与阳畦结合二次出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1986年春季至1988年冬季先后投料16250公斤,培植13000袋,共收鲜平菇63537.5公斤,生物学效率达391%.现将本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常规培植(一)配料、装袋和接种供试菌种为低温型平菇SZ-P117菌株和佛罗里达平菇.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90%,玉米面6%,石膏粉1.5%,生石灰0.5%,多  相似文献   

15.
姚维龙 《食用菌》1989,(5):37-38
小麦、平菇、棉花、草菇套种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笔者于1987年用此法在半亩小麦田中套种平菇,其结果:收良种小麦350公斤;鲜平菇(投料2500公斤)3000公斤;平菇采收后移栽营养钵棉,并在棉花行中套种草菇,产皮棉75公斤,油籽150公斤,鲜草菇(投料3750公斤)1688公斤。除去农药、肥料、棉籽壳、薄膜等开支外,按当时市价纯收入达8500元。为了使南方农民共同致富,特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鲁西北地处华北大平原中部,大陆性气候。中熟品种(金帅、红香蕉等)占一半左右,采收期高温多雨,果易病易烂,难以长期贮存供应。为解决上述矛盾,于一九八一年九月至一九八二年一月在高唐县旧城公社张庄大队果园进行了地沟塑袋贮存金帅的试验,效果良好,介绍如下:一、做法: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处,按东西走向挖深、宽(下口稍窄(?)各1.5米。长10米的贮存沟  相似文献   

17.
青花菜又称茎榔菜,绿花菜。引自日本的早生绿花椰菜主要作秋植,定植至始收60天左右,株高50—70厘米,开展度70—90厘米,叶片数20—24片,花球绿色,主茎花球0.25—0.5公斤,大的0.75公斤;侧枝花球0.05—0.1公斤,亩产800公斤左右.为了进一步发展青花菜生产,我所于1986—1987年种植,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 地沟贮藏关键是选好挖沟的地点.地沟一般选在果园内或果园附近,地卜水位较低、阴凉的平坦地段.山东半岛果农常把地沟挖66~100cm深、100cm宽左右,沟长可根据贮藏量而定.沟底最好铺2—5cm的湿细沙,以免垫坏果实.贮藏前,将选好的苹果装进果筐、塑料袋或散堆于阴凉处,预冷2~3个晚E,散发掉田问热量,塑料袋包装时要留通气孔,防止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当地沟内的温度稳定后(果温在冰点以上),就可以将地沟完全盖严,直到翌年升温后再利用夜间降温.沟内的最高温度接近15℃时.就应该结束沟藏.  相似文献   

19.
草菇生长快,周期短,是夏季生产的最好菇种。其不足之处是产量较低,生物效率只有20—40%,经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于1987—1988年进行了用种过平菇的棉籽壳废料(以下简称菌糠)再种草菇的试验,现将1988年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原料处理和配方:原料有春栽平菇的菌糠、棉籽壳、麦秸和麸皮。菌糠去除污染部分后粉碎曝晒2天,以杀死平菇老菌丝;棉籽壳也曝晒2天,麦秸经滚压破碎,用5%石灰水浸1天再堆积发酵4天(中间倒翻一次),设四个配方:(1)菌糠12.2公斤,麸皮300  相似文献   

20.
用纯稻草栽平菇,生物效率不高,一般都在80%左右。为了提高稻草栽平菇的产量,我们于1986年进行了稻草、棉籽壳、米糠混合生料栽佛罗里达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