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费强 《科学种养》2013,(11):51-52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分为皮肤型、眼型、黏膜型(白喉型)和混合型。皮肤型表现为头部皮肤发生典型痘疹,很容易确诊;眼型表现为结膜发炎,  相似文献   

2.
绵羊痘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痘病毒属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具有亲上皮的特性,大量存在于绵羊的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疱以及痂皮内。特征性临床症状是在皮肤,尤其在无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丘疹、水泡、脓疱和结痂),羔羊死亡率高(90%以上),可引起妊娠前期母羊流产。  相似文献   

3.
根据喉、痘病毒易在上皮细胞中增殖这一共同特点,分别进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弱毒适应鸡胚皮肤细胞(CES)和对CES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试验.掌握其规律之后,选择病变快、含毒量高的第三代喉气管炎细胞毒(LTVCES_3)及第三代鸡痘细胞毒(APVCES_3)以1:1的比例同时接种CES细胞,并分别用鸡胚和细胞对喉、痘鸡胚毒、CES细胞毒及混合细胞毒进行毒价测定.喉、痘细胞毒的毒价平均高于同株鸡胚毒0.7—1个滴度,混合细胞毒毒价平均低于同株细胞毒0.25—0.3个滴度而高于鸡胚毒0.5—0.7个滴度,从而达到在同一细胞上同时增殖喉、痘病毒之目的,为研制喉、痘二联苗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鸡病毒性关节炎,也称病毒性腱鞘炎、腱滑膜炎、传染性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中的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引起的以跗、趾关节肿大、腱鞘发炎、腓肠肌断裂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虽然很少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不高,但因运动障碍、生长停滞、淘汰率高(有时废弃率高达25%~40%)、屠宰率下降、饲料转化率低以及产蛋率下降等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同时可经蛋垂直传播,因此,该病对种鸡、蛋鸡和肉鸡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TLR4基因SNP检测及在中外鸡种中的群体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以9个地方鸡种(北京油鸡、白耳鸡、溧阳鸡、河南斗鸡、泰和乌骨鸡、大骨鸡、狼山鸡、仙居鸡、茶花鸡)和3个引进品种(隐性白羽肉鸡、科宝鸡、来航蛋鸡)为素材,利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对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基因(登陆号为AY064697)的全部外显子、部分内含子及5`调控区共4373bp的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到36个SNPs,其中19个SNPs位于编码区(cSNPs),12个集中于第三外显子的特定区域上(蛋白的TRR结构域);10个为错义突变,21个为新发现的SNPs。对集中于第三外显子上的12个SNP位点,在十二个品种的688个个体进行了PCR-SBT检测,这些SNPs 产生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12个品种鸡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推测与该基因的功能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册亨县巧马镇农村素有养殖家畜(禽)的习惯,但由于农户缺乏家畜(禽)传染病防治知识,畜(禽)一旦发生传染病便束手无策,常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将畜禽发生传染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绵羊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特异疹块(或水泡)为主要特征,可造成绵羊死亡、流产和死胎等.2001年6月,伊吾县前山牧场的羊只发生了一种以全身出现丘疹红斑为特征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流行病学等诊断为绵羊痘.  相似文献   

8.
土霉素对防治鸡细菌性传染病和肠道疾病具有良好效果,是养鸡的常用药物之一,但如果在饲料中连续长时间使用或剂量过大饲喂,会引起鸡慢性中毒及机体自身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9.
杭柏林  李杰 《科学种养》2010,(10):46-47
鸡传染性腺胃炎,又称鸡腺胃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腺胃型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腺胃急性肿胀,腺胃壁增厚,用传统的呼吸型和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能预防本病。最近,本病的发生呈现出上升趋势,正确地诊断对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滩地林鸡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更好利用和保护滩地生态系统,实现滩地区域生态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尝试将家禽养殖业和林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发展林禽复合产业。2006年在长垣县黄河滩地进行林鸡复合养殖,设置4个放养水平(每100 m2林地投放5只(散养)、9只(散养)、13只(散养)、30只(舍养)),结果表明:林地内1年可养三季鸡,鸡子系统的加入使系统资金流动加快,循环周期及投资回收期缩短,可在短期内见效益,比单纯种植杨树见效快。采用林下放养的方式,鸡的体质好肉品优、价格较高、收益较多。因此,应加强农林复合系统中的次级生产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4个放养水平鸡子系统的经济产投比分别1.69、1.62、1.21、0.15,可见放养密度与产投比呈负相关。林鸡复合经营模式,为滩地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其血清型较多,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多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是目前养鸡生产中最棘手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无核弗蕾(FLAME)葡萄为欧亚种,属早熟品种,开花至成熟需70d左右。弗蕾葡萄味甘甜、色艳、皮薄而脆、质优,在新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在多雨的年份或栽植多年的葡萄园内易发生白腐病、霜霉病、黑痘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面积葡萄减产,甚至面临毁园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放养柴鸡在屠体品质及器官发育上的特点,选取150日龄放养河北柴鸡和笼养京白鸡各8只,屠宰后进行屠体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放养柴鸡的产肉性能低于京白鸡,在活重、屠体重上极显著低于京白鸡(P<0.01);屠宰率极显著高于京白鸡6.31%(P<0.01),腹脂率较京白鸡显著降低37.20%(P<0.05);放养柴鸡与京白鸡相比,免疫器官、消化系统均比较发达,具有体瘦头小等显著外部特征。说明放养柴鸡在部分屠体指标及器官发育上具有相对独特的优点,为柴鸡的品种选育提供了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906”生长调节剂除对鸡腹腔巨噬细胞随机运动功能的影响(12.19±2.65)与对照组(11.3±3.01)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对鸡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35.3%),噬菌指数(1.65±0.5)及Fc受体E花环形成率(39.7%)与对照组(分别为27.7%、1.25±0.5、31%)相比均差异显著,证明“906”生长调节剂对鸡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油菜素内酯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珍禽贵妃鸡屠宰性能指标与肉品质的相关关系;试验测定了14周龄的贵妃鸡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并分析了两者关系;结果表明:14周龄贵妃鸡(♂/♀)体重分别为1120.67g和845.33g。公母鸡在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胸肌率、腿肌重、腿肌率、腹脂重、腹脂率、肌间脂肪宽、皮脂厚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公鸡的胸肌与腿肌在红度值(a)、亮度值(L)、pH、系水力上差异极显著(P〈0.01);母鸡的胸肌与腿肌在红度值(a)、亮度值(L)、剪切力、系水力上差异极显著(P〈0.01)。胸肌剪切力与胸肌(b)、肌间脂肪宽与腿肌剪切力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51;屠宰率与腿肌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80。由此可以得出,贵妃鸡公鸡的屠宰性能优于母鸡;贵妃鸡屠宰性能分别与胸肌肉品质指标、腿肌肉品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731-0.617和-0.751-0.780。  相似文献   

16.
禽脑脊髓炎(AE)又名流行性震颤,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主要危害幼禽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典型特征为共济失调、瘫痪或完全麻痹,同时伴有头颈震颤,典型病变为非化脓性脑炎。  相似文献   

17.
1、鸡精概述 (1)鸡精 鸡精又叫鸡精复合调味料(chicken essence seasoning),是以味精、食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他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料、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干燥加工而成,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鸡小肠上皮干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stem cells,IECs)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取18日龄鸡胚,分离小肠获得IECs,在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并观察其形态。通过传代及生长曲线的绘制分析其增殖情况,并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方法对所得到的纯化后的鸡小肠上皮干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鸡IECs可在体外扩增培养,目前传代至P11,纯化所得的鸡小肠上皮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RT-PCR法鉴定为阳性,由此可得出结论:鸡小肠组织中可以分离出IECs,且能够在体外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城疫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其他禽类包括野禽也有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羊业危害较大。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绵羊都有易感性,以细毛羊最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感,病死率亦高。妊娠母羊感染后易导致流产。1.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达40~42℃,呼吸、脉搏增速,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性鼻液。1~4天后即开始发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