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马铃薯植株受病毒侵染后过氧化物酶等防御酶、碳水化合物、可溶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及核酸、激素等生化指标漂移与抗病性关系研究进展 ,提出马铃薯病毒测定的新技术 ,同时 ,阐明了影响马铃薯生产的新问题 ,提出今后马铃薯病毒汰除中生化测定的新动向。为马铃薯抗病毒育种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引言马铃薯X病毒(PVX)是侵染马铃薯(Solanum tuberasum L.)的一个重要病毒。有一些研究者已经报导了受马铃薯X病毒侵染后种薯明显减产的情况。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工作已经证实,和无病毒的块茎进行比较,PVX侵染的薯块对酶的褪色较为敏感,粗类脂及磷脂含量降  相似文献   

3.
防治蚜虫控制云南马铃薯病毒病传播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病毒(potato virus)引起马铃薯的种质退化,产量降低,最严重的减产达90%以上[1]。如中甸红的产量潜力667 m2产量达3 t以上,但受病毒感染后,其产量降至300多kg。同时相关资料证明,马铃薯退化还在不断加剧[2],病毒的研究与防治对马铃薯生产至关重要[3]。随着脱毒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病毒病侵染危害的问题在种薯方面已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但脱毒处理后的马铃薯更易感染晚疫病,并增加了对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和真菌的感病性[4]。同时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对植物病毒具有治疗作用的抗病毒剂,昆虫仍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所以作为最重要的植…  相似文献   

4.
<正> 布拖县地处川滇边区大凉山,有耕地23.5万亩。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9~10万亩,80%的马铃薯种植在海拔1,800~3,000米地区,这类地区年平均气温7~14℃,年总降水量800~1,400毫米,年日照时数1900~2200小时,无霜期150~220天。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间,除受各种病毒的危害外,还受高温、干旱、低温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马铃薯生产存在着严重退化等问  相似文献   

5.
将多种病毒的有效核酸片断拼接成融合基因转入马铃薯可获得多抗马铃薯材料。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并经常混合感染的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和马铃薯S病毒(PVS),开展了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兼抗4种马铃薯病毒转基因马铃薯材料的研究。试验在前期获得含4种马铃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片段的质粒pART27-XSYV-rh的基础上,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陇薯3号’,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证明,4价融合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qRT-PCR分析表明,该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能正常表达。3株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2株对4种病毒同时具有抗性;1株对PLRV侵染表现阳性,对另外3种病毒同时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6.
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是生产脱毒种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于2010~2013年对收集自云南省的试管苗274个、微型薯356个,共计630个样品。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用DAS-ELISA检测了8种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发现试管苗和微型薯中马铃薯S病毒检出率最高(21.27%),其次是PLRV(5.71%);还检测到了新出现的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病毒病的检测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马铃薯病毒的种类及脱毒种薯生产过程中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我国各马铃薯产区病毒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详细列出马铃薯主产区病毒病种类及各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分布情况。分析表明,我国很多马铃薯产区尚缺少全面、系统的马铃薯病毒调查。同时比较了我国各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过程中对病毒的检测规程,并分析了马铃薯A病毒(PVA)的检疫风险。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病毒种类及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病毒病危害严重。2010年对湖南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66个病毒标样进行了RT-PCR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的马铃薯病毒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S的检出率最高,为54.5%,其次是PVX,检出率为45.5%,PVY的检出率为39.4%,PSTVd和PVA的检出率均为21.2%,PLRV的检出率为18.2%。2~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现象较为普遍。PVY中重组型PVY占85.7%。  相似文献   

9.
在秘鲁利马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采用36℃高温处理结合分生组织培养做为汰除马铃薯病毒的常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马铃薯X 病毒(PVX)和S病毒(PVS)等重要病毒较容易汰除。但至今还没有成功地汰除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的例子。只有 Stace-Smith 和 Mellor 曾报道过,他们从培养在33~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重要病害,当前马铃薯病毒病的防治策略主要是生产脱毒种薯、选育抗病毒病品种和利用抗病毒物质。茎尖培养和热处理是脱除马铃薯病毒常用的方法;蚜虫作为马铃薯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不同种类的蚜虫传播病毒的能力不一样,监控蚜虫的发生动态,施用杀虫剂、矿物油、灭秧都是控制蚜虫的有效方法;种薯认证体系控制马铃薯病毒病传播是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一些抗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的基因已经被标记,为马铃薯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采用转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病毒病马铃薯品种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施用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碱基的合成类似物、植物有效成分、水杨酸等物质来抑制马铃薯病毒活性、提高植物对马铃薯病毒病的抗性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尚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建立种薯认证体系,通过加强遗传研究、资源改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马铃薯病毒病品种是我国今后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已被我国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国内马铃薯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同时国际种薯市场也在逐渐扩大,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合格种薯,所以迫切需要用于检测马铃薯病毒的病毒检测试剂盒。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病毒提纯的环节及注意事项,以便提纯出高质量的病毒,用于制备病毒检测试剂盒检测病毒。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病毒病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因此,在马铃薯生产中防控马铃薯病毒病尤为重要。用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PVY+PVA、PVY+PVX、PVY+PVS以及PVY+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共9种病毒或病毒(类病毒)组合于苗期接种黑龙江省10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调查这些品种的株高、产量、大薯率和植株症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侵染中PVY和PSTVd和单一侵染中PVY对马铃薯品种高度影响最大。10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对含有PVY侵染的5个处理(PVY、PVY+PVX、PVY+PVA、PVY+PVS、PVY+PSTVd)均表现出了明显的症状。PVY+PVX和PVY+PSTVd复合侵染对10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大薯率影响较大。调查了生产中常见病毒病和类病毒在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上造成的症状和危害,有助于在生产中对病害的识别和防控,降低病害的危害,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2015,(4):222-227
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M病毒(PVM)和马铃薯A病毒(PVA)是马铃薯生产田中发生率较高、危害较严重的病毒,因此,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RT-PCR分子检测体系对保障马铃薯种薯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验筛选了6种病毒的特异引物、优化了PCR部分的试剂以及确定了退火温度。结果表明,当Mg2+浓度为2.6 mmol/L、d NTPs浓度为0.1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为0.03 U/μL,以及退火温度为55.5℃时反应体系最稳定。最终,建立了一套通用RT-PCR检测体系,只需要变换每种病毒的引物,就可以实现对PVX、PVY、PVS、PLRV、PVM和PVA病毒的RT-PCR检测。每种病毒检测灵敏度均能达到pg以上。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在营养繁殖时易受病毒的浸染,当条件适合时,病毒就会在植株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块茎中,随着世代传递,病毒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可造成减产50%以上。研究发现,有30多种病毒能感染马铃薯,并引起品种退化,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生产。通过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能从马铃薯体内脱除PLRV、PVY、PVA、PAF、PVG、PVM、PSV等病毒。因此,采用组培技术,通过一定良种繁殖体系,生产优质脱毒种薯,是保证马铃薯优质、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的种性退化是生产中造成马铃薯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马铃薯脱毒技术则能显著提高其产量,脱毒种薯比普适种薯一般增产30%~50%,高者一倍以上。脱毒后的种薯在繁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可避免地受病毒感染并逐代积累、加重,最后完全失去脱毒作用的问题。因此,马铃薯脱毒后,在扩繁过程中能否控制和减轻病毒侵染、短期内生产出大量可以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优质脱毒种薯,是马铃薯脱毒技术能否在生产上充  相似文献   

16.
云南甘蔗花叶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发生在云南蔗区的甘蔗花叶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病原呈现复杂性,既有线状或球状病毒的单纯侵染,又有线状和球状两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含线状病毒的样品中均可看到大量线状、略呈弯曲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大多数长度约为750nm,具有典型的马铃薯Y病毒科病细胞病理特征:在细胞质内存在大量风轮状、卷筒状内含体。血清学鉴定17份样品,其中10个样品与马铃薯Y属病毒合成抗体呈阳性反应,根据马铃薯Y病毒科特异性简并引物设计对其中5个样品进行RT-PCR,扩增产物与预期结果一致,这表明病原属马铃薯Y属病毒;另7个样品则与马铃薯Y病毒属合成抗体呈阴性反应,表明它们所带病毒是马铃薯Y科病毒但不是马铃薯Y属病毒。鉴别寄主测定从各地采集的5个样品,在供试的13个甘蔗及其近缘属鉴别寄主上,其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1号分离物侵染力最强,共侵染10个鉴别寄主,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7.
1917年美国马铃薯协会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培育通常有益的、命名准确和无病的优良品种。过去75年间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是花叶病、卷叶病、纺锤形块茎病和细菌性环腐病。花叶病包括4种病毒:1925年发现的马铃薯 X 病毒(PVX)、1952年发现的马铃薯 S 病毒(PVS)、1932年鉴定的马铃薯 A 病毒(PVA)及1931年记载的马铃薯 Y 病毒(PVY)。PVX 和 PVS 易于摩擦传播,1967年以前美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块茎中马铃薯Y病毒做比较测定H.Barker等植物受侵染组织中的病毒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检测。除依赖于显微镜和侵染鉴定之外,还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组:一组是根据病毒外壳蛋白质的检测;另一组则是根据病毒核酸的检测。前者包...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马铃薯抗病毒育种的意义马铃薯是世界上继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 。其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的产量高于其它三种作物。又因其蛋白质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因此 ,马铃薯的生产是相当重要的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可是 ,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严重。现已明确造成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病毒危害。据估计 ,每年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由病毒造成的减产至少为 2 0 % ,同时 ,病毒也影响马铃薯的质量[2 ,3] 。马铃薯茎尖脱毒可生产病毒含量很低的种薯 ,在严格的检测技术和程序化的繁种条件下 ,生产“无毒”种薯提供给大田生产[4 ] ,这在发达…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X病毒的RT-PCR和IC-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是侵染马铃薯重要病毒之一,通常引起花叶症状,在田间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马铃薯的毁灭性减产。PVX尚无有效的药剂可以防治,加强对PVX的快速检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捕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IC-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X病毒。结果表明:IC-RT-PCR方法可检测出稀释至1.0×10-3的粗汁液中的病毒;RT-PCR方法可从稀释至1.0×10-4的总RNA中扩增出特异的目的条带。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均可用于马铃薯X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