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稚蚕平面每日一回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稚蚕的少回育技术,建国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由建国初期的每日10—12回育减少到现在的3—4回育,取得很大进步,并先后推广了稚蚕防干纸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及小蚕炕床(房)育等。对养好稚蚕、稳定蚕作,节省桑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试验在总结现有小蚕饲育技术的基础上,于1987年设计试验成功稚蚕平面每日一回育,并在农村基点进行中试,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和中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董有春 《蚕学通讯》2008,28(3):10-11
通过壮蚕一日二回育与四回育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加强技术管理的前提下,壮蚕采用一日二回育,对家蚕幼虫体质及茧质影响不大,可节省劳动力、节省桑叶.在我县推广壮蚕一日二回育省力化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 原蚕少回育,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场在1983年秋进行了蚕期四回育一班制的试验,1984年秋蚕在原种分场推行了四回育二班制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组84  相似文献   

4.
进行秋期大蚕条桑一日二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一日四回育的生产试验,结果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少回育对贵蚕9号经济性状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饲育回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回育区病弱蚕数要显著高于三回育区和四回育区,四龄蚕结茧率显著低于四回育区;二回育区饲养管理用工时间最少,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节约用工15.8%和29.4%;二回育区用叶量较少,分别比三回育和四回育节约用叶10.0%和14.01%。二回育区公斤茧用叶量最少,产茧量、克蚁收茧量和蚕茧产值最低,但公斤桑叶经济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桑蓟马被害叶对家蚕茧质及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林 《四川蚕业》2009,37(1):27-30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对壮蚕期则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7.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2):24-27
为探索桑蓟马被害叶的使用价值,分别就桑蓟马被害叶对生命率、茧质、卵质及下代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被害叶对稚蚕期影响不大,但对壮蚕期影响较大。丝茧育可将桑蓟马被害叶用在5龄第4天后,种茧育尽可能不用桑蓟马被害叶,以确保卵质成绩。  相似文献   

8.
我省稚蚕蚕座密度,在推广防干纸时,以一条蚕空一条蚕为准,推广炕房育时,由于减少每日给桑次数,每次给桑量增多,蚕座密度以一条蚕打圈不接触其他蚕为准,面积较前扩大一倍,近年来标准很不统一。为探索合适的蚕座面积,我们于1979年做了稀、中、密三种密度试验,对10克蚁量的各种面积设计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为节省劳力,经试验春蚕大蚕期改1日4回育为1月2回育是可行的,但夏蚕期气候,叶质,蚕品种等与春蚕期差异极大,是否可行?笔者于1996年夏蚕期,以“薪杭×科明”蚕品种为对象,用夏伐桑的疏芽和春伐桑的条桑,在5龄期进行1日2回育和片叶1日4回育对比试验,结果条桑1日2回育转片叶1日4回育见熟早,健蛹率高,全茧量、茧层率略高。但差异不显著,证明了夏蚕期采用疏芽或条桑1月2回育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稚蚕人工饲料育农村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饲料育在农村实用化试验结果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三龄饲食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四龄时已与全龄桑叶我明显区别,稚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量,茧量等茧质指标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原蚕少回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改革原蚕饲育从多回育(每日5~7回)改为少回育(全龄每日8~4回)是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技术改革。根据有关科研单位和蚕种场的试验和实践成绩表明:原蚕少回育与多回育比较,同  相似文献   

12.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13.
<正>结合生产实际,本人从1996年开始在戴庄乡沥潮村姚长明家采用5龄蚕薄膜覆盖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初获成功,同时进行了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之后又在乡蚕桑重点村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材料与方法:供试蚕品种苏5苏6,以普通育为对照进行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和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各称取4眠蚕2.5公斤,重复三区,条桑育早晚给2次桑,用薄膜覆盖;普通育每天给桑4次,不覆薄膜条桑育、普通育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结茧,采茧后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日二回育是一项省力高效,适宜于目前农村养蚕劳力不足的实用新技术。目前已从多方面对二回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报道。但从饲育温度与蚕儿生长发育关系方面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是从高温27℃,常温24℃对桑蚕五龄施行一日二回育。称量调查蚕儿体重增长变化情况,食桑量,消化量,以比较蚕儿生长发育差异,结茧后调查茧质。旨在给不同温度条件的蚕区推广二回育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蚕的多回育(年5~6回饲育)从昭和40年(1965年)前开始在日本国推行,曾有“多回育养蚕不安全”之说,还确实为之恐怕不安过.笔者在当时,曾就蚕的多回育有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1—2龄共育,要求蚕前蚕室蚕具彻底消毒,养蚕室和上簇室分开,并确保室外病原不进入蚕室,养蚕工作没有不安全的.现在正在推行蚕的超多回育(年10~12回饲育),有关防治蚕病的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不过,因超多回育的情形例如1—2龄共育与1—4龄共育(也有1—3龄共育的)、桑叶育与低成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为了节约养蚕劳力、用叶,简化设备,提高屋外条桑育省力效果,从1961年起,参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饲育方法的试验资料,并根据土壤比热大,温度变化迟慢,吸湿力强的原理,提出桑蚕土坑育经济饲育法的试验。 1.试验方法:稚蚕期同对照区一样,在室内用普通防干纸六回育。壮蚕期从四龄开始,对照区仍在室内用普通全叶四回育;试验区用全叶饷食,第二次给桑前移入土坑中开始用条桑二回育。 土坑设在桑园内2公尺以上的桑树行间。土坑深约30公分,坑口宽1公尺,长因收容头数而定,如收容5000头其长5公尺,10,000头其长10公尺。  相似文献   

17.
根据蚕的生理特点,设计1-2龄1回育,3-4龄2回育,5龄3回育的省力化饲养新技术。经对比试验,养蚕成绩好,省工,省力,省本明显,并指出其操作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秋期大蚕条桑1日3回育与当前蚕区片叶1日4回育的生成成绩一致,表明秋期大蚕采用条桑1日2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桑前  李瑞 《江苏蚕业》1993,(3):11-15
试验认为,生产中稚蚕期采用人工饲料育,由于蚕儿摄食性、发育整齐度好,蚕体质强健、发病少,有利于共育;饲育成绩和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无大差异。采用稚蚕期1~3龄一回平板下层给饵饲育,操作简单,劳动生产效率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还可调整养蚕布局,不需配备稚蚕专用桑园,能提高桑园产叶量,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传统的蚕桑生产中存在着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围绕着“省力、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小蚕(以下指1-3龄)每日1回育,大蚕(以下指4-5龄)每日2回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蚕每日1回育,大蚕每日2回育的方法,能显提高蚕工效,只要技术处理得当,产茧量、茧质、幼虫生命率等与普通充(每日四回育)无明显差异,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