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观察疗效。方法选择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的15头病猪,观察症状表现,并进行实验室诊断,给予隔离与用药治疗。结果所有病猪经实验室诊断后均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通过5 d治疗后,症状改善,体温下降至38.5℃,连续用药巩固治疗2 d,治愈率为100%。结论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症状多样,经实验室诊断可确诊,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可提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主要通过接触被病原污染的血液、胎盘感染、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主要对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及治疗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猪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3.
1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而架子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低。妊娠母猪出现不食、中热、早产、死胎。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传染来源。本病可通过吸血昆虫、疥螨虫、污染的器械(注射针头、耳号钳、断尾器、打牙器、阉割器械等)等水平传播和通过胎盘及子宫垂直传播。另外,应激因素如不良的饲养管理、恶劣的气候或患其他疾病等,都可使隐性感染的猪发病,症状加重,甚至大批发生。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2临床症状潜伏期6~10d,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2)
正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病这两种病都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并发或混合感染后,如诊断错误或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生猪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2009—201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猪痢疾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病例68例共657头病猪,治愈639头,死亡18头,有效率97%左右。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现整理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1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猪红皮病"。夏季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高发季节,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感染后死亡率较高,此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交配传播,还可以通过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引起猪的高热、贫血、黄疽和全身发红、怀孕母猪流产,严重感染还会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2001年6月至2002年9月份,商南县部分乡镇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由于本病在当地首次暴发流行,基层兽医对此病缺乏了解,误诊较多,治疗效果不佳,给农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疫情发生后,我们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剖检和药物治疗试验,初步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按照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全面防治,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迅速控制了疫情蔓延和传播。1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猪都易感,尤以种猪、仔猪最易感。本病以7~9月份,呈爆发流行,局部地区发病…  相似文献   

7.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病。近几年,猪的病例报道较多,有的呈地方性流行。奶牛的附红细胞体病发病较少,今年6月份,某奶牛场先后有8头奶牛发生了以贫血、黄疸、体温升高、尿液呈橘黄色为特征的疾病,经场内兽医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2头。出诊后,我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综合措施,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1临床症状奶牛突然发病,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喜卧,不愿走动,咳嗽,呼吸困难,四肢末梢发凉,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尿液呈橘黄色,后期呈红黄色…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4)
正羊的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羊附红细胞体的传播途径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经病羊的粪便和分泌物传染,经活的媒介物(如蚊子、跳蚤等)传播。2015年8月5日,辽宁省建平县富山乡某村1个养羊户的羊群相继发生了以消瘦、体温升高、贫血、黄疽、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确诊为羊的附红细  相似文献   

9.
晏翔宇 《畜禽业》2003,(9):36-37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猪附红细胞体)或原虫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猪传染病。今年5月份,锦州地区一猪场发生此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该猪场共有育肥猪107头,发病有半个月,已死亡15头,还有病猪40多头。临床表现体温突然升高至41℃以上,皮肤发红,指压褪色,毛孔有出血现象。耳边缘卷曲轻度淤血、发紫。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中后期,行走时后躯摇晃,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尿色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最后四肢划动,衰竭死亡。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和腹下皮肤发…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SwinEperythro-zoonosis)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suis)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贫血、血凝不良、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传染病[1][2]。2004年5月10日到5月31日,中宁三个乡的2~2.5月龄仔猪暴发了附红细胞体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仔猪表现为体温40.5℃,腹下、两后肢内侧出现紫斑,血凝不良,血液稀薄。粪便带血,颌下腺肿大。病初后肢跗关节水肿,不能负重,站立时后躯颤抖;后期不能站立。利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死前七窍流血。经统计共有72例仔猪发病,死亡70只,死亡率高达…  相似文献   

11.
包勇 《畜禽业》2005,(10):32-33
猪附红细胞体病(地方俗称“红皮病”、“无名高热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引起猪高热、盆血、黄疸、消瘦和全身发红等症状,其病原体是附红细胞体,属于市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它寄生在家畜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和游离在血浆中引起家畜的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4,(5)
<正>猪链球菌病(1)药物控制:新泰定+达倍宁,连用57 d;(2)药物治疗:严重的肌肉注射赛氟欣;(3)饲养管理:隔离病猪,用戊迪-25全圈舍消毒,加强通风,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减少应激。猪附红细胞体病(1)药物防治:强力美+附康宁,连用57 d;(2)药物治疗:严重的肌肉注射赛氟欣;(3)饲养管理:隔离病猪,用戊迪-25全圈舍消毒,加强通风,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减少应激。猪附红细胞体病(1)药物防治:强力美+附康宁,连用57 d;(2)药物控制:肌肉注射赛氟欣或爱乐强,连用3 d;(3)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弓形体病(1)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灭鼠等卫生工作,严禁养猫,并阻断猫类及其排泄物对饲料、饮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8,(1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只的传染病,患病猪主要表现出贫血的典型症状。通常患病猪呈隐性感染,一般情况下,该病由应激因素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在河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发生一起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血液压片镜检、血液涂片镜检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用血虫净、附红细胞体注射液、2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强化型远征配尼霉素分别对151头不同日龄的附红细胞体病猪进行合理的治疗。结果表明:用血虫净和强化型远征配尼霉素联合治疗的疗效最好,治愈率89%。不同日龄的猪治愈情况差异比较明显,大猪的治愈率为96%,小猪的治愈率为72%。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牛和猪发病的报导较多,鹿发病报导较少,一但发病,对养鹿业的危害较大,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现将一起鹿发生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锦州某两个鹿场,饲养梅花鹿共计89头,平均2.6岁。2005年1月16日,3头开始发病,之后陆续发病,到1月25日,全群大部分鹿均发病。2临床症状病鹿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减少,后肢无力,喜卧,有的咳嗽或气喘,尿液呈橘黄色,后期呈红黄色,尿频但无血红蛋白尿;体温升高到40~41.5℃,贫血、黄疸,可视粘膜苍白或黄染;呼…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7)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的血清型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和怀孕母猪流产等。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性贫血、发热、生长减慢等为特征,2014年7月中旬,平南镇某猪场4个月左右的肥育猪陆续发病,死亡率为60%。经综合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现将诊断与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流行病学1.1传染原猪附红细胞体病本病多发生于夏  相似文献   

17.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血浆、骨髓中,所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的传染病。多呈隐性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且容易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临床时应注意区别、认真辨证、方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俗称血虫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1928年Schiling报告了鼠的附红体附红细胞体病犤1犦。由于该病在动物非应激条件下呈现隐性传染,在应激条件下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时,呈急性经过而出现明显症状。所以,在应激状态下暴发该病后常给畜牧业和人群感染者带来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精神痛苦以及社会公害。为了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变化、诊断防治以…  相似文献   

19.
张自清  张可超 《畜禽业》2006,(23):43-45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附红体、血虫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以黄疸、贫血、高热为主症的人畜共患病。1病原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被体内的网状内皮系统或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缓、料肉比增高。猪附红细胞体直径为0.3~2.5μm,在血液中呈圆形、逗点状、哑玲状等形态,呈单个生长或成团寄生,也可游离于血浆中快速游动、伸展、扭转等运动。2流行特点该病以接触性、垂直性、血源性及媒介昆虫4种方式传播,其中吸血昆虫蚊、…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血虫净、附红特、长效土霉素和四环素共4种药物,对安丘市某养猪场中感染附红细胞体的40头病猪进行治疗性试验,通过对治疗性试验的结果分析,血虫净、附红特、四环素、和长效土霉素的治愈率分别是90%、80%、60%、70%,结果表明:4种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血虫净治愈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