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省黄河流域林业生态的现状 我省黄河流域及故道区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涉及11个地市50多个县市区,其中黄河流域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境内长度711公里。林业用地约1900万亩,有林地面积770万亩,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3%和24%,活立木蓄积量3700万方立米,占全省总量的28%,森林覆盖率14%,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流域内天然林面积640万亩,占全省的40%,水土流失面积1500万亩,占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的三分  相似文献   

2.
加快“两区”开发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奈曼旗人民政府奈曼旗总土地面积1223.9万亩,沙漠化土地面积858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60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70.1%和21.2%。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严重威胁着奈曼人民的生...  相似文献   

3.
大力开发荒山发展混农林业丁荣突泉县哈拉沁乡属浅山丘陵区,总面积27.3万亩。其中浅山丘陵17.7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65%。过去,由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生活十分贫困,1984年,哈拉沁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开发荒山、发展混农林...  相似文献   

4.
平果县总面积372.75万亩,其中大石山区面积241万亩,占总面积的64%。全县总人口45.19万人,其中生活在大石山区的人口有30.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83%。人均耕地面积约0.4亩。由于人多地少,林粮争地,形成大面积光秃秃的大石山地,全县石漠化面积114.5万亩,占大石山区面积的48%,由于石漠化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灾,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群众生活处于贫困之中。一、石漠化治理工作建设情况为了摆脱石山区农民贫困,改善大石山区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县委、县人民政府把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列入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从而形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黑龙江省龙江县水蚀区面积已达554.5万亩。其中水土流失45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6%,流失耕地25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形成侵蚀沟5,420条,总长1,7000公里,吞噬良田122万亩。 穷山必定恶水,山青方能水秀。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之道  相似文献   

6.
心血铸就的绿色丰碑──偏关县委书记陈森和他的一班人素描丁文学,柴乃桢,王全录地点:山西省偏关县时间:1993年数字:全县总面积252.8万亩、包括耕地面积78万亩,宜林宜牧面积105万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81%。目前,全县成片造林67万亩,种灌种草...  相似文献   

7.
八月,正是赤峰市的山山水水涌绿流翠的季节,它以赏心悦目的面貌,迎来了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大庆。赤峰市地处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山区,总面积84300平方公里,人口384万。由于历史上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放牧,土壤植被破坏严重。沙化面积由五十年代的1600万亩到七十年代中期达到2600万亩,7000万亩草原有40%沙化。水土流失面积由2.9万平方公里发展到4.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8%以上。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了农牧业的发展,而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贫困落后面貌,赤峰市长期以来坚持植树造林。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全市森林面积已由建国初  相似文献   

8.
把绿色三门峡放在后面,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的豫西丘陵山区,国土总面积1574.4万亩,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21.2万亩,占总面积的52%,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1%,属于生态重点治理区域。“五山四陵一分川的地貌特征,决定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林业,也确实是当地政府力举的一个行业。据调查,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03.0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63.32万亩,灌木林地195.59万亩,疏林地24.1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307.84万亩,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35.49%(这是上次森林资源调查时的数字,现在实际…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模,山高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土地总面积297.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7.3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4.1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7.36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4.17万亩,牧业用地46万亩,其它土地面积30.07万亩。而耕地面积中水浇地1.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坡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而坡耕地耕植困难,单产又低,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岢岚县从2000年起,进一步立足于保护和改善生态,以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遵义市作为长江上游的重点城市,肩负着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陡坡开垦突出,导致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202万亩,占全市耕地的15%;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80%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全市石漠化面积已达到188.6万亩。顺应西部大开发的潮流,遵义于1999年开始实施100万亩退耕还竹工程,同  相似文献   

11.
森林对于控制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破坏或忽视森林的巨大作用,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由于忽视林业,破坏森林和山地丘陵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据统计,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5万7千平方公里,达总面积的27%,每年冲走表土约17000余万吨,相当于削去80万亩耕作层,流失氮,磷、钾养分192万吨。  相似文献   

12.
衡阳县地处湖南中部偏南。紫色砂页岩山地面积大,分布广,物理风化强烈,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全县现有荒山总面积32万亩,其中紫色砂页岩荒山就有14万余亩,占全县荒山总面积的43.8%。因此,改造和利用紫色砂页岩地是“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十年绿化衡阳”的主课题,是恢复生态平衡,振兴衡阳经济的当务之急,对于整治  相似文献   

13.
兴隆庄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区南部,全村470户人家,2107口人。分居在7个村小组,总土地面积40800亩。1962年前,全村有林地700亩.其中成材的36亩,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8%。农耕地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减,亩产不过百斤,人均收入不足40元,群众生活极端贫困,相继70户人家投往异地谋生。从1962年起,他们开展了以造林为主的山区建设,共投资32万元,艰苦奋斗24年,到去年造林总面积25,300亩(內有平庄煤矿5千亩),林地面积占总面  相似文献   

14.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洮河下游,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总面积2853.0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3.4万亩,耕地面积156.75万亩,全县水土流失面积281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8.45%,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4973吨,径流模数每平方公里3.4万立方米,年均水蚀总量1420.3万吨,每年流失表土厚约3.8毫米。  相似文献   

15.
辽西低山丘陵区系指我省西部的努鲁儿虎山、医巫闾山及松岭三个山脉所含的广大地区。包括朝阳市全部和锦州、阜新两市的丘陵区,总面积约514万亩。据史料记载,这个地区曾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由于近一、二百年来人们掠夺性的开发利用和战争影响,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解放初森林覆盖率只有3%左右,所剩森林多零星的分布于高山、远山、交通不便的地力,已失去了保护环境的作用,以致天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区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8%左右。仅朝阳市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4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71.5%。  相似文献   

16.
马俊  齐璋 《内蒙古林业》1998,(10):31-32
化德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段、乌兰察布盟东北部、地处阴山山地东端向内蒙古高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总面积385万多亩。化德县为低山丘陵区,地貌复杂,北部属北方现代沙漠化发展区范围、南部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没有天然林,到80年代末,有人工林7万多亩,灌木林1万...  相似文献   

17.
我们建平县,地处辽宁西部,是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山区。全县总面积72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10万亩,占42.5%。全县共32个乡(镇),365个村,2,685个村民组,农村人口44万人。风沙干旱,地势高寒,是我们建平的主要自然特点。建国初期,全县仅有零星残林14.1万亩,森林覆盖率不足2%。由于缺少植被,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干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连年发生,致使农牧业生产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建国以后,全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陕县位于黄河高原东部边缘,总面积264.44万亩,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坡耕地32.28万亩。陕县2000年被确定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示范县,工程实施五年来全县共营造人工林42.65万亩,森林总面积由原来的61.5万亩增加到9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28.76%增加到39.8%,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4.85万亩,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经营机制、造林模式、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均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陕县主要做法是:规范一套运作程序,采取八项运作机制,实行三种治理模式,解决好七个实际问题,妥善处理好五个关系。规范一套运作…  相似文献   

19.
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黄河中游地段,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县总面积515.5万亩,有78%是丘陵山区,平均年降雨量391.6毫米,属半干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共有耕地175.9万亩,其中6度以上坡耕地85.2万亩,沙化耕地12.3万亩。境内11条较大河流汇集成浑河、黑河两大水系将大量泥沙输入黄河,据统计,1980年至1999年全县土壤年均侵蚀模数为7600吨/年·平方公里,每年流失表土1088万吨。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多种自然灾害成为困扰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致使和林县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为改…  相似文献   

20.
凉城县地处乌兰察布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丘陵山区,总面积518万亩,除去岩石裸露地和村庄占地外,可利用的土地378万亩,宜林、宜牧、宜农土地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全县人口23万,其中农村人口22万。解放后,广大干部群众比较注重植树造林。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县根据内蒙古党委的指示精神,从一九七九年开始,转向以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